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 安南丰收 ◇(1/2)
53安南丰收◇
◎直到五月底,仍没有衔州半点消息。
乐尧即便担心,也只能把◎
直到五月底,仍没有衔州半点消息。
乐尧即便担心,也只能把心思放到稻子收割上。
确实五十余日便成熟,亩产竟然有三石,围观的民众都惊喜不已。
“官人,这个稻种,一定要分我一点!”
“不知道我家能分多少种子,十几亩地呢!”
“三月播种,五月成熟。我们安南一年不是可以种上三茬粮食了吗?”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官府早说了,这个稻种就是一年三熟的!”
“交完夏秋税粮,剩下那一茬,不就是我们自己的了吗?不行,我得再去佃几亩地!”
“我也去,多劳多得啊!”
“有这粮种,再也不愁吃不饱饭了。”
……
看着稻谷入仓,听到百姓交谈,乐尧的心情也好上许多,吩咐张贴了以现粮换粮种的告示。
之所以不白送,还是跟以前不白给农具一样的道理。
免费的总有人不会珍惜,比如说其他从州牧府领到淮江稻种的县。
派人运回县衙,直接分发给农户耕种,也不提醒下它的不一般之处,听说不少农户直接煮了吃。
从黄达能和李东来口中得知此时,乐尧心里直呼:暴殄天物!
因为安南香酒楼和民驿,已经在虔州各县开办,所以其他县里的稀罕事,掌柜都会通过民驿寄送信件汇报给当家。
与此同时,北彭山三个乡的果树也陆续进入丰收期。
乐尧邀请安南香两位东家一同前往采摘品尝,最后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轻松的搞定了每月初一送给上上宾的独家礼盒。
“廖兄,安南香手段层出不穷,你收到果篮了吗?”郁秀才砸吧着嘴,回味昨晚吃进嘴里的桑果。
“你现在怎如此贪图口腹之欲?”廖文鄯嫌弃地看了他一眼。
“没办法,成了安南香上上宾,每月都有新菜肴品尝。当初我就让你多来吃几顿,你不来。现在想当上上宾都没有机会,哎!”
“你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
“一码归一码!蒙正书院游子说的话也不可全信,我们东陵书院之人自当眼明心亮。”
廖文鄯:……
州牧府。
不出乐尧所料,贺笠确实派宿仁率亲兵前往衔州,不仅是人去了,还带上了两套赈灾章程。
就是一月将过,都没有半分音信,不知是好是坏。
“贺州牧,没有消息说明就是好消息。”柳簿曹有些头疼,上官成日唉声叹气,他忙着钱粮之事,还得好言相劝。
“你说宿仁怎么也不派人送个口信?不知道我担心着吗?”
“多一个人在三殿下身边,就多一份安全!”
“也对,算了,那就再等等!”
柳簿曹转移话题道:“贺州牧,您没发现我们州牧府少了什么吗?”
贺笠扭头看向他。“少了什么?”
“掌一州政务的别驾!已经空置很久了。”得知眼前之人找阮兵曹、师议曹、幕僚商议衔州赈灾对策,柳簿曹只觉头都大了。
三人都更善于处理行军打仗之事,对于一州政务还真不太清楚,尤其是面对灾情。
以往也不觉得,虔州需要多一位上官主理政务,可这一出下来,柳簿曹真心想要多一位别驾来分担重任。
“不是你们说的,别驾可有可无吗?”贺笠疑惑回道。
“此一时,彼一时。”
“直说,看上谁了?”
“时机未到!下官只是想让您多物色几位。”
贺笠的思绪,还真被转移到这上头去了,柳簿曹偷偷松了一口气。
六月,安南原生稻熟了。
百姓们收割完地里的庄家,迫不及待换上新粮种,等秧苗插上,一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此时,乐氏族人已经离开兖州地界了,到了锦州。
在崎岖山路上,驴车不好走。行动不便的幼儿和老人,就由青壮年背着,驴车上不去的坎,众人便搭手擡起。
沿途的山匪视而不见,只是一群流民,有抢他们一趟的精力,不如躺在寨子里睡大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