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古代升官发财 > 35 ? 泥草房 ◇

35 ? 泥草房 ◇(1/2)

目录

35泥草房◇

经过了半年时间的考验,安南香成功在金监酒楼中站稳脚跟。

黄达能和李东来商量决定,在南场县县城再开一家。

眼看又要到冬日,各处鲜蔬可不多见,县衙职田和他们庄子里,已经在陆陆续续栽种大棚蔬菜了。

有了这个杀手锏,还怕南场安南香酒楼生意不好吗?

加上两县安南民驿每日往来,送食材方便又省心,可得抓好机会。

两人越想越兴奋,派定好的掌柜和管事去选址,就开始敲定掌厨和一众伙计了。

“安南香又要开分店了!这次我一定要去报名,跑堂伙计月银都有五两呢,比衙役都多!”

安南香酒楼的分成契券,对外严格保密,伙计们也得管住嘴。可家里人是知道每月拿多少银子回来的,有意无意会透露出去。

“怎么可能?”

“我们隔壁村就有一人在安南香当伙计,每月拿回家就有这个数。”说着伸手比划了下。

“在哪报名?我也去!”

“……”早知道就闭嘴,这下子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最后,原春风楼的李大厨,成了南场安南香的掌厨。

跑堂伙计选了八个,目前来说够用了,后续是否增加人手由掌柜定。

这头,南场县安南香准备着开业,县衙也有了新动作。

马上入冬,去年想要干的事,总不能再拖到后年。

“今年年前,安南县各乡各户都得住进泥草房。”打听到瓦片价钱高昂,乐尧不得不降低标准。

其他人不做声,蒋留声回道:“我觉得很好。”

刘良苦笑:“固所愿尔。”

衙门里的银钱,并不够支撑全县上下盖房铺瓦,百姓自身又无力建造。泥草房的主意确实不错,只需要出力花时间就行。

乐尧看向两位副主簿。

黄禄说:“自然是好的。可乡民住处如何,该有他们自己决定,我们县衙可以出出力,但不能强制所有人盖房铺草吧?”

他家是青砖大瓦房,自然不想要住进泥草房里去。

“我赞同黄副主簿说的话,官府若事事操心,百姓就会日渐惫懒,长此以往不利于治理。”

“县令掌总治民政、劝课农、桑、平决狱讼等,百姓衣食住行当属民政,岂能无视?”

顿了顿继续说:“两位主簿所言亦有理,富户乡绅无需建造新居,可乡间竹篱茅舍难以抵御严寒。”

刘良犹豫半天,总算开口:“县衙的银钱不多。”

“刘县丞放宽心,官府只帮助孤寡盖屋,其他乡民自食其力。”

“其他乡民肯定不会去盖泥草屋,他们宁愿省把子气力猫冬。”

乐尧补充道:“盖好泥草屋的人家,免缴明年税粮。你们觉得可行吗?”

现在银钱不够,透支日后的便是。黄达能和李东来已经告知他,将在南场开第三家安南香,来年分红只多不少。

现在才十月头,已似去年十一月一般冷。问过职田里农户,他们也说今年冬日怕是会比往常冷。

安南是湿冷,寒风凛冽,手都要长冻疮,火炕又不适用。

最好就是在室内烤火,但还和去年有着同样的问题:炭炉几两银子,普通人家都买不起,也舍不得。

住的是茅草屋,直接烧柴火更不行,一个不小心可能连遮风挡雨的地方都得毁了。

想到这些,乐尧才如此强势。

不趁着现在乡民们劲头足,打砖塑墙,等到真正冻死人,追悔莫及。

“明年,能凑齐抵扣税粮的银钱吗?”刘良不太确定地问。

他对安南香要开分店的情况并不了解,只留意过经手的银钱,尚不足以覆盖来年税粮。

“第三家安南香,会开在南场县,已经快筹备好了。”

“那我就放心了。”

第二日告示一贴,各乡长知会乡民,不少农户本想将就着住自家竹屋,得知盖上泥草屋来年免税粮,那还犹豫什么?

谁不喜欢住在暖和不漏风的屋子里?

现在盖自家住的屋,还能省下来年的粮,一举两得!

今年剩的粮食更多,又舍得搭草棚子种蔬菜、灶台发豆芽,各家各户基本一天吃两顿饭食,盖起房子来速度可不慢。

雨足乡。

“爹,娘,你们休息会,我请了人来帮忙。”罗二郎招呼着村里的叔伯们搭把手。

“哪需要请人?我和你爹慢慢弄就好了。”想到请人要花钱,罗母就很忍不住心疼。

罗二郎上前,挨个把爹娘搀扶进自家旧屋,低声说道:“爹娘,我这趟出去又挣了一百文呢!天越冷鲜蔬卖的越好,您就踏实待在家里发豆芽,爹您再给我编几个竹筐。我打算租个驴车,在黄员外庄子里多买一点菜,到西留县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