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 第一期虔州报 ◇(1/2)
82第一期虔州报◇
◎乐山果然说到做到,童试结果一出,虔州第一期官报就刊印出来了。◎
乐山果然说到做到,童试结果一出,虔州第一期官报就刊印出来了。
拿到手,依旧是宽一尺八,长两尺三的桑皮纸,但质感和字迹清晰度远胜往昔。
展开一看,右侧落着虔州官报四个大字,一旁小字标注出年月日。
内容涉及州县各方面,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虔州百姓衣食住行的改变。
“乐别驾,这就是您说的官报?”还真是笼络民心的好东西,连他看后,都忍不住以自己是虔州属官为傲,更不要说百姓们了。
“不错,柳簿曹以为如何?”乐尧一手搭在案几上,静静等待在场同僚的反馈。
“甚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日后若想助殿下上位,以文为引不失为良策。
薛漓点头赞同,看到上头尤山长的撰文,便起了心思:“我们所写也能上报吗?”
柳钰文眼眸一亮,希翼的目光向乐尧直射而来。
自己通过科举步入仕途,执笔行文信手拈来,若能被传诵,这可是千金都换不来的好事。
看着两人跃跃欲试的架势,乐尧笑了:“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平头百姓都有这机会,文章被采纳可获取相应的稿费。”
心头微动,暗自琢磨着写些什么。
按这期内容来看,遣词造句得通俗易懂,百姓一看就明白,无需用华丽词藻堆砌,毫无难度。
“安南县成上等县了?”师斌揉了揉眼眶,惊呼道。
“没错!安南县上月在册户簿人数突破十五万,成了名副其实的上等县。”
与此同时,南场县紧随其后,摘掉了中等县的名头,可谓是“虔南双喜”。
本还沉浸在自己思绪里的三人,当即翻到最后一版查看。
只见上头,细数了丰献十五年九月初一,新任县令乐尧,也就是眼前乐别驾到任后,采取的种种举措,一步步带领百姓发家致富。
现在安南县每户家底不低于百两,是远近闻名的富裕县,比老牌上等县金监,还要受民众向往。
无论是新迁入的百姓,还是入户簿的隐户,都以成安南县民为傲,由衷地感到幸福。
报上连有此感慨的民众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几时在册都写得一清二楚。连他们远在府城,透过字字句句,都想去安南县一探究竟。
“贺州牧此时若在就好了,安南县曾是他的一块心病。”阮向宴喃喃道。
乐尧离得近,隐约听到了没吱声。
贺笠在余钢县铸造兵器之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乐别驾,虔州余下五个下等县,能否像安南县一般改头换面?”柳钰文问。
“能。”乐尧斩钉截铁地回答。
沉默不语的徐幕僚,闻言一怔,不愧是主君交托信任的别驾,虔州有此属官,兴盛在望。
府衙一致通过的官报,通过驿站运抵各县。按照乐尧吩咐,优先雇用慈幼局的少年郎当报童,走街闯巷,下乡巡田兜售。
听说是府衙新鲜出炉的物件,富绅乡民满怀好奇。
从报童喊话中得知,只需几个铜板,就能买上一份,一个个争先恐后,生怕错过了捡便宜的好机会。
即便是现在,书卷在市面上都得一两银子才能购置,官报虽是薄薄一张,可密密麻麻的字迹,即便不识得,大伙也觉得很贵重。
尤其是乡里有孩童进学去的人家,还想着让小辈教他们认字,或许日后还能借此,寻得不错的差事。
洪昌县。
府城边上的上等县,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是除府城地界外,率先看到官报的一批人。
以张县令为首的县官们,坐在官署内两两相望。
“张县令,这是府衙刊印的?”县丞明知故问,概因实在出人意料。
民驿能问世,是有官驿在前,可大行朝乃至前朝,都没听说过官报,到底是谁能想出这好东西?
张县令没有回答他的废话,反而幽幽叹了口气。“洪昌县既是上等县,又有东陵书院,都没被提及只言片语,我等真得好好想想缘由。”
安南县前县令,现在是虔州别驾;现县令原是县丞,现在却和自己平起平坐。
他这位县令,什么时候才能晋升啊?
县簿清了清嗓子,佯装冷静地分析:“洪昌县在虔州为十三县之首,无需在意此报上虚名。”
张县令险些被气了个仰倒,这可不是虚名,而是实打实的政绩!
嫌弃地看了他一眼,许是因为有这样的下官绊脚,自己才在洪昌县待了一年又一年。
*
道都县。
制衣坊处,女眷们凑在一起看报。
“阿姊,我们道都县,能成为上等县吗?”小娘子突然出声,笑闹的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年长于她的女子轻笑道:“假以时日,应该可以。”
“好耶!”小娘子没忍住雀跃,原地蹦了一下。发觉管事站在一旁,瞬间恢复往日娴静的模样。
管事同样是女子,见此情形并未责怪,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想必各位都从报上看见了,下等县想要成为上等县,缺不得制衣坊。
进此处做活,不仅有丰厚的月银,还能习得一技之长,在家中说上话。
各位娘子可得感谢官府,卖力点干活,道都县和制衣坊未来日子好着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