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候鸟(2/2)
“以前湿地和稻田是共用水源的。”程寻的声音沉稳,“暗河畅通时,湿地蓄水,多余的水流入稻田,根本不用争;现在暗河堵了,才变成你死我活的争夺。我们要做的,就是恢复以前的共生模式。”
老李盯着画面里曾经的湿地,眼神松动了:“我小时候,这湿地确实有水,稻田也不缺水,候鸟一来,黑压压的一片,可后来……”他叹了口气,“行,我信你们一次!要是真能让湿地有水,稻田也不缺水,我老李第一个支持你们!”
接下来的十天,雁归湿地变成了“生死救援场”。程安带着机械族的人,用泥沙疏导泵没日没夜地清理暗河泥沙,机械小熊的涌泉器精准定位地脉节点,催生新泉眼;程寻的怀表全程导航,实时监测暗河疏通进度和地脉能量流动,同时感应候鸟的迁徙路线,计算它们抵达的准确时间;程衡一边协调村民,规划灌溉沟渠,确保湿地和稻田的水源分配,一边帮陈雁姐救助湿地里濒死的生物;程念曦则守在地脉核心处,融合印记的四纯银辉与地脉能量、暗河水源共鸣,加速水流循环,同时用能量滋养枯黄的芦苇和植被。
过程充满艰难与感动:疏导泵多次被顽固的泥沙卡住,程安通宵改装设备,双手被齿轮磨出茧子;部分村民担心新泉眼供水不足,偷偷半夜去湿地取水,程衡耐心沟通,带着他们去看疏通进度,终于获得理解;陈雁姐每天带着志愿者清理湿地里的垃圾和死鸟,看到新泉眼冒出清水时,哭得像个孩子;程寻因为持续感应候鸟的疲惫与焦虑,几次体力不支晕倒,醒来后又立刻投入工作。
程念曦的印记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又一次升华,四纯银辉里多了一层“水润光泽”,能与液态水、地脉能量、生物气息完美融合,像一滴能唤醒万物的甘露,她终于明白,守护不是“取舍”,而是“循环”——湿地滋养候鸟,候鸟带来生机,水源滋养稻田,稻田回馈湿地,万物循环共生,才是最稳固的平衡。
第九天,暗河彻底疏通,三个新泉眼喷涌而出,清澈的泉水流入干涸的湿地,滩涂渐渐湿润,枯黄的芦苇抽出新芽,濒死的鱼虾重新活跃起来;程安规划的灌溉沟渠也顺利完工,清水顺着沟渠流入稻田,蔫蔫的禾苗重新焕发生机。
第十天清晨,第一群候鸟如期而至。它们盘旋在湿地上空,看到下方的清水和茂盛的植被,发出欢快的鸣叫,纷纷降落,喝水、觅食、梳理羽毛,湿地瞬间恢复了生机。村民们站在田埂上,看着成群的候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陈雁姐和老李并肩站着,看着这和谐的一幕,之前的矛盾烟消云散。
“成功了!”程安的机械小熊发出“嘀嘀”的庆祝声,水文地脉仪屏幕上,湿地蓄水率达到七成五,地脉能量流动平稳,“我的疏导泵和涌泉器,以后就是湿地修复的标配!让水源循环,万物共生!”
程寻的怀表泛着温润的淡紫影息,湿地守护者的残念在泉眼上空化作一道光,对着四人深深鞠躬,然后渐渐消散,留下一句带着暖意的低语:“湿地归润,候鸟归巢,共生不息。”
程衡看着眼前的生机,温柔的笑容里满是力量:“最伟大的守护,是让万物各得其所,循环共生,没有争夺,只有彼此滋养。”
四人离开雁归湿地时,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水面上,候鸟在水中嬉戏,村民在稻田里劳作,芦苇随风摇曳,地脉的泉水汩汩流淌,构成一幅完美的共生图景。陈雁姐和老李带着村民们站在湿地边缘挥手送别,手里拿着程念曦送的能量吊坠,吊坠的光芒与湿地的水脉遥相呼应。
程安看着机械小熊的检测数据,语气里满是自豪:“以后不管哪个湿地缺水,我的机械都能疏通水源、唤醒地脉,让湿地恢复生机,让候鸟有驿站!”
程寻攥着怀表,脸上露出了沉静的笑容:“怀表已经记录下湿地、候鸟、人类的共生数据,这些经验能帮更多迁徙路线上的湿地,成为候鸟的安全家园。”
程衡翻着笔记本上的记录,金色胎记的暖光轻轻闪烁:“守护是万物循环的纽带,湿地润候鸟,水源养众生,这样的循环,才能生生不息。”
程念曦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雁归湿地,手腕上的融合印记泛着水润的光泽,心里明白,这场“湿地救援”不是结束,而是万物循环共生的新见证——水是纽带,地脉是根基,生命是主角,守护不是干预,而是帮循环重新运转。
湿地归润,候鸟归巢,循环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