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月光沉溺于星野 > 第209章 古籍的重量

第209章 古籍的重量(2/2)

目录

他一边说,一边随手拿起一块木料和炭笔,在木料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标注出受力方向和木材纹理应有的关系,动作流畅自然。

原来如此!沈星晚恍然大悟,一下子打通了之前的阻塞点!这个符号的理解,让她对整张图纸的受力分析都清晰了许多!

“谢谢顾老师!”她由衷地道谢,眼睛亮了起来。

顾言没应声,继续低头打磨他的木件。

沈星晚回到图纸前,感觉眼前的迷雾被拨开了一层。她沉浸在新的发现里,继续钻研。

然而,没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个关于几种不同榫卯在组合应用时的优先级选择问题,让她再次陷入困惑。书上只有图,没有说明为何在此处选择此种而非彼种。

她再次抬头,这次犹豫的时间短了些:“顾老师,这个地方,为什么用的是透榫而不是半榫?明明半榫看起来更隐蔽……”

顾言再次停下,看了一眼图纸,言简意赅:“上承重,下拉力。透榫贯力更直接,半榫易Shear。”(Shear:剪力)

他又拿起一块木料,用刻刀简单演示了一下两种榫卯在不同受力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断裂风险。他的演示毫无花哨,却直指核心,清晰无比。

沈星晚再次豁然开朗!

一次又一次,她遇到问题,鼓起勇气提问,顾言总是能在一两句之间,用最精炼的语言和最直接的演示,劈开迷雾,直指本质。他从不赘言,从不解释无关的东西,却每一次都能精准地解答她最核心的困惑。

她渐渐发现,他并非如外表那般冷漠难以接近。在他那沉默寡言的表象之下,蕴含着对技艺深刻至极的理解和一种近乎本能的倾囊相授的意愿——只要你问到了点子上,他便会给予回应。

而这种回应,效率高得惊人,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桌上的临摹问题的纸张渐渐堆高,又被一个个划掉。沈星晚对眼前图纸的理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深。那些冰冷的线条和符号,渐渐在她脑海中活了过来,变成了力的流动,变成了木材的呼吸,变成了古人智慧的生动演绎。

她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全身心都沉浸在这种高效的、不断打通关窍的汲取过程中。

窗外日头渐渐升高,又缓缓西斜。

当她又解决一个难题,兴奋地抬起头,想继续追问下一个问题时,却发现顾言不知何时已经离开了工作室。

她愣了一下,看向窗外,才发现已是黄昏。

桌上,不知谁在她专注时,放了一杯清水和两个馒头。

她看着那杯水和馒头,又看向桌上被自己画满记号和理解注释的图纸,心中忽然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填满。

那是一种被引领着、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的踏实感,一种被信任、被认真对待的尊重感,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微妙的暖意。

她拿起已经凉透的馒头,咬了一口,慢慢地咀嚼着。

目光再次落回那些浩瀚的古籍和图纸上,它们依旧深邃如海,却不再让她感到窒息和茫然。

因为她知道,那座沉默的山,就在不远处。

只要她方向对了,提问对了,他就会在那里,用他独有的方式,为她指引方向。

这感觉,让她无比安心,也充满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