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洛杉矶五金店的多面人生 > 第290章 “艾丽卡”的真实身份

第290章 “艾丽卡”的真实身份(2/2)

目录

伊莱亚斯靠在椅背上,看着两人震惊又错愕的神情,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拿起桌上的干白抿了一口才慢悠悠开口:“看来你们俩早就认识?倒是省了我不少口舌。”他看向唐·本杰明,眼底带着几分戏谑,“小唐,你刚才喊她什么?艾丽卡?”

“她告诉我她叫艾丽卡,说自己是南加州大学社会系的学生。”唐·本杰明还没从震惊中完全回过神,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酒杯边缘,“上次她家里浴室喷头坏了,我五金店正好送货,就上门帮她修了一下。”

“诺亚莉莉·罗森塔尔,这才是我的真名。”姑娘走到餐桌旁坐下,拿起叉子叉了块法拉费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解释,“艾丽卡是我随便取的假名,那段时间不想被家里的人打扰,就故意装成普通学生,没想到会遇到你。”

“诺亚,在希伯来语里是‘美丽’的意思,莉莉这孩子从小就生得好看,她爷爷给她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她能像花朵一样明媚。”伊莱亚斯的语气里满是宠溺,“我和她爷爷是亲兄弟,可惜他走得早,莉莉的父亲又忙着打理欧洲的生意,常年不在北美,我就多照看她几分。”

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唐·本杰明身上,语气瞬间变得认真起来:“你和莉莉认识后,我们就全面调查过你了,别觉得意外。从你们的相遇,你开五金店时的窘迫,再到贞观集团突然崛起,我们都查得清清楚楚。”

唐·本杰明的心猛地一沉,脸上却依旧保持着镇定——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自己“突然崛起”的轨迹太过反常,终究还是引起了别人的怀疑。他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等着伊莱亚斯继续说下去。

“说实话,你的发家史太奇怪了。”伊莱亚斯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锐利如鹰,“前几个月还在为五金店的租金发愁,后就突然拿出巨资收购港口、建饮料工厂、买写字楼,这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一开始我们以为你是背后有人撑腰,或者是得了什么横财,但查来查去,发现你所有的资金来源都‘合理’得过分,既没有不明的转账,也没有和其他资本勾结的痕迹。”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探究:“就好像……你突然觉醒了一样,一夜之间就懂了投资、懂了管理、懂了怎么在商场上布局,特别是懂了如何借势。这种变化,实在让人不得不好奇。”

唐·本杰明的心跳骤然加快,后背悄悄渗出一层冷汗。他知道,伊莱亚斯已经察觉到了异常,但万幸的是,对方并没有查到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他强装镇定地笑了笑:“可能是运气好吧,正好赶上了风口,又遇到了安德烈他们这群靠谱的兄弟帮忙,才慢慢做起来的。”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伊莱亚斯没有深究,反而笑了起来,“不过现在看来,这些都不重要了。”

诺亚莉莉突然放下叉子,看向伊莱亚斯,眼睛亮晶晶的:“伊莱亚斯爷爷,你准备给我介绍的结婚对象就是唐呀?那太好了,我本来就是他女朋友!”

唐·本杰明刚喝进嘴里的酒差点喷出来,震惊地看向诺亚莉莉:“你说什么?”

“难道不是吗?”诺亚莉莉眨了眨眼,脸上带着狡黠的笑容,“上次你帮我修完喷头,后来我们约会?对不对。”

伊莱亚斯被两人的互动逗得哈哈大笑,指着唐·本杰明说道:“你这小子,藏得够深啊,不过我也不是很奇怪。”

唐·本杰明哭笑不得,有了她这句话,伊莱亚斯之前的想法烟消云散,毕竟“情侣关系”能解释很多刻意的接近和往来。他顺着诺亚莉莉的话往下说:“确实是在处对象,就是还没稳定下来,也不知道你是她长辈。”

“稳定不稳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俩互相喜欢。”伊莱亚斯笑得格外开怀,拿起酒瓶给两人的酒杯都续满了酒,“来,为了你们俩的‘缘分’,干一杯!”

