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 上策以对 ◇(1/2)
44上策以对◇
上策当求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坐镇一方,得有所倚仗,兵权已在手;钱粮是咽喉,节流不成当开源。先察州府所辖富余与缺失,再观可用之人与可去之处,互通有无,互惠互利。
其一,王朝各州县闭塞,百姓不得擅离,离乡亲眷处境无从知晓,若有民间驿站,各得其所。
其二,州府亲兵既上北数载,又保一方安泰,自可行商走四方,换取无数银两。
其三,国之钱财七成在朝,三成在富户乡绅,科举仕途乃民心所向,史书经义不可或缺,书籍昂贵拓印刻板耗时,何不以活字印刷行之,如此必定财源滚滚。
……
田赋折银,并非虔州一时之需,若想破局,求人不如求己。
乐尧大书特书一番,还附上了安南民驿开办以来的账簿。贺笠一定会给柳簿曹看,看了不可能不心动,虔州民驿是办定了!
如此,安南香酒楼想要在虔州各处落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至于亲兵走商,原本除了冬日送税粮,余下时日都在营地操练,费粮不说,还会使人惫懒,不如用在实处。
虽说大行朝,有五品以上官员不得入市的规定。但亲兵可到不了五品,自然是可以钻营一番的,就是不知道贺州牧舍不舍得了。
最后一招有点悬。
之所以能想到活字印刷,有赖于蒙学堂免束修,吸引不少外县人口,准备的书本不够,夫子挑灯誊抄。
过问后得知,当前仍为雕版印刷,效率低下,书籍费用高昂,使得平头百姓更读不起书。
本来打算在安南县试推行,但自己已经被上官注意到,就得小心行事了。不如借他的手,行自己的便。
若是能早日实现活字印刷,三百千这类书籍,价格自然会降下来,也能尽快的实施下一步计划了。
……
把文书交给驿夫后,乐尧又把心思放在县里。
算算日子,距再生稻和秋收收割,一月有余。农桑不急,便找黄达能和李东来,了解了解安南香酒楼的近况。
“目前三处安南香酒楼经营稳定,就是三年一次的秋闱将至,当初说给上上宾送赶考大礼包,乐县令您有什么主意吗?”黄达能说。
“是啊!我最近也在愁这个,金监县上上宾里有两家,想在下月给族中赴考的学子送份大礼。除了猪肉脯,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适合的!”李东来不住地感叹。
回想起原身参加解试,提前一月出发去州府,搜身后得以进入贡院,按照指引来到考棚号房,连续数日在里头答卷和吃住。乐尧没忍住一激灵,考场环境太差了。
“参加秋闱,得是耐存放、易烹制的食物。可以特制油炸面、脱水蔬菜和酱料,用自带简易炊具煮一煮就能吃。”
“好准备吗?”李东来问。
“脱水蔬菜费功夫,需晒干和烘烤,酱料得调制好,安排掌厨琢磨琢磨。”
“好。”
接下来几日,安南香酒楼后厨,时不时飘荡着霸道的香料味,掌柜管事和一众伙计,从一开始迫不及待,到后来逃避试吃油炸面,可算是把成品做成了。
煮开水后,拆开油纸包好的菜面饼,连着研磨得稀碎的佐料,一起下锅,几分钟就能食用上香喷喷的一顿面。
偶尔吃吃还挺不错的,尤其是在科考时。虽说会提供两顿吃食,可量和滋味可真不好说,自己备些总没错。
这种简易便携的干粮,挺适合四处走商的人。黄达能脑子活,想着科举之后,也在安南香酒楼兜售一些。
乐尧派人送来的腊肉,经过掌厨的加工也添进了赶考大礼包中。
油纸包里的米粒和腊肉丁,干菜碎和酱料均匀和在一起,倒进砂锅里,加上少量水,煮熟搅拌,就是美滋滋的一餐。
除了赶考那两家得了两份,其余上上宾都得了一份,里头也写清楚了煮制的法子,简单易上手,收到吃食的主君和郎君都没忍住自己试了试,吃过后顿觉自己有厨艺天赋。
把这头等要事忙活完,三位东家又商量着,在另一边的西柳县也开家安南香酒楼。
“掌柜、掌厨和管事人选都有了吗?”伙计随时可以招,但这三位是撑场子的,得多用心。
“掌柜和掌厨一早就备着了,管事还没定下来。”李东来回。
“西留县接触的少,若是有了解,或是去过的人当管事,倒是省心。”
听到这话,黄达能突然想起有过一面之缘的少年,随即开口:“我知道一人,雨足乡的罗二郎,去年冬以来,就时常去西留卖货。”
当初在南场县见着,被他一番话触动,自个便允了罗二郎去庄子里拿鲜蔬售卖。没想到人虽年少,却懂人情世故,主动付了定钱,每月按时还清余下银子。庄头与自己汇报收成时,还感慨了几句。
“罗二郎?”李东来在脑海中搜索着,没有印象。
被两人注视着,黄达能硬着头皮,把前因后果事情讲了一遍。
“确实不错。”乐尧回。
“可以一试。”李东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