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 安南丰收 ◇(2/2)
于是,一路上除了风餐露宿,倒也太平。
抵了府县,派三五个人,拿着贴身银两买些吃食米粮,一大家子吃饱喝足才启程。
也正因为这样,倒是和快马加鞭的宿仁错过了。
身负重任,率一百骑兵抵达衔州时,宿仁被见到的画面惊住了。
官道两旁望去无一绿意,百姓或坐或卧,麻木地看向经过的他们,不上前也不乞食,仿佛在等待着死亡降临。
还有三五个人,零星分散在各处,俯身不知在啃食着什么。
继续赶路半个时辰后,见到了满地尸首,脏污到看不出原样的破麻布衣裳,风一吹便露出瘦成骸骨的躯体,堪堪遮住身。
有一些已经腐烂了,散乱沾满污秽之物的发丝掩住了大半面容,可还是露出了一双眼珠,比战场上的情景还骇人!
“它们还会动!”一兵丁颤着声说。
“应该是老鼠。”老兵眼神锐利地看过去。
“这些百姓都是活生生饿死的。”众兵丁都不忍心再看。
“我们把这些尸体集中掩埋好,再出发!”宿仁下令,挖大坑集中掩埋。
因为乐尧在赈灾策的丧葬救济中提到,此举给予银钱激励民众安葬遗骸,还可降低发生鼠疫、瘟疫的可能。
和三殿下在州牧府会和后,把两份赈灾章程呈上。
对方先是打开州牧府写的那份细细查看,随后说:“这些本殿下都已经在做了,替我谢过舅父一番心意。”
“殿下,还有一份请您也看看。”宿仁壮着胆子说。
“好!很好!本殿下一直发愁要如何解决当下困境,这份《衔州赈灾策》将每一步如何做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真良策也!”宋元意频频点头,心里感叹:舅父身边果然人才济济。
原本晕头转向的三殿下,按照章程,一一吩咐下头的人执行下去,很快便平复了衔州州府百姓的恐慌情绪。
州牧倪林深知自个罪孽深重,想要自裁谢罪,被宋元意拦下。让他暂且活着赎罪,带领州牧府一干人等,先把各县百姓安顿好。
别以为犯错了,一死了之就行了!
就这样折腾了一月,各县百姓重新燃起求生的意志,和衙役一起搬运掩埋尸骸、用草木灰四处消毒、吃煮开的水和煮熟的食物……
得知衔州真实情况的官家震怒,京都文武百官第一次不扯皮,顺从三殿下心意督促送粮、提醒各州接纳灾民。
收到京都旨意的贺笠松了一口气,移民就食是乐尧策中所言,说明三殿下赈灾举措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只需要多些时日,衔州就可安稳恢复起来了,他也能安然无恙地返回京都。
八月,安南百姓粮食收了第二茬,平均下来也是亩产三石。大伙一颗心乐得要起飞,一个个笑得见牙不见眼。
估摸着日子,都大着胆子种下第三茬。十月天气转冷但稻子基本成熟,倒是无碍。
以往大伙都不敢再种,是因为九月收了第二茬,种下去十二月才熟。可这个稻种不一样,谁都不想轻易放弃。
明年开春就更好了,二月育秧,四月熟的同时育秧,六月收第二茬,八月收第三茬。
往后安南的粮食,还用愁不够吃吗?安南人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隔壁三个县的百姓懵了,怎么安南稻子提前半月成熟,亩产还更高呢?竟然还要种第三季?冬粮?
打听后得知,就是当初县衙发给他们的稻种,能一年三熟,种了就知道多好:耐旱,不用费力灌溉;适应性强,开荒的地一亩产量将近两石,比再生稻都划算;成熟得更早,不足两月便可收割。
五米乡乡长很生气,气乡民们把好东西糟践了,不种就算了,还吃掉了大半,这可是一年三熟的粮种啊!
可更气金监县衙,当初但凡和他们提上一句,今年一亩地怎么也能多收四石粮食。
五米乡白白少了一万多斤,他这个乡长都要心疼死了,于是又来到县衙找吴县令。
“什么?真能一年三熟?”吴县令惊讶地问下头站着的老汉。
五米乡乡长哑口无言,原来对方是知道的,只是没当回事,也没和他们这些泥腿子说。“是的。”他提不起质问的劲了。
摊上这么个父母官,只能自认倒霉。
日后还是让乡里的后生,多去安南县走动,取取经,要是能结亲就更好了。
吴县令不知道对方的心思,只是在感叹虔州州牧府的厉害,竟然真能寻得如此良种,跟着贺州牧不亏!
两个想的不在一条道上,可对未来都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葛家上下经过数月的自我洗脑,终于决定搬去安南县了。因为罗娘子娘家在雨来乡,离蒙学堂近,为了尽快适应环境,众人便决定到这个乡落脚,日后能进入县城,自然更好。
听到罗二郎说家里稻子亩产三石,种上了第三茬。葛母二话不说,当即决定:立马就搬家!
后悔的情绪在发酵,一步慢,步步慢!
安南县人口已经到四万。
各乡都可以见到,拖家带口迁移而来的民众,用租借的农具开着荒,大伙都想着现在把田地拾掇好,开春就能种上新粮。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11-0402:05:13~2022-11-0502:05: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雨水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