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五章 刘彻:为了不让别人来打我,我……(1/2)
第5章第五章刘彻:为了不让别人来打我,我……
【周幽王废弃申皇后与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与伯服,虽然遭到了一众人等的反对,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太过离奇】
【但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能以正常人的目光来看待周幽王】
【周室衰微,但周宣王算得上是中兴之主,在父亲留下的还算不错的底子上,周幽王仍旧把国家给玩儿没了,证明他的确不是个合格的君主】
【一个国家的衰亡绝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一件事情就能够促成的】
【因此亡国是一种必然,而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几抹更有谈资更值得议论的色彩罢了】
西汉,甘泉宫中。
卫长公主在在皇后的监督下,正练习习字。
她方才讨价还价,今日习字半个时辰,就得让她出去看一个时辰的天幕,谁知字还没写完天幕就已经开始播放了。
卫长公主后悔今日没有早起,先将课业做完。
她一向是比较娇纵的,毕竟是刘彻最疼爱的大女儿,所给的封地与封号都是越级而为,其实里头除了对女儿的爱,也有对皇后的赞许。
天幕中所言,别人或许并不在乎,可却不得不让卫子夫感到惊心。
不过还好,她已经看过了前一任皇后陈阿娇的凄凉,那样的尊贵的身份相近血亲,都无法避免的灾祸,如果换作其他人又会怎么样呢?
陈阿娇好歹还能留一条性命在长门宫中郁郁终生,若换了旁人恐怕早已命赴黄泉了。
幸好她对帝王从来不报什么信心,只要儿女平安,卫家在朝堂有立足之地,就行了。
刘彻负手立于未央宫前,眉头微皱。
在这天幕已经说了好几天的废话之后,他总算捕捉到了一个可用的词汇——现代。
这个词汇有些超出了他的理解,但他又不禁思考,天幕中所言的现代是什么时代?
以他的理解程度,现代的意思应该指的是当世,而他的当世是汉朝,那天幕中人的当世又是哪里?
想必多半已经不是汉朝了。
继周朝八百年江山、到春秋诸侯争霸,再到秦二世而亡,朝代更替的车轮不可抵挡,他还没有自负到认为汉代真的能维持个千秋万代。
但如果真如他所猜测的,那天幕所处时代是否已经是未来?
刘彻并不是一个杞人忧天的人,他更在乎的是当下,汉朝在他的手里会走向哪一条路?
若日后到了要评说他的功绩时,会说他是个千秋伟业的神明君主,还是愚钝昏庸?
天幕评点周幽王烽火戏诸诸,最终酿成亡国惨祸,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外族过于强大,周朝无法抵挡罢了。
天下掌权者都不是慈善的人,强弱也是相对的,弱者注定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刘彻想,既然战祸不可避免,与其给机会让强敌入侵,那倒不如先下手为强,打的他们不敢出手了为止。
......
因为天幕的几句点评,周朝已经快乱成一锅粥了。
不仅人人自危,随时要担心天幕又要说什么不得了的预言,又害怕王上一个不高兴了,做出什么疯批事。
毕竟在大家的眼中这天幕可太神了,说什么来什么。
在伯阳甫多日的观察下,他也渐渐觉得天幕所言之事,与寻常的t预言并不一样。
周人擅长占卜之术、测算吉凶,偶尔也搞点预言,但那些预言要么相对笼统要么不够准确,不似这天幕。
其准确程度,仿佛亲身经历过一般。
想来想去他觉得唯一能够解释这件事的,就是天幕中人乃后世之人,以她的视角观测周朝,如同周朝人看夏商,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所以一定准确。
已知这个消息的伯阳甫按耐不住内心的慌张与恐惧,决定立刻进宫面见王上,把自己的推测告知于他,以求为周朝谋一条生路。
伯阳甫激动万分的把自己研究出来的天幕机制告诉姬宫湦时。
他正在挑选今日要送去褒姒宫中的宝物,他见伯阳甫十分的急切,只淡淡的回答了一句:“哦,是吗?那怎么办?”
伯阳甫好似没有听出来他话里阴阳怪气的意味,仍旧努力劝诫道:“如若天幕所说真的不是预言,乃是史实,那陛下万万不可废立王后。”
姬宫湦放下手中的一只簪子,目光冷冽的看向伯阳甫,他道:“天幕中还说,亡国非一朝一夕乃必然结果,卿认为此话何解?”
伯阳甫被逼问出了一身冷汗,但他也能猜测到,王上心意已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