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厂公爹让我登基 > 第 42 章

第 42 章(1/2)

目录

第42章

果然不愧是稳坐首辅之位二十年的人,刘廉对圣心的把握堪称精准,有些每日都在御前伺候的人都比不上他。

当然这些人里并不包括周遇之。

作为久在御前的人之一,周遇之很清楚天佑帝如今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有东厂和锦衣卫在手,他不担心朝政,只担心身后事。

身后事之一:过继来的太子是否孝顺。

身后事之二:孝睿太子的祭祀。

前者的反例是废太子赵熙,因为心里存着登基后便“改弦易辙”的想法,还不怕死地当众说了出来。结果他当然是很快就被废了,如今正在皇陵里受苦呢。

而后者则体现在这些年不断地往孝睿太子身上加的谥号上,从最开始的“孝睿”加到了现在的“孝睿德端毅……惠太子”。除了加谥号,天佑帝还不断地往寿陵加陪葬品,就是担心自己死后,后继者不将孝睿太子看在眼里。

其实这个顾虑也对。

毕竟孝睿和孝敦两位太子虽然去世了,但孝睿太子已经去世了三十年,而且夭折的时候才不过六岁,连个后人都没有。

而孝敦太子虽然同样无后,但他还有父母兄弟,还有一起长大的伴读,还有受过他恩惠的世人,往后的几十年都不愁没人惦念。

而且以成王对自己孩子的看重程度来看,将来新帝登基且地位稳固后,他未尝不会谋划给孝敦太子过继一个后人,比如将临川郡王的某个儿子过继过去。

相比之下等天佑帝一去,孝睿太子的情况就会差上很多。

恐怕也是基于这个缘由,刘廉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立太孙的吧。

从孝敦太子及赵熙被册立为太子的经历,以及这两个月朝堂上的纷争能明显看出,天佑帝很不情愿立太子,所以拖到现在朝臣沸反盈天,相互攻讦。

这其中固然有天佑帝不情愿的缘故,但也有现在合适的太子人选都在三十岁前后,牵扯到的利益太多太复杂,各方无法达成一致的原因。

但立太孙就不一样了。

不用想,立太孙肯定是将王孙过继到孝睿太子名下,这一来便打消了天佑帝的大部分顾虑,毕竟像赵熙那样的人还是很少见的。二来则是太孙年幼,对朝臣们来说他们便可以选取合适的大儒教导,让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

至于宗室那边也不用担心。

毕竟在朝堂上没有差事,家里又不缺美人的他们,儿子还真是不少。自己选不上,但儿子能有机会成为太孙也是一件好事。

甚至就连宫人们也更愿意伺候年幼的太孙而不是年长的太子。

可谓是皆大欢喜。

所以最后提出异议的陈祥阁老被刘廉一句句地辩驳到无话可说,赵良策赵阁老也并未提出反对,天佑帝便哈哈大笑起来。

“既是如此,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刘卿啊,你代朕拟旨,择日宣诸位郡王子嗣入宫觐见。”

说完后他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唔,太大太小的都算了,就八岁往上,十五岁往下吧。先嫡后庶,朕都见上一见。”

刘廉拱手,“臣遵旨。”

……

待三位阁老走后,天佑帝还很高兴。

解决了烦心事的他谈性颇浓,对周遇之道:“遇之啊,你说刘廉那脑袋瓜子是怎么转的?三十六年前是他解决了朕的难题,三十六年后又是他解决了朕的难题。”

“满朝文武都不及他啊!”

这话可不好接,于是周遇之同样笑着回道:“陛下洪福齐天,刘大人能想出这样好的主意,想必是琢磨了许久。”

“不错不错,”天佑帝道:“当赏!”

“只可惜……”他脸上欢喜的笑容缓了缓,最后没再说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