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六十章 二合一(2/2)
只要嫁给了大众所满意的夫婿,那就不可以有半分不抱怨,否则就是不知足。
她也知道,叔父为她的婚事废了许多心思,曾经挑中数人,但都不满意,而一想到精挑细选之后的结果是王凝之,她就更觉得绝望,和难以置信。
她不是不满意,而是从始至终就没有满意过。
越想这些事情,对大唐女帝的羡慕就又多了几分,这几分羡慕扰的她在本来就烦躁的生活中,更加烦躁。
谢道韫看着已经关闭了许久的天幕,叹了口气,又扑在了案上,继续自己的创作。
何以解忧,唯有写诗。
......
许多人都觉得天幕对李治的盘点不应该到此结束。
而天幕果然也不负众望的再次开启了自己的盘点。
【武皇后,名武瞾,说起这个人啊,她的人生经历比较传奇,也比较丰富。】
【首先,她一开始并不是唐高宗李治的妃嫔,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
【贞观十一年,十四岁的武瞾被送入宫中,因为长的好看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可能是因为李世民和自己的嫡妻实在恩爱,所以并没有把武才人放在眼里吧。】
【和一般故事里的美色倾城或者一见钟情的故事不同,武瞾与李世民虽为夫妻,却仿佛最熟悉的陌生人。】
【总之,李世民给她封了个才人之后,就好像彻底忘记了这个人一样,历史上也几乎没有关于武才人在李世民后宫生活的记载。】
【她在宫中老老实实的做了十几年的才人,终于在李世民病重的时候,见到了进宫侍疾的太子李治。】
......
李世民很尴尬,不是听见了武瞾一开始是自己的妃子而尴尬。
是因为今天他专程把李治叫进宫,叮嘱他好好学习,勤勉当值,做好太子的份内之事,切记不要沉迷女色。
而他这样做,为的就是给李治提个醒,想让他以后不要过分宠爱那位武皇后以至于昏了头,人家要什么就答应什么。
然而天幕突然开始说话,把这对父子逼入了一个奇怪的境地。
首先就是尴尬,两人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总觉得该说点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李世民的内心世界:亲娘啊,这是怎么回事,我儿子和我小老婆在我死后搞一起了,最后我的小老婆继承了我儿子的皇位,这事儿的责任到底应该怪在谁的身上。
不会到最后竟然是我的锅吧?
而李治的心理路程就比较的曲折了。
刚刚得知那个武才人是李世民的后妃时,他承认自己有过一丝撇清关系、劫后余生的快乐。
甚至在李世民黑脸之后,还偷着笑了一下。
心想:老爹呀老爹你也有今天。
但他把这一段话听完就笑不出来了。
李世民的脸色阴晴不定。
李治无法去揣度他此刻在想些什么,应该不会太开心。
虽然他可能根本不记得宫里还有个什么武才人,但是知道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姬妾搞在一起。
那个姬妾还成为了儿子未来的皇后,是个人多多少少心理都会有些芥蒂的。
但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奇奇怪怪的芥蒂。
而是,先要把这个潜藏在宫里的武才人给找出来,再做下一步打算。
这件事并不难,就是李世民真的把那个武才人忘了,翻一翻宫里的花名册,或者找出贞观十一年入宫之人的记录就可以查出来了。
李世民仔仔细细的搜寻了一番大脑。
实际上他还想的起来。
但回忆起那个行为低调,平日里也不怎么与人来往的年轻女子,李世民实在很难把她和传说中的女帝结合在一起。
也许是因为她还很年轻,还未当上皇后,甚至还不认识李治。
而那些将来会影响整个大唐的雄才大略,暂时还是头脑中尚未长出来的胚芽。
武才人并不可惧,甚至现在还是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弱女子。
李世民轻松了不少的同时,又隐隐感觉有些不适感。
现在这种时刻,产生了掌控全局的感觉其实并没什么不好的,在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经常会有这种感t觉。
但从来没有那一次,这样的掌控感来自于外界的帮助。
李世民顿了顿,往窗外看去,那道正在播放乐曲的天幕已经平常到连路过的飞鸟都不会被吓到。
就仿佛,它是天生天长在那里的一样。
但这样是对的吗?
