第 130 章(2/2)
谢彦对谢复壮道:“这些马车夫以及仪仗队的人可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是禁卫军。”
谢复壮第一次坐这样“威武”的马车,心中骄傲的同时,激发了“雄心壮志”。
他立志一定要跟谢彦一般考上状元郎!
“仪仗队都准备好了,怎么还不走?”谢复壮问。
“等太子呢。”谢彦回道。
“太子?”谢复壮的眼睛发了发光,拿出了那串佛珠。
谢彦:“…………”
不一会儿,太子在一众内侍的簇拥下来到了德政门外。
少年蟒袍金丝冠,翩若游龙,神采奕奕地跟臣子们挥手……
然后队伍缓缓启动。
“是他?!”谢复壮看的呆了呆,“他就是太子?”
谢彦点了点头,“是的。”
此刻,他的心中满怀着歉意——当初没告诉谢复壮“他就是太子”。
但谢复壮的脑回路跟谢彦不在一个频道上。
他闪着星星眼,“哇!太子身着内侍服去臣子家微服私访,今天还亲自出来送我们离开……太子可真是太亲民了!”
谢彦看着身边谢复壮的模样,俨然成了太子的“脑残粉”。
队伍走出了好一会儿,谢复壮还在勾头看太子。
谢彦不失时机的对谢复壮道:“既然太子是‘微服私访’,就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来我那里,所以……”
谢复壮接过话头:“这个我晓得,我不会跟别人说的……”
谢复壮见太子消失在视野外,便回了头,用肩膀撞了撞谢彦的肩膀,“什么时候把我正式引荐给太子?”
“好。”谢彦转头对他笑了笑,“等你考上举人,我一定引荐。”
“喝!喝!喝!”谢复壮兴奋的手舞足蹈,好像明天就能一举拿下举人了。
“太小孩子气了!”谢复壮说着突然沉静下来,摸着那串佛珠,“我得跟你学学,做个安静的美男子。”
谢彦:“…………你还是就做你吧。”
谢复壮:“不不不,我得按照太子的要求来。”
谢彦彻底无语,如今太子已经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他实在不忍心打破他那美好的幻想,只好由着他。
出了京城的大门后不多久,他们便远远地看到孔四方的军队在搭帐篷安置灾民。
谢彦看着远处的帐篷对谢复壮道:“周北旱灾,收成极低,那里是为灾民们准备的临时帐篷……太子已经派人南粮北调……估摸着灾情很快就能过去。”
谢复壮“哦”了一声。
他没有经历过灾情,不知都受灾之苦,只是很直观的看着那些帐篷:“看起来,受灾的人还不少!”
孔四方每次上朝都会“例行报告数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来京城避难的受灾人群是越来越少了。
但是谢彦发现,他们一路走过去,路上都能见到来京的难民……
谢彦之前也来过科兴园,也看到过难民,但并没有这么多。
他大概估算了一下,现在来京的难民较之前增加了约为三倍!
那就意味着,孔四方在说谎?
他为什么要说谎?
还有,两个多月过去了,无论是从邸报还是各种消息来看,顾澜已经成功的放了周北的军粮。
按道理来说,周北来京的难民会越来越少……
哪里出了问题?
谢彦相信以顾澜一心为大周的人品是出不了问题的,那问题只有出在了孔四方的身上了。
不管孔四方出于何种目的来隐瞒难民的数量,那都是“没安好心”。
换言之,孔四方压根没有忠于太子!
难道他有谋反之心?
谢彦想到了太子曾经跟自己说过,宁王是孔四方的伯乐,他之于孔四方有知遇提拔之恩。
虽不能就此做出孔四方一定有谋反之意,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他得把这个坏消息尽快告诉太子,让太子有所防备!
想到这,谢彦的心砰砰乱跳。
离科兴园越来越近,谢彦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此时此刻,他作为此次参观科兴园的总负责人是不可能离开这里的,史飞负责科兴园的销售,经常跟皇宫打交道。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史飞快马加鞭去一趟京城,把此事告诉太子,让太子、圣上以及古首辅做出防备。
万一孔四方有谋反之意,即便太子有防备,也很难有胜算啊。
想到这,谢彦的后背拨凉拨凉,他真希望自己的猜测有误。
浩浩荡荡的队伍驶进了科贸园。
赵辰、史飞、房敬早就带着一众科贸园的工人在门口迎候了……
越岱出身于官宦,他的父亲也是个五品官员,他害怕父亲会来,也害怕自己被别人认出来,所以带着母亲和妹妹去了镇子上躲了起来。
谢彦让赵辰和房敬招待大家,把史飞拉到了一旁,跟史飞说出了方才在路上的见到的“可疑之处”。
他让史飞即刻去京城,把这些疑点告诉太子,让太子有所防备。
史飞得令后,快马加鞭的去了京城。
万一“有事”,有防备总比无防备要好。
谢彦和赵辰房敬带着文武官员去休息室修整了一番。
科兴园和科贸园有独立的发电装置以及电线电缆,每个休息室里都有吊顶电风扇。
一进去便非常凉快。
文武官员们都啧啧称奇。
赵辰和房敬为他们粗略的讲解了“供电装置”以及“吊顶电风扇”……
众人听的“云里雾里”,但能感受到“这是个好东西”。
南宫瑾:“你们说,只有装了电网才能装这种吊顶电风扇?”
赵辰和房敬点了点头。
南宫瑾:“那么皇宫内能不能装?”
赵辰:“不要说皇宫,整个京城都能装起来。若是京城能连接电网,各位大人在自己家里便能享受到这种吊顶电风扇了。”
一众“大人们”连声道:“这么好的东西,一定要推广到大周京城啊!”
“这个自然,等技术成熟了,我们会让大周的每家每户都用上这种电风扇。”谢彦笑道。
天气太热,官员们在电风扇房间里纳凉后,压根就不想出门。
眼瞧着已近正午,谢彦让大家先吃过饭再继续参观。
在科贸园的膳堂内摆了三桌,饭菜很是丰盛。
但有些官员很是讽刺的说出了“他们吃的丰盛,路上的难民却被饿死”的真言。
这些京官大都没出过京城,没有前后的“对比”,便不会知道孔四方的数据造假。
他们只是直观而由衷的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谢彦觉得,这种人才是“好同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