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 它州的消息 ◇(1/2)
46它州的消息◇
念着要来安南县的荀员外,总算是出发了。
“主君,真要去安南?我与您一道吧!”庄头不放心地说。
“我走南闯北多少年,去个小小的安南县,还需要你陪同?”别的不敢说,出远门的经验,他比大多数人都要足。
不被需要的庄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主子,又一次抛下了他。
走的是官道,坐在马车上仍旧颠的慌,好些年不曾奔波,一时间竟有些不适应。
“主君,到安南县了!您要去安南县哪里?”车夫问。
荀员外掀开帘子,看向路边:“现在是秋收啊?那我们去蒙学堂看看。”
来到蒙学堂,被搀扶下了马车,发现大门紧闭。“蒙学堂也放田假吗?”荀员外喃喃自语道。
趁着学子田假,夫子们也外出了,回乡割稻、探亲访友、四处闲逛都有。
因着举家来到安南县,卢年平日里忙着教学,家中女眷不好出去抛头露面。便趁这机会,带着一家人在东大街逛了一圈,刚从安南香酒楼吃了饭食回来。
见到蒙学堂正门外停了一辆马车,下来人半天不离开,作为学监的卢年,自然要过来看看情况。
“请问,两位来蒙学堂有事吗?”让卢二郎带着其他人绕后门回去,卢年独自上前询问。
主仆二人,被突然发出的声音吓了一跳。车夫语气不太好:“你这人走路,怎么没点声音啊!”
卢年拱手施礼赔罪:“抱歉!”
荀员外侧身避过:“是我们的错,没注意到你过来。本来是想进蒙学堂看看,是不是传说中的模样,没想到竟然赶上放田假。”
“时候确实不太好,田假还有半月,你家想要进学的孩童多大了?”卢年回。经常有外县人会特地过来,查看蒙学堂情况,再决定要不要搬来安南。
他和一众夫子,从一开始的热情相迎,到现在的心如止水,该来的总要来,不来的也劝不动。
孤寡的荀员外:“……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只是听说安南变化很大,想亲眼看看。”
卢年恨不得捂脸遁走:“望海涵,平日里不少外县人来访,希望能把自家孩童送进蒙学堂,所以我误会了。”
“无碍。”
“那我就不打扰了!”
卢年话音刚落,就见到卢二郎跑过来。“阿兄,爹娘听乡民说,县令去河中乡看再生稻了,也想要去看。”
“随他们去。”
“可嫂嫂……”
“我这就回去,你陪着爹娘去吧。”卢年说完,脚步匆匆。
荀员外也被再生稻勾起了兴致,让车夫追上卢二郎问:“郎君,我们可否随你一道去看再生稻?”
对方看起来不像坏人,适才兄长还与他主子交谈了一番,卢二郎点头应下。
看到卢家三人打算步行前去,荀员外便邀请他们上了马车。
“谢谢您,不知道贵人如何称呼?”卢二郎问。
上了马车的卢父卢母:……原来,二郎连马车主人名字都不知道。
荀员外笑着回:“某姓荀,金监人氏。不知小郎君姓甚名谁?”
“姓卢名岁,家中行二,荀员外可直接喊我二郎。”
对方和蔼可亲,卢二郎话就多了些。
“卢兄、嫂夫人好。”
头一次被人如此问候,卢父、卢母整个人都不好了,只能硬着头皮笑了笑。
一时间,车厢里安静下来。
众人很快就来到了河中乡,擡眼望去遍地金黄,有一处稻田围了不少百姓,不用说就知道内情。
卢父、卢母手脚麻利地下了车,互相搀扶着往那地走去,一点也看不出大病初愈。
不被需要的卢二郎:……
伸出的手挪了个方向,改搀着荀员外。车夫见主君不发话,便留在路旁候着。
“百姓如此围观,乐县令不发怒吗?”
“这有什么好发怒的?当初蒙学堂进学第一日,乐县令还被几千人围观呢!”卢二郎理所当然道。
若是他县,县令出行百姓围观,衙役早就阻拦了。
可安南县,衙役和百姓打成一片、交头接耳;县令自顾自与老农交谈着。一阵欢声笑语,仿佛都在因为丰收而喜悦。
而自己,看着这场景,胸口热意膨胀,却不知为何。
“二郎,可以把我扶回去吗?胸口闷闷的,使不上劲!”
卢二郎闻言一慌,不会是犯病了吧?“好!你别怕!爹娘,我把荀员外送回马车,你们小心点。”
这一喊,大家都注意到了他们几个陌生面孔,衙役扫视一眼,依旧镇定自若。
荀员外还以为会被盘问,心道不好。没想到压根没事,对方一点都不在乎他们几人。
就不怕是刺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