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古杖现世牵禅意,同心护宝定风波(2/2)
阿难看着陈文瀚真诚的眼神,又望了望周围的丐帮弟子,手中的短刀缓缓放下。他捧着达摩法杖,双膝跪地,泪水滴落在雪地上:“我对不起普陀寺的方丈,也对不起村民们……我不该用偷抢的方式,更不该亵渎圣物。”
慧能大师连忙扶起他,接过法杖,轻轻擦拭杖身上的灰尘:“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法杖的‘禅农合一’,本就是要佛门弟子兼顾修行与民生,你为村民寻粮的心意,并未违背祖师遗训。”
当日下午,陈文瀚让人将百担粮食装上南洋商船,由阿难带回村落;同时,派姜伯与两名农艺学院的弟子,携带旱稻、耐寒麦种子,随船前往南洋,指导村民种植。阿难临行前,对着陈文瀚与慧能大师深深鞠躬:“多谢平阳府的恩情,等村民们种出粮食,我定会带着最好的新米回来,向普陀寺方丈请罪,也向各位道谢。”
达摩法杖失而复得的消息传开,平阳府的百姓与客商们都松了口气。万宝楼特意举办了“佛法与农禅”展,将达摩法杖与《神农秘种录》一同展出,慧能大师每日在展前讲解“禅农合一”的理念,姜伯则现场演示旱稻种植技巧,引得百姓们纷纷驻足学习。“原来种地也能修心,这法杖与种子放在一起,真是绝配!”一位老农看着展柜,感慨道,“明年我也要种旱稻,既求丰收,也求心安。”
然而,风波并未完全平息。七日后,三艘来自波斯的商船抵达凤凰湾,船上的波斯商队首领阿里,带着一封密信求见陈文瀚。密信是波斯宗教首领写的,称达摩法杖本是波斯佛教圣物,后传入中原,要求平阳府将法杖归还波斯,否则将断绝与平阳府的所有贸易。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沈知微看完密信,愤怒地将信拍在桌上,“达摩祖师西来传法,从印度到中原,从未经过波斯,何来‘波斯圣物’之说?这分明是波斯商队想借此垄断贸易,故意找茬!”
伊思玛仪也点头附和:“我与波斯商队打过多年交道,他们一向贪婪,之前就想垄断西域的香料贸易,被我们联合商队阻止,这次定是见法杖是圣物,想借机敲诈。”
陈文瀚却冷静地说:“波斯商队掌控着西域到欧洲的部分商路,若真断绝贸易,会影响平阳府的香料与玻璃器皿供应。我们既要守住法杖,也要避免商路中断,需找到证据,让他们无话可说。”
接下来的几日,陈文瀚与慧能大师、马可等人一同查阅古籍。在商盟的藏书阁里,他们找到了一本唐代的《达摩西来记》,书中详细记载了达摩祖师从印度出发,经雪山、西域,最终抵达中原的路线,明确提到“未入波斯境,未留圣物于西域”;同时,马可从欧洲商团的档案中,找到一份十三世纪的波斯商队记录,其中提到“中原达摩法杖为佛门至宝,波斯无同类圣物”,两份证据足以证明法杖与波斯无关。
当阿里再次前来索要法杖时,陈文瀚将古籍与档案摆在他面前:“阿里首领,这些证据足以说明达摩法杖的来历,贵方的要求毫无依据。平阳府尊重各国宗教与文化,但绝不会接受无礼的敲诈。若贵方愿意继续通商,我们欢迎;若执意断绝贸易,损失的不仅是平阳府,还有波斯商队的利益。”
阿里看着证据,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最终不得不低头:“是我们轻信了不实传言,对平阳府多有冒犯,还请原谅。我们愿意继续与平阳府通商,之前的提议,就当从未提起。”
一场贸易危机就此化解。为了增进各国对“禅农文化”的理解,陈文瀚与慧能大师商议后,在清凉寺旁建立了“禅农学堂”,邀请各国商团代表、农师、僧人前来学习,既讲解佛法,也传授种植技术。学堂开学当日,波斯商队的阿里也派人送来贺礼,还表示愿意派波斯的农师前来交流,学习中原的旱稻种植技术。
三个月后,阿难带着南洋的新米与几名村民代表回到平阳府。此时的南洋村落,在姜伯等人的指导下,已种出了第一茬旱稻,村民们不仅填饱了肚子,还多余了不少粮食。阿难带着新米,先去普陀寺向方丈请罪,方丈见他真心悔改,又为村民做了实事,便原谅了他,还让他留在普陀寺,协助打理寺中的农园,践行“禅农合一”。
随后,阿难来到农艺学院,将新米交给姜伯:“这是村民们种的旱稻,口感虽不如中原的好,但产量高,耐旱,足够村民们吃了。多谢姜伯的指导,以后我们还要种更多的粮食,让周边村落的百姓都能吃饱饭。”
姜伯接过新米,笑着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后有任何种植问题,随时派人来问,农艺学院永远欢迎你们。”
当晚,平阳府举行了盛大的“禅农丰收宴”。清凉寺的僧人们做了素斋,农艺学院的农户们带来了新收的旱稻、玉米,南洋的村民代表做了当地的竹筒饭,波斯、欧洲、非洲的客商们也带来了各自的特色美食。慧能大师手持达摩法杖,站在宴会上,高声说道:“这法杖不仅是佛门圣物,更是连接民生与信仰的纽带。今日的丰收,是‘禅农合一’的最好见证,也是各国同心协力的成果。愿未来,我们以法杖为证,以种子为媒,让和平、丰收、友谊传遍天下!”
陈文瀚举起酒杯,与众人一同响应:“愿环球商路永远畅通,愿天下百姓永远安康,愿这份同心情谊,永远传递!”
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与万宝楼的钟声、通和集市的欢笑声、清凉寺的诵经声交织在一起,在仲冬的夜空中回荡。月光下,达摩法杖的舍利子泛着温润的光,与农艺学院试验田的幼苗、凤凰湾港口的船灯、通和集市的红灯笼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禅农共生、万国同心”的美好画卷。
陈文瀚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从寻回法杖到化解贸易危机,从帮助南洋村民到建立禅农学堂,平阳府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同心”二字。他知道,达摩法杖的故事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文化在此交融,更多的困难被共同克服,更多的友谊在此生根。而平阳府,这座因商路而兴、因同心而暖的城市,终将以“禅农合一”的智慧,以“万国共赢”的胸怀,成为天下人心中的圣地,成为和平与繁荣的永恒象征。
通和集市的灯火依旧明亮,百姓们的欢声笑语依旧温暖,万国商盟的旗帜在月光下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平阳府的传奇,还在继续;环球通商的梦想,还在书写;而这份跨越山海的信仰与坚守,终将在岁月中沉淀,成为天下大同最珍贵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