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杂论对话 > 第450章 连山易,现代版

第450章 连山易,现代版(1/2)

目录

连山易·八卦

1.艮卦(山之阳:核心捕猎\/采集区)

-核心古文依据:

1.《帝王世纪》:“《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于山,夏以十三月为正,人统,艮渐正月,故以艮为首。”

2.《水经注》:“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

-校订后卦辞:

艮阳启明,兽践草痕;十三月(夏正)晨出,持石斧、木矛,获鹿与兔。午日当顶,云气蒸为瘴,若贪猎不止,必中其毒。暮归循溪,避林之暗——狼啸风起,急返巢穴。羽山之阴为险,鲧伏于此,山阳为安,勿越阴界。

-校订说明:

△新增“十三月(夏正)”:呼应《帝王世纪》“夏以十三月为正,艮渐正月”,明确夏代山地文明以“十三月”为正月,此时山阳晨温适宜,为捕猎起始时段,此前未体现历法关联,今补。

△修正“鲧伏羽山”关联:此前将鲧与“艮卦”关联,实《水经注》“羽山之野”为山阴(多瘴、少光),故在艮卦(山阳)中强调“勿越阴界”,明确“山阳为安,山阴为险”,避免卦位混淆。

-观测数据项(数据库补充):

-时间:十三月(夏正)晨5-7时(启明)、午11-13时(瘴生)

-工具:石斧(劈棘)、木矛(捕猎)

-风险:越羽山阴界→遇瘴、兽患

2.震卦(山之谷:兽穴\/陷阱布设区)

-核心古文依据: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连山》:“初七曰:龙潜于神,复以存身,渊兮无畛,操兮无垠。初八曰:龙化于蛇,或潜于洼,兹孽之牙。”

-校订后卦辞:

震为山谷,兽穴深藏;鹿居岩隙,熊卧树洞。初七(月相)兽潜于穴,勿扰其眠,复待其出(春醒);初八(月相)蛇潜于洼,乃孽牙(幼兽)滋生时,设阱勿伤幼兽。晨设藤蔓阱于兽道,暮查若得大兽,合众分之;若闻熊吼,持矛群驱,勿孤身搏。

-校订说明:

△融入“初七、初八”月相记载:此前未提及《连山》残句中的“初七、初八”,今以“月相定兽情”——初七(上弦月前)兽深潜,初八(上弦月)蛇蛰伏,贴合“龙潜于神”“龙化于蛇”(“龙”代大兽,“蛇”代小兽),明确捕猎需随月相调整,避免盲目布设陷阱。

-观测数据项(数据库补充):

-月相:初七→兽潜、初八→蛇潜

-陷阱:藤蔓+石块(勿伤幼兽)

-协作:3人以上持矛驱熊

3.坎卦(山之涧:水源\/防涝区)

-核心古文依据:

1.《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连山》:“坎水毒涌”

2.《帝王世纪》:“云气出内于山”

-校订后卦辞:

坎为山涧,水向东流;春融雪水,浊而可澄(沉3日取上清);夏遇云气聚(《帝王世纪》“云气出内”),必发暴雨,坎水毒涌(腐叶冲融生毒),勿饮、勿近涧边。涧边筑石台储净水,若见水涨过膝,速迁高阜:水漫三尺,必没营地。

-校订说明:

△补充“云气聚→暴雨→水毒涌”逻辑:此前仅提“夏暴雨浊而有毒”,今结合《帝王世纪》“云气出内于山”,明确“云气聚”是暴雨前兆,“水毒涌”为暴雨后腐叶污染所致,形成“预警→应对”完整链条,更贴合“统计规律”本质。

-观测数据项(数据库补充):

-水质:春雪水→澄3日、夏雨後→毒涌(不可饮)

-预警:云气聚于山涧上空→2日内必暴雨

-避险:水涨过膝→迁至高阜(海拔超涧底5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