唐·本杰明和诺亚莉莉对视一眼,同时端起酒杯,轻轻碰了一下。酒液滑过喉咙,唐·本杰明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他知道,今晚这关,算是过了。

这时,摩西端着六道主菜走了进来,打断了三人的谈话。他把菜一一摆在桌上,继续介绍道:“现在上的是六道主菜,都是犹太家庭的经典菜式。”

第一道是沙威玛烤肉卷。一个巨大的金属烤架上,鲜嫩的羊肉被片成薄片,旁边摆着皮塔饼、生菜、番茄和tahi酱。“羊肉选的是羊腿肉,用迷迭香、百里香和橄榄油腌制了十二个小时,在旋转烤架上烤了三个小时,外皮焦香,内里多汁。吃的时候把羊肉片、蔬菜和酱料都包在皮塔饼里,一口下去特别满足。”

第二道是烤全鸡配石榴酱。整只烤鸡色泽金黄,表皮油亮,旁边淋着深红色的石榴酱,还摆着烤土豆和胡萝卜。“鸡是本地的散养土鸡,用大蒜、柠檬和蜂蜜腌制后烤的,石榴酱是用以色列北部的石榴熬的,酸甜可口,能中和鸡肉的油腻。”

第三道是慢炖牛尾。牛尾被炖得软烂脱骨,装在陶锅里,汤汁浓稠,里面还炖着胡萝卜和洋葱。“牛尾用红酒和牛肉高汤慢炖了六个小时,直到能用叉子轻松叉烂,汤汁是用牛骨熬的,特别香浓,配米饭吃最好。”

第四道是烤鱼配柠檬香草。一条完整的海鲈鱼被烤得金黄,上面铺着柠檬片和香草,旁边摆着烤芦笋。“海鲈鱼是早上从太平洋渔港运来的,新鲜得很,只用盐、胡椒和香草调味,烤的时候垫了柠檬片,去腥又增香。”

第五道是芝士焗意面。意面被焗得金黄,上面撒着帕玛森芝士,旁边摆着一小碟番茄酱。“意面是手工做的,煮到八分熟后,加了马苏里拉芝士和肉酱焗的,芝士拉丝很长,口感浓郁。”

第六道是蔬菜炖锅。胡萝卜、土豆、茄子、彩椒被炖在一起,汤汁浓稠,还撒着迷迭香。“这是素食者最喜欢的菜式,蔬菜都是有机的,用橄榄油和番茄膏慢炖,软烂入味,很健康。”

摩西介绍完,又拿起那瓶耶路撒冷赤霞珠干红,给唐·本杰明和伊莱亚斯各倒了一杯:“这瓶红酒配烤肉和炖菜正好,你们尝尝。”

唐·本杰明拿起沙威玛烤肉卷,按照摩西说的方法包好,咬了一大口。羊肉的鲜嫩、蔬菜的清爽和酱料的醇厚在嘴里交织,口感确实丰富,但和中午的龙国菜比起来,还是少了点层次。不过他还是笑着点头:“味道很不错,羊肉烤得特别嫩,酱料也很有特色。”

伊莱亚斯也拿起烤鸡,蘸了点石榴酱:“摩西的手艺还是这么好,这石榴酱比我去年在以色列吃的还正宗。”

诺亚莉莉则偏爱慢炖牛尾,她用叉子叉起一块牛尾,轻轻一挑,肉就从骨头上脱落下来:“爷爷,你看这牛尾炖得多烂,太好吃了!唐,你也尝尝,这个牛尾一点腥味都没有。”

唐·本杰明依言尝了一口,牛尾确实软烂入味,汤汁浓郁,带着淡淡的红酒香,他忍不住点头:“确实不错,炖得很到位。”

其实唐·本杰明对犹太菜并不太习惯,过于浓郁的酱料和单一的烹饪方式,让他还是更怀念林叔做的东坡肉和麻婆豆腐。但他知道今晚的场合重要,便一直配合着,每道菜都尝一点,还时不时夸赞几句,表现出很喜欢的样子。

