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六十章 二合一(1/2)
第60章第六十章二合一
太子不算没守住江山,只不过大唐在延续的过程中出了一点点的岔子。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
汉朝、周朝都曾出现过这些岔子,甚至于被灭国。
只要最后大唐还是大唐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就行。
更何况,大唐不曾被灭国,就算政治斗争血腥了一些,那在这件事里死掉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也无非都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李世民根本不用为他们操心。
于是,他也就附和着长孙无忌点了点头,随即又转头问房玄龄是怎么想的。
房玄龄原本还在沉默之中,忽而听见李世民叫他的名字,才惊醒过来。
自然,他也觉得太子之为随意动不得,于是他回答道:“陛下,臣的想法也是一样的,千古明君难寻,太子那样的资质实际上已经很好了,按照天幕所说的,他至少认同您的理念与治国方式,也将您手上大唐的荣光延续了下去,确实不可随意更改......至于......”
房玄龄停了一下,思索片刻,又继续说:“至于,您一直所担心的那位女帝,臣听天幕的语气,她仿佛并未危及大唐,这样便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李世民知道,实际上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话里,都有着一部分对未知事件的妥协。
既然不知道做了是对是错,那不如就什么也不做。
所以三个人绕来绕去,还是得不出来一个确切的结果。
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不能确定未来的大唐究竟会是怎样的走向,也没办法决定李治的去留,唯有那个天幕中还未透露具体信息的武姓女,倒成为了众人心中,久久不散的疙瘩。
关于李治的话题以及储君的话题似乎只能聊到这里了。
三人还在殿内没散,李世民忽然想起与房玄龄的姻亲。
皇家赐婚,公主下嫁,他所要表现的其实是对房家的宠信与重视。
然而他受尽宠爱又任性妄为的女儿,活生生的把这份宠信与重视给折腾成了对房家有意见。
李世民发誓他真的没有一点意见,只不过是拿捏不住年轻人的心思而已。
高阳公主已经嫁入房家有一段时间了,看到房玄龄,李世民下意识的想打听这个女儿的近况。
高阳公主与驸马不睦已久,他虽经常把高阳公主传召进宫,叮嘱她在驸马面前不可太过娇纵,至少要给他老爹积分薄面。
高阳公主总是答应的好听,回了府中就好像是耳旁风,该吵的架,该闹得别扭,一点都不落下。
或许她也听进去了一点,所以就真的只给房玄龄积分薄面。其他的事情还是一切照旧。
李世民知道自己问了也白问,房玄龄对儿子的关心远不如对国事的关心,即便他知道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关系不好,只要不跑到他面前来吵,一切都尚可容忍。
但李世民还是问了:“高阳与驸马近日还好?”
房玄龄显然对这个问题并不惊讶,但这一次,他却不像往常那样,听见公主驸马这几个字,就皱起了眉头。
反而露出了几抹不明显的笑意,回道:“陛下不必忧心,遗爱与公主近来相处的很好。”
李世民很少从房玄龄的口中,听到他说高阳和驸马关系好,见儿女婚事和睦,他与肱骨之臣之间也没有那么尴尬,随即天幕带给他的阴霾都少了许多。
但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暗藏了多少波涛汹涌,谁也不知道。
其实天幕所说的那些事并没有那么的可怕,只不过你提前知道了些什么,却又什么都不做,难免觉得浪费。
但看起来天幕的重心并没有放在李治的身上,对他不过只言片语就结束了,还没有李承干和李泰的部分多。
也许天幕的侧重点在于李治之后的那个人。
那个将李家天下攥在手里却又还了回去的奇女子。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走后,李世民不禁又在想,或许并不是那个女皇帝想把李家天下还回来的。
她毕竟做过李治的皇后,她的子女也都是李治的子女。
就如同李世民不相信李泰继位以后,会将自己的皇位传给李治一样,他同样觉得,武皇后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给自己的侄子是一件绝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李唐江山,毕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覆灭,他虽然提早知道了这件事,但总是有些担心和不舒服的。
这种事情能免则免,能不发生就不发生是最好的。
有些事情一旦叫人做成功了,后面的人就会前赴后继,争先恐后的去学习。
武皇后创造了一个先例,她让大家觉得女子也可以做皇帝,皇后也可以篡权夺位,这种偶然事件的成功不具有代表性,但后人又会如何看待呢?
