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古代升官发财 > 72 ? 钱庄分利 ◇

72 ? 钱庄分利 ◇(1/2)

目录

72钱庄分利◇

◎九月末,各县丰收,税粮征齐。

府衙进行田赋折银,让宿仁率◎

九月末,各县丰收,税粮征齐。

府衙进行田赋折银,让宿仁率亲兵运送税银和茶饼出发去往京都。

野山茶发现的太晚,错过了最适合采摘的季节,每年谷雨前后是“饶月红”品质最好的时候。

眼看要入冬,田地闲置鲜蔬难寻,各县陆陆续续公布种大棚蔬菜和发豆芽、建泥草屋的法子。

农户们舍不得耗费田地肥力,便在屋子前后垦点地、弄点土忙活。配上稻田里养了大半年的鱼虾,冬日里自然是饿不着了。

有余力且有需要的,选好日子打泥砖盖房,一派热闹景象。

因安南县卖到虔州北地的纸被、纸裘太少了,完全不够百姓们人手一套。

考虑到部分县也有楮树,府衙便安排在道都县、浔阳县、瓷景县各办了一家制衣坊,满足北地百姓御寒所需之外,再往周边三个州兜售,不放过任何一个敛财的机会。

拖家带口去衔州赴任的柳林、廖文鄯日子却没这么好过。

前有旱蝗灾害,后遭契丹攻破军都关长驱直入,昔日中等州成了官吏避之不及的地方。

出自蒙正书院之人,不可能被派往此处。只有如他俩这般,举人出身又没有靠山,就成了被推出去使的马前卒,一如当初的乐尧。

取了敕牒、告身、官印等去赴任的柳林,成了衔州北地一下等县县令,廖文鄯与其相隔一个县,同样是下等县县令。

最南边离京都不到百里的衔州,本是没有下等县的。因为接连遭灾,百姓死得死,逃得逃,才沦落成这般境地,即便休养生息,也不见起色。

两人到了各自县衙,看着被烧砸的照壁、空空如也的后宅、几个散兵残吏……满腔悲愤无从发泄。

甚至后悔起当初去安南县,问乐尧若成了边境县令如何应对?这下真成事实了,却是一筹莫展。

柳家、廖家再厚的家底,也架不住窟窿这么大啊!

两人越了解各乡情况,越是绝望。没心思遮掩任上情况,给家中送去的书信中,难免透露出实情。

转眼便到了十二月,虔州钱庄账目盘点清楚后,便把钱簿呈给府衙过目。

翻到最末的出入项,贺笠诧异地说:“钱庄竟然赚了三万六千多两银子?”按照他的预估,第一年肯定是要亏钱的。

没想到结果出乎意料,倒让他不敢相信了,说着便把簿册递给擅经算的柳钰文。

男子接过,认真核查了一遍。“贺州牧,钱簿账目没有问题。”

看出他的困惑,乐尧详细说了钱庄的情况。

“意思就是说,现在赚得这点只是九牛一毛,明年开始才是大头?”贺笠按捺住喜意,反复确认。

“贺州牧这样理解也没错。”乐尧答。

其他富绅得知了虔州十四家钱庄的收支情况,有喜有悲。

郁家。

“爹,这就是你说的虔州钱庄分红?五十万两本金,才三千多两?”郁旻很是不满,没好气地踹了钱匣子一脚。

郁埔田见状,摇头失笑。“说你不懂生意经,还真是一窍不通。这钱庄开办不足一年,整个虔州来存储借贷的百姓不足一成,就已经能创收了,说明什么你知道吗?”

“说明百姓们都不看好钱庄,觉得它不靠谱。”

被这回答一噎,男子轻叹直接回答:“说明虔州钱庄潜力巨大,来年才是真正赚大钱的时候。”

“希望吧。”郁旻不为所动,只要自家投入不打水漂就行,毕竟是留给他的财富。

“你啊……”一直这样子,我怎么放心?

柳家。

“钱庄这生意真行啊,半年多就返利了!”摸了摸擡进家门的两大箱白花花银锭,柳直勋感慨道。

柳老翁轻捋胡须,喟然长叹。“当初你不应该和郁家置气,若能占得一成利,就算出个一百万两也值得。”

“爹,当初也不只是想置气,第一次和府衙做买卖,也想谨慎着些。”

“生意场上,过于谨慎,只会和际遇失之交臂。

“儿受教了!”

廖家。

“可惜没拿上一成利,让郁家讨了大便宜。”廖镇平有些懊恼。

管事笑着回道:“主君,这何尝不是个好消息呢?”

“哦?说来听听。”

“钱庄存钱不收保管费还得利,明显是亏本的买卖。我们廖家投的钱少,万一难以为继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哎,你先看看钱簿吧。”还以为有何高见,廖镇平听完没忍住揉了揉眉心。

“这,竟是赚了不少?那您为何……”叹气。

“下去吧,让我一个人待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