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吃醋(1/2)
第79章吃醋
客来轩,某处临窗包间。
窗外,河水澜澜,河岸边粉墙黛瓦,河上乌篷摇曳,柔媚婉转的江南小调从蓬内传出,听着便让人酥了半边身子。
而窗内却是安静得落针可闻。
满桌的精致小菜只吃了些许,坐在桌边的汪庆和朱尚华暗中对视一眼,又看向对面倚靠在窗边的,正撑着下巴看着窗外景色的女子,二人不约而同在心里叹一口气。
又过了一会儿,汪庆斟酌着词句,率先开了口:“晏姑娘,这……实非小事,我们不能轻易做决定啊。”
晏相淇望向窗外的脸转过来,轻轻笑了笑:“汪老板,朱老板,我方才已经说了,只是建议,若二位不愿,可直接拒绝,我不会强人所难的。”
这……倒也并非不愿。
他们犹豫不决,不就是因为还是……心动的嘛。
晏相淇见他二人迟迟做不了决定,慢悠悠捧起桌上的凉茶,有一搭没一搭地道:“二位老板不妨仔细想想,今年灾情刚刚控制住,朝廷给余杭的百姓减轻徭役赋税,鼓励每家各户都分出一半以上的良田种稻米,就是为了休养生息。二位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丝织数量减少不作为吗?”
“这……”他们两个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晏相淇继续道:“而且余杭若要彻底走出灾情,少说也要一两年的功夫,这边本就盛产生丝,谁家没个会养蚕织布的人?两位老板若只拘泥于余杭,真的甘心吗?”
这话当真是说到他们心里去了,他们本就是土生土长的余杭人,世代经营生丝生意,虽说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小富即安,日子过得美满。
今年这场水灾,不仅是普通百姓,他们这些做生意的同样也不好过。
晏相淇说得没错,这两年朝廷必定是以民生为重,鼓励百姓种植稻米恢复元气,生丝产出缩减是大势所趋。
但余杭毕竟是丝织业中心,几年后必定会把重心放回丝织上,他们手里资源有限,若不提前打算,日后如何能有一席之地?
朱尚华尝试着开口:“晏姑娘所言有理,但是种桑养蚕需得寻一个气候适宜的地方,且投入成本大,我们毕竟对郴州那边不了解,今年行情本就不好,若是出了什么差错,我们实在冒险不起啊。”
晏相淇笑了笑:“二位老板不必忧虑,我正是看中了郴州气候适宜,所以才选在了那儿。我知晓二位的顾虑,但做生意向来三分靠天意,咱们头一年可以只在那边置办部分田地试试水,尽量规避风险。”
这法子倒是保险,汪、朱二人对视一眼,本就动摇的心这下更是心动不已。
不知过了多久,朱尚华像是下定决心一般,开口道:“我看这样确实不错,晏姑娘,朱某愿意和你一起试试。”
汪庆见状,如何还不答应?顿时也跟着道:“那就先试一试罢,若是不行,及时抽身便是。”
晏相淇嘴角笑意更深,立马朗声道:“好,饮玉,把合同拿出来给二位老板过目。”
汪、朱顿时一噎,不约而同地无奈摇摇头。眼前这位晏姑娘年纪虽小,却实在不容小瞧。
这几日他们对她有所耳闻,听闻是京城成绣局的合伙人,这些时日一直在余杭东奔西走,察看生丝情况,与人谈生意。
几日前晏相淇找上来时,他们对这半大的女娃娃都有些不以为意,然而几次接触下来才发现,这晏相淇虽看着柔和,但实则心里明亮得很,常常是笑着把一通利弊分析摆在你面前,头脑的灵活劲儿令人咂舌。
两人接过合同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这合同写得合理且大方敞亮,不搞那些弯曲小心思。做生意的最喜欢敞亮爽快的人,这样一来,他二人原本心头那点郁气也消散了不少。
晏相淇见他们看得差不多了,这才出声:“若两位老板觉得没什么问题,咱们就可以签了。”
汪、朱二人再确认了一遍,便不再犹豫,伸手在印泥上一按,在合同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琢磨了多日的生意终于谈成,晏相淇不动声色地松了一口气,站起身笑道:“那日后成绣局与二位老板便是合作关系了,以后就互相照应。”
汪、朱二人也起身:“这是自然。”
……
从客来轩出来,上了马车后,晏相淇终于松口气,脸上有了几分真情实意的喜悦。
饮玉也高兴道:“太好了小姐,这事儿成了,咱们的胜算又大了不少!”
晏相淇放松地半躺下来:“等回去我就修书告诉孟老板,让他也放心。”
饮玉在一旁掰着指头算如今有多少银子进账,脸上俱是欢欣鼓舞:“小姐,这趟若是成了,咱们又能分不少银子呢!”
晏相淇刮了下她的鼻子,笑道:“小财迷,掉钱眼里了?”
饮玉吐吐舌头,继续算:“再加上姑爷的两成,天呐小姐!你已经是小富婆啦!”
晏相淇好笑地去挠她痒痒,二人顿时闹作一团,笑个不停。
马车外,照松听着里面传来的动静,无奈摇摇头,继续赶车。
没多久便进了青石巷,待马车停稳,晏相淇和饮玉先后下来,开门进去了。
她们这些时日便住在巷子里的这处小院,里面安静怡人,出了巷子便是闹市,十分方便。
院子里空荡,晏相淇琢磨着虞舟渐估计在屋里下棋,脚步不由快了几分,想和他分享好消息。
进了屋侧头一看,发现虞舟渐正躺在竹椅里,手上拿着一卷书在看。
晏相淇顿时玩心大起,悄咪咪过去,走到他背后,然后伸手捂住了他的双眼。
尽管知道此举有多显而易见,完全不需要猜,但她还是无声笑弯了眼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