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总裁,你儿子在幼儿园打了你私生 > 第378章 候鸟

第378章 候鸟(1/2)

目录

程念曦的融合印记在芦苇荡的风里泛着温润的四纯银辉,指尖刚触到干涸的湿地滩涂,印记突然发出急促的震颤——不是警示的灼痛,是水分流失的焦灼与地脉堵塞的沉闷,银辉里翻涌着细碎的水光,像干涸土地上的泪滴,与远处候鸟的哀鸣产生共鸣,带着既绝望又渴望的张力。

“湿地快干透了!”程安举着改装后的“湿地水文地脉仪”,机械小熊的齿轮眼睛亮着警示蓝光,他的语气依旧是雷厉风行的急躁,却多了几分对生命的焦灼,“检测仪显示,湿地的地下水源被泥沙堵塞,地脉能量无法向上渗透,加上村民过度取水灌溉,现在湿地蓄水率只剩三成!再等十天,候鸟迁徙途经这里,连饮水的地方都没有,会大批累死饿死!”

这阵子,程安的机械专攻“湿地生态适配”,水文地脉仪能精准测算水源堵塞点和地脉能量流动,机械小熊的核心模块升级为“泥沙疏导泵”和“地脉涌泉器”——既能高效清理地下泥沙,又能引导地脉能量催生泉眼,还不会破坏湿地的原生植被。他依旧是那个“问题解决狂”,却不再只追求机械效率,学会了在“速解危机”与“保护生态”之间找平衡,比如疏导泵的功率会根据湿地生物的耐受度实时调整。

程寻攥着怀表站在湿地中央的了望塔上,表盘的淡紫影息像水流般覆盖整个湿地,甚至延伸到远方的候鸟迁徙路线,他的脸色苍白,嘴唇抿成一条直线,眼神里满是穿透表象的悲悯:“怀表感应到了四重‘诉求’。”他闭上眼睛,声音沉重得像浸了水的棉花,“湿地地脉的诉求是‘要畅通’——百年泥沙淤积堵死了能量通道,水源无法循环,地脉快变成‘死脉’;湿地生物的诉求是‘要水源’——鱼虾濒死,芦苇枯黄,青蛙和水鸟已经开始迁徙逃离;候鸟的诉求是‘要驿站’——这是它们南迁的必经之路,没有水源和食物,根本撑不到南方;村民的诉求是‘要生计’——下游的稻田全靠湿地水源灌溉,断水就意味着颗粒无收。”

他的感知早已进化到“跨物种共情”,能同时捕捉地脉、湿地生物、候鸟、人类的四重诉求,不再是单纯的“预警者”,而是能读懂不同生命群体痛苦的“桥梁”,只是这份跨越物种的悲悯让他浑身发冷,指尖死死攥着怀表链,才能勉强稳住声音。

程衡蹲在干涸的水洼旁,金色胎记的暖光轻轻覆盖着几只濒死的小鱼,试图为它们延续生命,他的声音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湿地的生态守护者是陈雁姐,她守在这里五年,看着湿地一天天干涸,急得满嘴起泡;下游的村长老李,一辈子种稻田,坚持‘人要吃饭,先保灌溉’,两人为了水源吵了无数次,甚至差点动手。”他看向不远处正在给小鱼浇水的年轻女子,又转向扛着锄头赶来的老农,“陈雁姐想拦着村民取水,老李想保住稻田,没人有错,却都把湿地逼到了绝境。”

四人走进这片名为“雁归湿地”的区域,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往日水草丰美、鱼虾成群的湿地,如今大片滩涂干涸龟裂,露出灰白色的泥沙;芦苇枯黄倒伏,只剩下光秃秃的杆,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哀鸣;零星的水洼里,几条小鱼在浑浊的水里挣扎,水面漂浮着死去的水鸟尸体;远处的稻田里,禾苗也蔫蔫的,村民们扛着水桶,排队从湿地仅剩的一处泉眼取水,脸上满是焦虑;陈雁姐站在泉眼旁,试图阻止村民,双方剑拔弩张。

“老李!不能再取了!再取湿地就彻底干了!”陈雁姐的声音带着哭腔,眼眶通红,“候鸟还有十天就到了,没有水它们活不了!”

老李扛着装满水的水桶,脸色黝黑,语气坚决:“陈雁姑娘,我知道你心疼湿地,可我们也要活命啊!”他指着身后的稻田,“这是全村人的口粮,断水半个月,稻子就全死了,明年大家喝西北风吗?”

“那候鸟怎么办?它们千里迢迢迁徙,就指望这一站补水!”

“人都活不了了,还管鸟?”村民们纷纷附和,推着水桶就要往前走,陈雁姐张开双臂挡住,双方推搡起来。

程念曦立刻冲上前,融合印记的银辉暴涨,覆盖住干涸的滩涂和仅剩的泉眼,泉眼的水流突然变得充沛了些,干涸的土地上泛起淡淡的湿润光泽:“大家别争了!我们能让湿地和稻田都有水!”她的声音带着印记的共振,让所有人都停了下来,“我们能疏通地下水源,唤醒地脉泉眼,既够湿地蓄水供候鸟饮用,也够稻田灌溉,不用再争!”

陈雁姐眼睛一亮,立刻抓住程念曦的手:“真的吗?你真的有办法?”

老李却皱起眉头,满脸怀疑:“小姑娘,别吹大话!这湿地干了三年,我们找了无数人都没用,你凭什么说能让它有水?”

程安立刻启动机械小熊的“泥沙疏导泵”,淡蓝色的机械臂钻进干涸的滩涂,齿轮转动间,带着泥沙的浊水被抽出,同时水文地脉仪的屏幕上浮现出地下水源分布图:“看到没?地下三米处有一条暗河,被泥沙堵死了,我的疏导泵能三天内清理干净;再用涌泉器引导地脉能量,催生三个新泉眼,湿地蓄水率能恢复到七成,足够候鸟和稻田用!”

程寻的怀表突然爆发出强光,淡紫影息在半空投射出清晰的画面:三年前的雁归湿地,水草丰美,候鸟成群,村民们在稻田里劳作,湿地的水顺着沟渠流入稻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后来暗河堵塞,湿地干涸,稻田缺水,候鸟不再停留,曾经的共生变成了争夺——这是湿地的过往,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