违背自然规律,强行知道未来之事,是对的还是错的,也许今天所知道的一切,在未来的某一天里都会付出代价。
但代价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也可能不会有人知道。
李治对天幕的不敏感早在许久以前就已经凸现出来了。
如今虽然看似关心,实则也只不过是在关心他自己,若天幕盘点的不是李治而是李世民,说不定他连一个眼神都不会给。
但是事到如今,确实也容不得李治不关心这件事情了,毕竟天幕话虽没说完,但暗示是做足了的。
李治和武才人在李世民病重时期相识,后来武才人却成为了李治的皇后。
聪明人应该已经懂了那几句没说完的话。
实际上在大唐开国以来,对女子改嫁这些事情是很支持的。
当个寡妇除了能给你立个牌坊有什么好的,女子独立门户总是不容易,而相比之下,改嫁,对于她自己来说有了依靠又有了家庭,对于国家而言,还可以促进生育,简直是两赢。
大唐朝廷很是开明,不但不会禁止改嫁,甚至还有在政策上有所支持。
只不过二嫁这种事发生在皇帝身上,就挺奇怪的。
尤其是一个女子的两人丈夫,竟然还是父子。
李治毫不意外的想到了天幕里曾经提到过的,杨玉环、李隆基、李瑁。
是不是他们大唐就挺容易发生这种事的,好像不是第一次了。
把乱.伦的基因刻在骨子里,贯彻整个大唐。
李治又觉得自己不会是那种趁父亲病重和庶母勾结的人,他有自己的道德底线,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虽然在心里说出这句话时,他自己都没有底气。
......
李治今天一大早就进了宫,太子妃本以为还和从前一样,陛下随意叮嘱几句,就放他回来。
但是当天幕提到武才人那一刻,太子妃就知道,李治多半会耽误挺长的时间了。
太子妃不知道李世民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又会怎样发落那个武才人。
可是忽然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她便没有前几天那么恐惧了。
不必担心有个人隐在暗处,随时跑出来取你的性命。
但是那个武才人会怎么样呢?
太子妃觉得,陛下多半不会杀了她,也许会警告她,也许会用其他的方式,但总之,是不会杀她的,因为比起她做皇帝的那一段时间,还是大唐的稳定比较重要。
然而李治就不一样了。
太子妃并不能确定,李治会不会产生除掉武才人之心。
因为她未来要抢的是李治的皇位。
但想到这里,太子妃又觉得是自己先入为主了。
天幕不曾说过武皇后篡权夺位,只不过因为她得知了自己的结局,所以下意识的把武皇后想成了一个满手鲜血、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罢了。
万一,她做皇帝就是李治默许的呢?
又或者,她是等着李治驾崩或者退位以后才上位的呢?
每一种事件发展都是有可能的,而这些发展通通都意味着,李治不会拿武皇后怎么样,而自己注定会死。
太子妃很难接受自己料定的结局。
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出这个困境。
她又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天幕,想要从中得到指点。
可是天幕会指点她吗?换句话说,天幕能够改变这件事情的发生吗?
也许天幕之中的人,也只是未来世界里,万千人中的一个普通人。
纵使能借助一些力量足以和古代人对话,然而那种力量却完全不足以改变她的命运。
她最多只能依靠自己知道的知识,给她一点建议。
但她还是鼓起勇气打开了天幕中,属于自己的个人页面。
然后输入了一行字:【如果李治的原配妻子王氏想要活下去,该怎么对付那个武皇后呢?】
这一次她没有选择充值打赏,而是关闭了页面,静静的等待回答。
她想,如果自己被抽中了,那一定是上天的眷顾,想要她活下去,如果没有,就是她命该如此,也怪不了其他人。
这样想着,太子妃闭了闭眼,不再说话,也不再暗自神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