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指尖的记忆(1/2)
晨光愈发明亮,将工作台照得一片澄澈。那堆复杂的榫卯零件静静地躺在那里,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一个沉默的挑战。
沈星晚深吸一口气,将昨日那个完美契合的小榫卯件从口袋拿出,放在手边。这是她的“标准”,是顾言给她的锚点,让她在探索这片更广阔、更复杂的海洋时,不至于迷失方向。
她并没有急于动手拆卸那个大件,而是先再次拿起那个小榫卯。指尖细细抚过每一个面,每一个转角,闭上眼睛,努力回忆昨日那份“绝对契合”的感觉——那不仅仅是严丝合缝,更是一种浑然一体、无可挑剔的和谐感。
她试图将这种感觉刻入脑海。
然后,她将它小心放下,将目光投向那个由七八个零件组成的复杂结构。它安静地矗立着,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像一座微缩的古老建筑,蕴含着沉默的力量。
她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主体结构,模仿着顾言昨天的动作,感受着木质的温润和接口处那些肉眼难辨的细微起伏。
从哪里开始?
她回忆着顾言手指停留和用力的几个点。她的手指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凸起上停住。这里,昨天顾言的拇指似乎轻轻按了一下。
她尝试着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同时手指微微向外侧引导。
“咔。”
一声极其轻微、却异常清晰的响声,一个原本紧密结合的侧方零件,竟然真的松动开来,被她顺畅地取了下来!
成功了!
沈星晚的心几乎要雀跃起来,但她立刻压下了这股兴奋。不能浮躁,这只是第一步。她将取下的零件小心放在一旁,目光重新聚焦在剩余的结构上。
接下来是另一个接口。这个似乎更复杂些,她记得顾言的动作是先向上微提,再顺势向外带出。
她屏住呼吸,指尖感受着那极其微小的活动空间,循着那感觉,轻轻发力。
然而,这一次却没有那么顺利。零件似乎卡住了,她用力的方向似乎偏了一丝,感受到了明显的阻滞感。
那感觉……就像昨天念初胡乱锉削时,她通过卯眼感受到的“误差”和“排斥”!
不适感瞬间传来。
她立刻松手,不敢再用蛮力。她深吸一口气,再次拿起手边那个“标准”小榫卯,紧紧握在手里,仿佛要从那完美的契合中重新汲取力量和清晰的感知。
闭上眼睛,排除杂念,只专注于指尖的触感。
片刻后,她放下小榫卯,再次尝试。这次,她调整了指尖用力的角度和方向,更加小心翼翼,更像是一种试探和引导,而非拆卸。
“咔哒。”
一声顺滑的轻响,第二个零件被完美拆卸下来。
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涌上心头!她似乎开始摸到一点门道了!不仅仅是记住动作,更是开始理解这些微小斜面和弧度的设计意图,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引导”,告诉她该如何正确地、顺应其理地将其分离。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需要极高的专注力、敏锐的感知和对手指力道的精微控制。她的额头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她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了这个解谜般的过程中。
顾言不知何时已经离开了工棚,院子里传来他劈砍木头的沉闷声响,富有节奏感,与她那细微的“咔哒”声形成奇异的呼应。
念初终于放弃了拆开那个小榫卯,跑出去看爸爸干活了。
工棚里只剩下她一个人,以及满室木香和阳光。
时间悄然流逝。桌上的零件一个个被小心拆卸下来,整齐地排列在一旁。当她卸下最后一个核心零件,将整个结构完全分解时,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包裹了她。
她看着桌上那七八个造型各异、却显然同出一源的木块,仿佛看到了一首凝固的、关于分合的诗篇。
稍微休息了一下,喝了口水,她开始了更难的挑战——重组。
拆卸是理解,而重组,是验证这种理解,更是对手部记忆的真正考验。
她拿起两个核心零件,回忆着它们结合的方式。有了拆卸时的感受,她似乎能更清晰地“看”到它们内部那些引导性的结构。她尝试着将它们对接,不再是直直地用力,而是循着记忆中的角度和弧面,轻轻旋转、推送……
“咔。”
一声轻响,严丝合缝。
成功了!
她精神大振,信心增加了几分。依循着这种感觉,她开始一个个地将零件组装回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也会遇到阻滞,一旦感受到那种“误差”带来的不适,她就立刻停下,反复调整角度和力道,直到找到那条唯一正确的、顺畅的路径。
她的动作从生涩试探,逐渐变得流畅自信起来。
当最后一个零件被她嵌入主体,发出一声完美契合的轻响时,整个复杂的结构再次完整地呈现在她面前。
稳稳当当,牢固无比。
而整个组装过程,顺畅得几乎是一种享受。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才感觉到手臂和眼睛的酸涩。抬头看去,发现阳光已经微微西斜,竟然过去了快一整天。
她竟然就坐在这里,不吃不喝,完全沉浸在这个榫卯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一种极度疲惫,却又极度满足的感觉充斥全身。
她忍不住再次伸出手,轻轻拨动那个结构上的“机关”,熟练地将其再次拆卸开来。然后,又再次组装。
一次,两次……
她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流畅。手指仿佛拥有了自己的记忆,无需大脑过多思考,就能自动寻找到那条最正确的路径,感受到那最精准的力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