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伊春市《铁力市》(1/2)
铁力市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黑龙江省的最中心部位,总面积6443.3平方千米。它东枕小兴安岭群山,西接松嫩平原,属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大体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铁力市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汉代,铁力地域是夫余王国的属地。唐代设铁利府,宋辽时期设铁骊部,元明时期设水达达路和哈郎卫,满清时期设铁山包协领署。民国四年(1915年)改“铁山包”为铁骊,1955年铁骊县改为铁力县,1988年撤县建市。
铁力市下辖5镇3乡,分别是铁力镇、双丰镇、桃山镇、神树镇、日月峡镇、年丰朝鲜族乡、工农乡、王杨乡。以下是对这些乡镇的介绍:
-铁力镇:作为铁力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铁力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有着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商业氛围浓厚,是铁力市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
-双丰镇:原名“田升”,1980年1月改双丰镇人民政府。2001年原铁力市卫国乡撤销并入双丰镇。双丰镇位于铁力市最西端,距铁力市25公里,地形呈菱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呼兰河流经本镇西北部。双丰镇是伊春林区的交通要塞,绥佳铁路、222国道穿境而过。
-桃山镇:地处铁力市中部,小兴安岭西坡南路呼兰河上游源头处,东与朗乡镇相接,南与哈尔滨市通河县为邻,西与铁力镇年丰朝鲜族乡接壤,北与工农乡相接。桃山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桃山博物馆,馆藏文物3013件,分两个单元九个展区,展示了桃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
-神树镇:因树得名,位于市境中部,地跨呼兰河上游两岸,东北部与伊春市带岭区毗连,绥佳线铁路横贯镇区并设站。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神树地区是一片原始森林,伪满大同2年(1933年),日本侵略者在此建立了炭铅矿,后随着绥佳铁路的通车,居民逐渐增多。镇西呼兰河上的桥头曾有一棵高大榆树,被人们当作“神”一样供奉,神树镇也因此得名。
-日月峡镇:日月峡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铁力市重要的旅游景区所在地。这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
-年丰朝鲜族乡:是铁力市唯一的朝鲜族聚居乡,具有浓郁的朝鲜族文化特色。乡内的吉松村有民俗馆,保留着一些朝鲜族民间的风俗、生活文化用品。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歌舞、美食等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如每年的朝鲜族上元节,村民们会举行传统的庆祝活动。
-工农乡:工农乡的兴隆村是国家级文明村。这里耕地面积广阔,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大豆。近年来,兴隆村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村容村貌大大改善。
-王杨乡:王杨乡的王杨站始建于1938年5月,1941年11月正式通车。民国初年,王杨村这里只有张坡、王让两户人家,史称张坡烧锅,后因张坡烧锅倒闭,便改称为王让屯,1938年修筑绥佳铁路经过这里设站,以王让的谐音将火车站定名为王杨站,1981年,当地的红旗公社也随着火车站的名字更名为王杨公社,1984年改为王杨乡。
铁力市是一座移民小城,拥有闯关东文化、东北抗联文化、兴安岭生态文化等多元文化。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根据地,抗联名将赵尚志、李兆麟等曾在此留下足迹。此外,铁力市还培育了马永顺等林业英雄,他为林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铁力人。
铁力市旅游资源丰富,有众多必游景点:
-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小兴安岭南坡,植被茂密,树种繁多,有广袤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是天然氧吧,还有狍子、鹿等珍稀野生动物。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有花香,夏可避暑,秋赏五彩林,冬观银装素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