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古代升官发财 > 46 ? 它州的消息 ◇

46 ? 它州的消息 ◇(2/2)

目录

没有见着再生稻,他还是有遗憾的,可身子不听使唤,没办法。卢二郎似是知晓他心意,自顾自讲解着。

“……若是都能种再生稻就好了,多省事啊!”卢年最后感慨了一句。

“开出的荒地,种再生稻确实是个好主意。可良田育再生稻太可惜,最多也就两茬,还不如我曾见过的一地,一年可以种三茬水稻。”

荀员外脱口而出。

“一年三茬?那不是人人都能吃饱?”卢二郎惊呼道。

荀员外轻轻摇了摇头,没再接话,上了马车,慢慢磕上了眼。

看到他没了聊下去的劲头,懂事的少年便安静下来,站在马路边眺望爹娘所在处。

“郎君,我先送主君回去休息,待会再回来接你们。”车夫心疼自家主子,自作主张对卢二郎说。

“不用来接,稍后我们走路回便是,离得近。好好照顾荀员外!”

等马车走了,卢二郎小跑着到爹娘所在地,透过人群间隙,瞧着乐尧。

等到太阳落山,卢家三人才慢悠悠地朝家中走去。

见到在正屋等着他们用饭的卢年和嫂嫂,卢二郎七嘴八舌地讲起来所见所闻。

“你刚说什么?”卢年问。

卢二郎迷茫地擡头:“我刚说了很多,阿兄你指的是哪一句?”

“一年三茬的水稻,谁跟你说的,在哪可以找到?”

卢二郎不懂这意味着什么,可卢年很清楚。若有一年三熟的水稻,安南县绝对可以再进一步。乐县令也可以更上一层楼,而不是因当初私扣税粮,降考一等晋升无望。

作为刘良的同窗和现同僚,一切无关大局之事,对方都会告知。百姓们不知道的事,他作为学监心知肚明。

“就今天在蒙学堂门口的那位荀员外啊,阿兄你不是见过吗?是他说见过有一地种的水稻,一年长三茬。

我问他,当地百姓是不是都不愁吃喝了?他没回答就睡过去了,可是我觉得,他好像是不想回答。”少年很敏锐,在家人面前也很坦诚。

“他是哪里人?”

“金监人氏。”

一旁的卢父卢母更是激动,希翼地看向长子。

他们是老农,自是知晓,若有一年三熟的稻种,安南县再也不会有人饿死。

“我明日会向乐县令汇报,若真如此,二郎你就立大功了!”卢年拍了拍他的肩膀。

“阿兄,你轻点!”

……

第二日县衙。

卢年没见到乐县令,与刘良说过后,对方的反应很冷淡。

“一年三熟的粮种,你竟然无动于衷?”

刘良无奈直言:“不是无动于衷,我是觉得不可能。如果真的如此粮种,朝廷早就推广了,怎么会等到现在呢?还是从一个小小的员外口中得知。”

“就因不知真假,才更应该去查证。万一是真,派人去寻回,不就可以造福百姓了吗?”卢年直言不讳。

“你还真是一如既往的执拗!”自己不早就知道,他是一个较真的人吗?刘良心下一叹。

“走吧,去找乐县令,你自己跟他说。”

来到水足乡,看到蒙学堂的孩童,在田间地头认真拾掉落的稻穗,乐尧满意地点点头。

“乐县令,卢学监有要事禀报!”一走近,刘良便直接开口说道。

“卢学监,直说无妨。”

“舍弟昨日遇到一位金监县来的荀员外,二人交谈之际,对方透露曾见过一年三茬的水稻。

我便想着,若县衙能派人走一趟,把稻种带回来,或许能让安南县,彻底远离粮荒之苦。”

乐尧一脸郑重看向他:“此言当真?那位荀员外家住何处?”

“不知,对方只透露了自己是金监人氏,早年游走四方。”卢年回答完,只恨不得回到昨日,好好把荀员外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在何处见到此稻一一问清楚。

随行的于都头,听到荀员外三字,只觉得耳熟。看到乐县令罕见急迫,便开口了。

“乐县令,山头乡种的果树,就是从金监县一位荀员外的庄子上买的,上次您还托我给他送过一封信。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就算不是,也可以从他口中得知其他的荀员外。”

一语惊醒梦中人!

把寻荀员外的重任,交给于都头后,乐尧看向眼前热火朝天收割的场面,不由得开始期待传说中的“占城稻”了。

本打算待州牧安排亲兵走商后,请他们南下寻这种耐旱、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的稻种。

现在有人见过,就说明大行朝一定有一处可以找到,派人带回来便成了最要紧的事。

南部各处喜迎丰收,千里之外的衔州,却遭遇着百年难遇的旱情。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10-2821:00:09~2022-10-2823:00: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西行法师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