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李白杜甫(2/2)
而他也好像真的悔恨了。
往日那些占据了他生活中大部分的教会、占卜、迷信、神仙,通通都被他一扫而空,他仿佛真的要做一个好好生活的好丈夫,未来的好父亲。
虽然不止前途的命运是怎样的,但现在这种状况,已经要比谢道韫孤身面对好多了。
如果那些死在了战火中的人,会因为王凝之的转变得以保全自己,其实也算是他们两人做的一件好事。
......
叶小枝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也偶尔看一下私信信箱。
令她感到意外的是,这一期视频播放了这么久,和视频中相关的人,竟然没有一个想要问她点什么的吗?
还是身处乱世,大家都比较穷,不愿意打赏,想给自己留点保命钱?
叶小枝想,就算一分钱也不花,如果你真的有问题想问,她也是不会拒绝的呀。
只不过,对于钱的看法,叶小枝倒有了不同的见解。
以前的她虽然很穷,但穷的很快乐,每个月都月光甚至入不敷出,但对她而言,钱只要够花就行了。
但现在不一样。
够花是个什么样的标准叶小枝总结不出来。
她只知道,那日林宁陪她去看了一圈儿房子之后,她的钱就很不够花了。
叶小枝是这样想的。
现在这个靠着古代人砸钱的好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消失,所以如果真的要买房,那肯定不能按揭,因为说不上哪天,她就会直接失业,被打回原形,工作找不到,按揭也按揭不上了。
还有就是,即便要买房,她肯定也要留点余钱在手上,装修什么的暂且不说,如果到时候实在拿不出来钱,也可以走一下叙利亚风格,清水房通水电,买张床就可以直接入住。
但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还是不能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买房上。
人呐,就是这样。
身无分文的时候过得好好的,还挺快乐。
终于有了点小钱,反倒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宁市的房子寸土寸金,林宁的建议是,叶小枝现在的视频做的有声有色,买个大点儿的房子也没关系。
但叶小枝没怎么考虑过大房子,她的毕生梦想就是买一个五六十平的小房子,然后带着自己的猫住进去。
房子里不会给任何人留客房,但可以弄一个工作间小角落。
如果爸妈有空来来看她,那就让她们住卧室,自己睡沙发。
等到六十岁之后,平静的进入养老院生活。
买个大房子这种事情,以前不在她的计划之内,现在自然也不会去多想。
因为,按照叶小枝之前的考虑,买完小房子,她正好还有多余的钱,以备不时之需,以及解决后续的装修事宜。
林宁认识的人多,不知道左拐右拐的从哪里扒拉出一个房产中介,说可以给叶小枝打个小折。
当然,这种人情折扣不会太多。
如果她愿意的话,这周就可以把合同签了。
加上房产中介的联系方式时,叶小枝都还浑浑噩噩的,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就这样,快要拥有人生的第一个房子里。
但现如今更为迫在眉睫的,不是思考房子的事,而是思考赚钱的事,于是叶小枝,想也没想,直接把自己做好的视频投放进了系统。
以前觉得那些人问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复杂难搞,但今天叶小枝把所有有偿提问的人的问题全部回答了一遍。
有钱不赚王八蛋,真不知道她以前究竟是怎么想的。
......
唐。
直到天幕播放完毕,刘禹锡都还沉浸在开头自己的一句诗之中。
他确实是没有想过,自己的诗会这样突然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这一块人人都可以看见的天幕中。
于是,在天幕播放结束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会要火了吧。
这事儿得让自己的好朋友白居易知道,不过刘禹锡猜测他多半已经知道了。
这个世界上除了他自己,第二个对他写的诗了如指掌的就是白居易。
刘禹锡想,说不定这个天幕忽然提起自己的诗就是一种暗示,以及预兆,难道下一个要盘点的世人就该轮到他了吗?
可他还没有准备好哎。
这种情况,按照最合理的接收方式,他应该给所有好朋友下一张请帖,然后让他们某年某月某日在他家里进行一场诗会。
当然,诗会是假,一起感受一下后世人对他的评判与敬仰是真。
转念一想,刘禹锡又觉得恐怕不行,这个天幕说出来的都没什么好事,如果真的能盘点到他估计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于是刘禹锡就在期盼与恐惧当中,等待着下一次天幕盘点的来临。
......
大约半个月后,天幕中雨如他若预料的那样来了。
他屏息凝视,天幕不紧不慢。
最后,光屏在他的期待中缓缓展开,随后那道伴随了众人很久的声音开始说话。
【朋友们,大家好啊,这里是小枝,是的,没错,今天我又给大家带来了新一期的视频。】
【我们这一系列的视频,在上一期的开始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就是“那些文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当中,留下名字的文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可谓是数不胜数。】
【在这些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体裁当中,唐诗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在唐诗里,李白是绝对不可能避开的一个人。】
【余光中《寻李白》里头有这样一段诗: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短短几句,足以看出李白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
【在现如今一个十分火爆的推塔游戏之中,李白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刺客。看上去有些荒谬,其实不然,因为李白不仅仅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同时还是一名剑客。】
【能文能武,双重既能叠加在一起,就注定了,李白这一生的与众不同。】
【人们称李白为“诗仙”,实际上,这两个字除了是对他诗艺超群的一种赞美,同时也是对他成诗风格的一种概括。】
【李白之诗,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说是神仙写的也好不为过,才华这种东西,有时候就是天赋,生来有就有,生来无就无,不是你努力就可以得到的,李白的文采就是天赋,其他人可以羡慕也可以嫉妒t,但是想学是学不来的。】
【而同在大唐的诗人,唯一能够与李白齐名的,便是“诗圣”杜甫。】
【杜甫的诗和李白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如果仅仅看诗让人猜他们的年龄,或许不会有人觉得,李白的年龄比杜甫大。】
【除了天赋以外,还有一种东西能够影响到诗的风格以及内涵,那便是人生的阅历。】
【人们常说知人论世,一个人的经历往往会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所以我们看到的诗人里面,前后期的文风,总是差别过大。】
【李白、杜甫,这两个所有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从儿时就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两个并肩而立的大诗人,这两个,只要提到其中一人就必然会想起另一个的唐代双壁,他们之间究竟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接下来,就听听我的盘点吧!】
......
天幕话音未落,一段从未听过的乐曲又一次奏响了出来。
刘禹锡稍微松了口气,心想,原来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不过转念,他有有点失落。
确实如天幕所说的,唐诗璀璨无比,也许过了许多许多年代,任然经久不衰,被许多许多的人提起。
那这些被提起的人里面,又会不会有他刘禹锡的一席之地呢?
他到没有盼望过,像李白杜甫那样,一个“诗仙”,一个“诗圣”,成为大唐最璀璨的两个人。
但日后能够记得他的,或者记得他的诗的,又有几个?
无意中,他又想起来那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忽然释然了,也释怀了。
几千年的历史更叠,无数人消失,无数人出现,能留下名字的能有几个?
即便他刘禹锡难以在史上留下名字,但只要能够留下只言片语,留下一首或者两首为人称送的诗句,就已经很好了。
干嘛要和李白杜甫比,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