既然有人曾经成功过,后面的皇后、妃嫔,若是人人都想着要做皇帝了,这大唐江山怎么可能安稳。
李世民现在怀疑后世的很多动乱都是这件事情的连锁反应,他想方设法的想阻止,却不知从何开始做起。
毕竟那是李治的第二任皇后,很t有可能等他死了自己都看不到这个人,总而言之,现在的东宫是不存在这个女子的。
对于一个活在别人语音中的人,即便李世民是皇帝,拥有整个大唐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这件事情上,他依旧无可奈何。
......
长孙无忌自出宫就与房玄龄分道而行。
长安城中落叶纷飞,长孙无忌坐在马车内,车子摇摇晃晃的,弄得人心烦意乱。
刚刚走出殿外,房玄龄问他,在回答陛下的问题时,是真的只为大唐考虑还是有一定的私心。
长孙无忌觉得他这个问题很无聊,这难道不是废话吗,李治是他亲妹妹的儿子,在李承干、李泰、李治三个皇子中,他是从一开始就支持李治上位的。
于情于理他都应该说那些话。
更何况,朝中这么多大臣,陛下不找别人,就找他和房玄龄,难道就没有自己的考虑吗?
天幕所言,即便真的是预言,那现在他们所能看到的未来,其实都是无伤大雅之事。
他们既不可能知道未来大唐的全部走向,也不可能因为这样一点小事就动太子。
所以应该怎么办呢?
找出那个姓武的女子,警告她千万不能篡权夺位?
先不说天下姓武的人这么多,人在哪里现如今根本不知道,这件事的操作难度有多难。
就说人家愿不愿意听你的这件事。
谁知道自己以后能当皇帝还会傻乎乎的答应你绝对不篡权夺位?
或者杀了她?
那就更是不可能以及更加荒谬了。
杀了武皇后,影响李治的子孙后代,按照天幕所说的历程,那时正值大唐的鼎盛时期。
谁知道换一个会发生什么事情,万一换成了杨广秦二世之流,得不偿失。
就算不为大唐着想,他也得为自己想想吧。
房玄龄问了这个问题,却没有等到他的回答。
长孙无忌不懂他在高傲什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何况陛下也并无半分要改立太子之意,他顺着天子的意思说话,有什么不可以的?
何况房玄龄给出的建议与自己的别无二致,既然说的话都一样,为何要因为他是为己房玄龄是为国而分个高低贵贱呢?
更何况,他未必有那么无私,自己也未必有那么自私。
长安城里的风一会儿急一会儿缓的。
车上的窗帘被风吹起。
长孙无忌透过窗户往外看,好多人盯着空空如也的天。
天幕今天放映结束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次出现,但除了皇帝和几个重要的大臣,似乎大唐子民都不是特别的在意。
只把这件事当做了日常娱乐中的一种。
听天幕讲故事,和听高僧讲经是同一种快乐。
能够知道未来的事,算得上幸运。
只不过现在还不知道,究竟是福还是祸。
......
东晋。
谢道韫本来在认真的写诗,偶然听见天幕中说的中华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帝。
手上的毛笔忽然松动了一下,墨水滴在纸上渲染出一小片墨水颜色的花。
幸好她刚刚沾的墨不浓,晕染开来,竟觉得有几分异样的美感。
谢道韫不知道大唐在离今多少年以后的未来,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但她还是毫不犹豫的,从心底里,朝着那个女子生出了几分艳羡之情。
唐朝的女子竟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女帝,而她却连自己的婚姻也不能决定。
这么一想,又不免觉得悲惨。
其实她的婚事,和“差”这个字一点关系都沾不上。
这是叔父谢安千挑万选为她选中的婚事,所嫁之人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家与谢家都是世家大族,他们两人成婚,也算得上门当户对,但是夫妻两个字,并不是门当户对就一定能够相处的好的。
谢道韫儿时便是有着“咏絮之才”,家中堂兄弟个个出类拔萃,转眼王家儿郎,也都是各有千秋。
但在这些人里面却单单出了个王凝之。
这件事情,让谢道韫感到很绝望。
最绝望的是,她不喜欢她的丈夫,还无法表现出来,一但露出些不满的情绪,又会有人上前说教:
王凝之这样的人,已经是世间好儿郎了,能嫁给他,你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谢道韫很无奈。
仿佛在她生活的这个地方,女子幸福还是不幸福,未来的人生走向,全都系于夫婿一人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