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陛下在“养望”(2/2)
“巴蜀之地,匪患横行,这些兵器,或许能派上用场。”
陈锋站起身,对着宁佑长长一揖。
“有劳宁兄,也请代我,谢过十四殿下的厚爱。”
宁佑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殿下此刻正在宫中,面见陛下,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殿下说,大人乃国之栋梁,贬谪西南,实乃朝廷之失,万民之憾。”
陈锋闻言,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宁兄,请代我转告殿下,陈锋感激殿下回护之情。然陛下金口玉言,既已下旨,断无更改之理。况且……”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西南方向:“去西南,未必就是坏事。京城这潭水,太深,太浑。陈某此去,正好落个清净。只是……辜负了殿下的期待,陈锋心中实在有愧。”
“陈兄切莫如此说。殿下说了,以你的才干,无论身在何处,都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此番外放,不过是潜龙在渊。待他日风云际会,必有龙飞九天之时。殿下在京中,静候佳音。”
宁佑看着陈锋平静的侧脸,心中也是感慨万千。眼前这个年轻人,一日之间从云端跌落,却依旧能如此从容镇定,这份心性,实非常人所能及。他愈发觉得,殿下的眼光没有错。
“殿下还说,”宁佑向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西南虽远,亦是大乾疆土。望大人善自珍重,他日必有重聚之时。殿下在京城,静候大人佳音。”
陈锋心中微动,再次拱手:“请宁兄转告殿下,陈锋明白。西南路远,但必有相见之日。”
陈锋亲自将他送到门口,看着十四皇子府的马车远去,脸上的感激之色才渐渐淡去,化为一片平静。
他明白,十四皇子的求情,不过是做个姿态罢了。
但这份姿态,已经足够。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这十四皇子,确实是个值得结交的人物。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镇北侯府门前,依旧是冷冷清清。
昨日那门可罗雀的景象,今日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显萧条。偌大的府门前,连一个扫落叶的小厮都懒得出来了。
镇北侯府的前厅内,陈锋刚刚送走前来拜会的武安侯府主事。秦元派人送来了一些伤药和程仪,并捎来一句话:“好生保重,西南之地,亦有可为之处。”
言语虽短,情意却重。
他刚坐下,端起一杯尚温的茶,门房便又来通报,赵景行与裴宽二人联袂来访。
陈锋亲自迎了出去。
只见二人皆是一脸倦容,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显然是昨夜未曾好眠。他们手中都抱着厚厚的一摞书籍和卷宗,看到陈锋,脸上都露出了关切之色。
“陈兄!”
“陈兄!”
三人见了面,无需过多言语,只是互相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进入厅中,下人奉上茶水后,陈锋便挥手让他们都退下了。
赵景行将怀中的一摞书卷放在桌上,脸上满是歉意与自责:“陈兄,都怪我……若是我昨日在殿上,能再坚决一些,或许……”
“景行兄,此言差矣。”陈锋笑着打断了他,亲自为二人斟茶,“此事是我自己惹出的祸端,与旁人何干?况且,景行兄昨日肯为我出头,这份心意,陈锋已是感激不尽,又怎会怪你?”
裴宽则满脸担忧地从自己带来的卷宗里,抽出一份舆图,在桌上摊开。
“陈兄,巴郡永安……我昨夜回去后,查阅了所有能找到的舆图和方志。你看,此地地处大乾西南边陲,与南楚仅一江之隔。山高路远,林密水恶,自古便是流放罪臣之地。而且,地方志上记载,那里民风彪悍,盗匪横行,更有诸多不服王化的蛮夷部族杂居。陛下将你贬斥至此,实在是……”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其中的凶险,已是溢于言表。
陈锋看着舆图上那个小小的圆点,又看了看两位好友脸上的忧色,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他笑了笑,将茶杯推到二人面前。
“两位兄长的好意,陈锋心领了。不过在我看来,外放永安,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他伸出手指,在舆图上的金陵城点了点。
“京城虽好,但规矩太多,束缚太重,处处掣肘。”
“我不过是一介寒门出身,无根无萍,在这里,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我那份策论,看似得了圣心,实则已让我成了满朝世家的眼中钉,肉中刺。留在京城,反而是寸步难行。”
他又将手指移到了永安县的位置。
“去那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反而能让我放开手脚,试一试我那策论中的法子,是否真能行得通。若能将一个贫瘠之县,治理得民富县强,也不枉我十年寒窗,更不负这一身所学。”
他的一番话说得从容不迫,充满了乐观与自信,丝毫没有被贬斥的颓丧。
赵景行和裴宽看着他,心中的担忧也不由自主地消散了不少。
是啊,这才是他们认识的陈锋。无论身处何等绝境,总能看到那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