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376章

第376章(1/2)

目录

大司农公孙越突然“咚”地跪倒在青砖上。

竹简“哗啦”散了一地,有的滚到苏芷脚边,他不管不顾,膝盖在砖上蹭出声响,扬声喊:“陛下!臣有一策!仿孝惠皇帝旧令,女子十五不嫁,赋税加倍!不出十年,人口必增!”

这话刚落,殿里半数文臣跟着躬身。

锦袍摆动间,带起一阵风,声音叠在一起,像打雷:“臣附议!”“此乃速增人口良策!”“早该如此!”

“不可!”礼部侍郎猛地往前一步。

怀里《女诫》锦纸本差点掉了——他是秀儿的父亲,嗓门因急涨得发红,脖子上青筋跳了跳:“今岁女子入工坊者日多,庐江织锦坊女工占六成,蜀地矿场的女匠能顶半个男丁用!若强逼婚嫁,工坊怎么办?机器谁来管?”

他指着殿外,指尖发颤:“阿月织坊的锦缎,昨儿刚定下给西域商队的货,足足三百匹!若女工都被强令回家,货交不上,不仅亏了钱,还让外邦笑咱大汉无信!”

“侍郎大人说得是!”阿月织坊主赶紧点头。

头巾上的锦线穗子簌簌响,她是个矮胖妇人,手上带着染锦的靛蓝印子,指甲缝里都是颜色:“小妇那坊里,翠儿、春桃都是好手,织的‘云纹锦’比男子织得还快还细。前儿我问她们愿不愿嫁,她们哭着说‘宁可减工钱,也想留在坊里学新花样’——这婚令一逼,咱大汉的锦缎怕是要断了档!”

“不止工坊!”司农寺丞柳云往前站。

手里捧着本《农情册》,封面上“庐江桑田”四个字格外醒目,她是素衣女子,鬓边别着朵干桑叶——从庐江桑园摘的,还带着点香。

“庐江种桑的女子,占了七成!李二婶家的闺女,能教十户人家养蚕,比男丁还细心。若逼她们嫁人,桑田谁管?蚕茧谁收?去年的蚕丝还不够织坊用,今年再少了人,西域的货更交不上了!”

陈阿娇抚着案头的“锦线人口模型”。

模型上的小木人稀稀拉拉散在锦缎版图上,几个代表女工、农妇的木人,穿着染彩的纸衣,有的站在“织锦坊”旁,有的靠在“桑田”边。

她指尖拨了拨,木人在“织锦坊”“矿场”旁晃了晃,又在“农田”边停了停,摇摇头,放回原地:“公孙卿只知孝惠之令,却不知今时不同往日。”

她抬眼,目光落在公孙越身上,语气温却实在:“汉初荒地多,缺的是耕田的人,女子嫁人生子是添劳力。可如今,工坊要织锦、矿场要冶钢、医馆要制药、桑田要养蚕——这些地方都离不得女子,她们能顶半边天,不是只能在家生娃的。”

她拿起个穿彩衣的木人,往“织锦坊”一放:“你强把她塞进‘农田’,她不会耕,反误了织锦的活,两头空。若强增人口,将来少年多了,田不够耕、坊不够容,反倒容易成流民,那时更难办,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太后说得是!”桑小娥从人群里站出来。

刚从庐江带回的风尘还没褪,鬓角的稻叶没掉:“臣在庐江见,女医官阿芷治痘疹比男医官还细心,孩子哭了,她会哄;药苦了,她会备着糖。就上个月,她救了半村孩子,若她被强令嫁人,村里的娃生病了找谁?”

公孙越红着脸还想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