伊莱亚斯显然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打趣:“是不是吃不惯?犹太菜确实不如龙国菜精致,我们讲究的是实在,能吃饱、吃香就行。”

“没有没有,挺好吃的,就是和我平时吃的口味不太一样,有点新鲜。”唐·本杰明连忙解释,又拿起烤鱼尝了一口,“这烤鱼就很鲜,我很喜欢。”

诺亚莉莉在一旁帮腔:“爷爷,唐平时很少吃中东菜,觉得新鲜很正常。我第一次吃龙国菜的时候,也觉得夫妻肺片的味道很奇怪,后来才慢慢喜欢上的。”

伊莱亚斯被逗乐了,不再调侃,转而和唐·本杰明聊起了其他话题。

“唐,你去过耶路撒冷吗?”伊莱亚斯放下刀叉,喝了口红酒问道。

“还没去过,不过在书上看过很多关于耶路撒冷的介绍,知道那里是三大宗教的圣地,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遗迹。”唐·本杰明回答道,他确实在不少历史书籍里看到过关于耶路撒冷的描述,知道哭墙、圣墓教堂这些着名的景点。

“书上写的终究是别人的感受,只有亲自去了才能体会到那种震撼。”伊莱亚斯的眼神里满是怀念,“走在老城区的石板路上,一边是犹太教徒在哭墙前祈祷,一边是基督教徒在圣墓教堂前跪拜,还有穆斯林在圆石清真寺里诵经,不同的信仰在那里共存,那种感觉很奇妙。”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在耶路撒冷住过一年。每天早上,我都会去老城区的咖啡馆喝一杯土耳其咖啡,看着阳光透过教堂的彩色玻璃洒下来,特别宁静。有一次,我在哭墙前遇到一个老人,他告诉我,他已经在这里祈祷了五十年,只为等远方的亲人回来。那种对信仰的坚守,不是看书能体会到的。”

唐·本杰明听得很认真,心里却泛起一丝酸涩。他去过的国家不多,大多是为了生意短暂停留,很少有时间像伊莱亚斯这样静下心来感受一座城市的底蕴。很多关于世界各地的知识,都是他从书里或网络上看到的,虽然记得牢固,却少了几分真实的体验。

“您说得对,纸上得来终觉浅。”唐·本杰明由衷地感叹,“我之前在书上看说马尔代夫的海水是蓝色的,直到亲自去了才知道,那里的海水有好几种蓝色,浅蓝、深蓝、靛蓝,在阳光下发着光,比书上写的美多了。”

“可不是嘛。”伊莱亚斯笑了笑,又说起了他在非洲的经历,“我去过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亲眼看到角马过河的场景,成千上万的角马冲进河里,鳄鱼在旁边虎视眈眈,那种原始的生命力,比任何纪录片都震撼。你在书上只能看到‘角马大迁徙’这几个字,却看不到它们过河时的挣扎和勇气。”

诺亚莉莉在一旁补充道:“我去年去了日本京都,之前在网上看攻略说京都的枫叶很美,去了之后才发现,实景比照片美一百倍。尤其是在清水寺,站在露台上往下看,漫山遍野的红枫叶,像火一样,风一吹,枫叶飘下来,特别浪漫。”

唐·本杰明点点头,想起自己之前看的那些旅游攻略,确实和实际体验有差距。他又和伊莱亚斯聊起了文学,伊莱亚斯提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说他在布拉格的时候,特意去了卡夫卡的故居,站在那个狭窄的房间里,仿佛能感受到卡夫卡当年的孤独。

“我也读过《变形记》,觉得卡夫卡的文字很荒诞,却又很真实。”唐·本杰明说道,“不过我没去过布拉格,不知道那里的氛围是不是和书里写的一样。”

“布拉格是个很忧郁的城市,和卡夫卡的文字很配。”伊莱亚斯说道,“那里的建筑都是哥特式的,尖顶高耸,冬天的时候下着雪,走在老街上,特别有那种孤独的氛围。你要是喜欢卡夫卡,一定要去布拉格看看,那种感觉是在书里找不到的。”

两人又聊起了音乐,伊莱亚斯喜欢古典音乐,说他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眼泪都差点流下来。唐·本杰明虽然也听过古典音乐,但大多是在手机上,从未去过现场,只能安静地听伊莱亚斯讲述那种震撼的感受。

聊着聊着,唐·本杰明越发觉得自己的见识浅薄。虽然他靠着一点优势在商场上顺风顺水,但在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上,和伊莱亚斯比起来,还差得太远。伊莱亚斯的每一句话,都带着他亲身经历的沉淀,而自己的话,大多是从书本和网络上得来的二手知识,缺少了那份真实的厚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唐·本杰明在心里默默念着这句话,暗暗下定决心,等忙完手头的事,一定要多出去走走,亲身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而不是只靠书本和网络了解世界。

晚上九点多,晚宴渐渐接近尾声。摩西端上了甜点和水果,甜点是蜂蜜蛋糕和杏仁饼干,水果是新鲜的石榴和橙子。蜂蜜蛋糕口感松软,带着淡淡的蜂蜜香;杏仁饼干酥脆,杏仁味浓郁。

伊莱亚斯吃了块蜂蜜蛋糕,擦了擦嘴,看向唐·本杰明:“小唐,明早来我住的酒店喝茶吧,我住贝弗利山庄的华尔道夫酒店,早上六点,怎么样?”

唐·本杰明立刻点头:“没问题,我准时到。”他知道,真正的重头戏来了。伊莱亚斯下午参观集团是试探,晚上的晚宴是铺垫,明早的茶局,才是决定他是否会真正扶持自己的关键。

“我下午的飞机要去华盛顿,处理点生意上的事,早上正好有时间,陪我这个老头子聊聊天。”伊莱亚斯的语气很随意,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分量,“顺便也跟你聊聊合作的事,枫叶银行与港口问题,我已经让他们准备资料了。”

“太感谢您了!”唐·本杰明连忙道谢,心里一阵激动。只要能和伊莱亚斯合作,借助枫叶银行的渠道和他的资源,贞观集团的海外扩张计划就能事半功倍,更何况还有港口问题。

诺亚莉莉在一旁说道:“爷爷,我明天也要去学校,正好和唐一起出发,我可以搭他的车。”

“行,那你们明天一起走。”伊莱亚斯笑着点头,又叮嘱道,“莉莉,你平时在学校要注意安全,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知道啦爷爷,你放心吧。”诺亚莉莉不耐烦地挥挥手,显然对爷爷的唠叨已经习惯了。

又聊了十几分钟,伊莱亚斯看了眼时间,站起身:“时间不早了,咱们也该走了。摩西,今天的菜很好吃,下次我还来。”

“随时欢迎您,伊莱亚斯先生!”摩西笑着送三人出门。

门口,伊莱亚斯的司机已经把车开了过来。伊莱亚斯拍了拍唐·本杰明的肩膀:“明早见,别迟到。”

“一定。”唐·本杰明点头应下。

看着伊莱亚斯的车驶远,诺亚莉莉才看向唐·本杰明,吐了吐舌头:“抱歉啊,我知道你有正牌女友,但是我还是忍不住。”

“没有,我也很喜欢你。”唐·本杰明笑着摇头,“不过你为什么要装成普通学生啊?罗森塔尔家族,听起来像是个大家族。”

“家族生意太烦了,我想安安静静读点书,不想被那些想攀关系的人打扰。”诺亚莉莉无奈地耸耸肩,“没想到会遇到你,还被我爷爷抓来相亲,真是太巧了。”

“确实很巧。”唐·本杰明笑了笑,“我送你回去吧,你住哪儿?”

“我住在郊区那个租的别墅里面,就是上次你修喷头的那个。”诺亚莉莉说道。

两人坐上杰森开的车,帕克和罗伊坐在后面的车里跟着。路上,诺亚莉莉和唐·本杰明聊起了学校的事,她说自己正在写关于“犹太文化与商业精神”的论文,还问了唐·本杰明不少关于创业的问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