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2)
第106章
叶珂叫来绣娘,让她们做孩子的衣服。
因为不知道孩子是男是女的关系,那就男孩女孩的衣服都做上,到时候再看着办。
用的就是十阿哥送来的料子,最是适合孩子穿戴了。
不管上衣、裤子、裙子和袜子都合适,春嬷嬷还送来了衣样图,让叶珂挑选。
孩子的款式并不多,最好缝制的地方少,那缝线就不多,不会磨着孩子娇嫩的皮肤。
累赘的花样也不需要,免得刮到孩子就不好了。
孩子小时候的衣服更偏向实用,而不是漂亮和花哨。
叶珂看着款式没多少,索性大手一挥道:“那就都做,每一样做两件,如何?”
春嬷嬷笑着道:“主子说得对,每样都做两套,回头小主子喜欢穿哪一款,就让绣娘多做几件换着穿。”
她笑眯眯拿着衣服图样给了绣娘,让她们每样都缝制两件了,心里更是欢喜得很。
叶珂见春嬷嬷如此高兴的样子,也不由笑了:“怎么嬷嬷比我还欢喜呢!”
春嬷嬷笑着道:“府里要多个小主子了,奴婢自然欢喜得很。”
弘晖出生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她还感觉历历在目。
春嬷嬷想着自己的年纪越发大了,幸好叶珂这时候有孕,她还能再一次帮着把小主子养大,别提多高兴了。
叶珂听得笑了:“有嬷嬷在,我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这话让春嬷嬷感动得两眼泪汪汪,只觉得这辈子能在叶珂身边伺候是她最大的福气了。
正说着话,外边有宫女送来锦盒,原来是诚亲王的孤本终于到了。
春嬷嬷打开锦盒,里面是三本书。
叶珂高兴道:“这孤本总算到了。”
她确实很期盼这份礼物,诸位阿哥的礼物都不错,却很好奇诚亲王选的孤本会是什么样的。
叶珂翻开看了看,发现这三本居然是西洋书籍翻译过来的,确实难得。
毕竟如今做翻译的人不多,懂得西洋的话,会写会读,还会汉文的人就少之又少。
难得还能翻译成通顺的文章,那就更不容易了。
叶珂拿着就不撒手了,看得津津有味。
诚亲王真是有心了,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优秀翻译,这书看着就十分顺畅。
要不是说的西洋那边的故事,压根看不出是翻译过来的。
四爷进来的时候见叶珂正专心致志看着手里的书,身边的春嬷嬷就要起身行礼,被他擡手阻拦了,免得惊着叶珂。
春嬷嬷刚要起身只得僵硬着重新坐下,这点小动静把叶珂从书中惊醒过来。
她擡头见是四爷不由笑道:“爷来了,我正看着三哥送来的书,确实很不错,一看都入神了。”
四爷过来坐在叶珂身边看了一眼:“是西洋那边的书吗?三哥确实用心了,该是特意去寻的。”
叶珂连连点头道:“这翻译相当优秀,语句通顺得很。要不是说得西洋的故事,我都怀疑是不是这边人自个写的,看着丝毫没有难以理解的地方。”
毕竟两边的语句和语序都不太一样,能够翻译到这个地步,是对汉文和西洋语言都十分熟悉的人了。
四爷就道:“你要是好奇,回头我找三哥问一问,把人找出来。”
如此优秀人才,确实不该埋没了。
叶珂点头道:“是啊,要这人愿意的话,还能帮着翻译不少西洋的书籍。皇阿玛不是喜欢看西洋的书,他自个是能看懂,但是有人愿意翻译的话,他看起来就更轻松舒服了。”
四爷听后颔首道:“确实是个好主意,我这就让苏培盛去问一问三哥好了。”
苏培盛在门外领命而去,没多久就回来了。
要找到诚亲王并不难,毕竟他最喜欢呆的地方就是藏书阁了,基本上过去,人就在那里。
听到四爷问起翻译的人,诚亲王就答道:“这人我知道,回头让他进京来吧。”
他还写下对方的名字和如今的住处,递给了苏培盛:“要是皇上着急,去这里把人接进京也行。我正想着藏书阁很多西洋书籍没人能读,实在太浪费了,想把人叫过来帮着翻译。”
“皇上要是想用这人,不如也直接放进藏书阁来,就不会浪费了。”
苏培盛回去后就转述了诚亲王的话,叶珂听后眨眨眼道:“三哥这是打算让人把藏书阁的西洋书籍都翻译了吗?光一个人要翻译那么多书,有点强人所难吧?”
何止强人所难,简直是周扒皮了!
这不把人榨干,是不让人出藏书阁了吗?
想想在藏书阁的八阿哥,叶珂就觉得诚亲王喜爱人才,尤其是翻译和修书的人才。
只要是适合藏书阁的人才,他都巴不得将人全弄进去,然后一个都别想逃了!
四爷看着纸条,示意粘杆处调差一番,人没问题就派去接进京城来:“三哥说得没错,把人送去藏书阁的话最是合适,也不必担心对方到处跑。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了。”
叶珂看了他一眼,好家伙,原来周扒皮不是诚亲王一个人,而是加上四爷!
她已经开始同情那个优秀的翻译了,也不知道进了藏书阁会不会精力被榨干,翻译永远没有尽头。
四爷很快得到粘杆处送来的调查资料,原本还担心这人的学识如此厉害,会是个年纪很大的老头子,那进藏书阁没多久可能就不行了。
如今看着这人才三十多岁,倒是年轻有为。
叶珂心想这人看来要在藏书阁干活几十年,才可能退休了。
三阿哥得知后别提多高兴了,藏书阁又多了一个人才。
粘杆处很快派人接了这翻译过来,胡子拉碴,头发乱糟糟的,实在不适宜这样子进宫,还先送去客栈,打扮一新后才进宫面圣。
随着他进宫的,还有翻译的一些西洋书籍,居然有一小箱子,显然是个勤奋之人。
听闻此人家道中落,以前家中是海商,可惜父亲意外去世后,家里就大不如前了。
亲戚还趁着这人年纪小,瓜分了大部分的家产,只留下一小部分。
好在这人是个勤勉的,在语言上十分有天赋,才会做翻译书籍的工作。
除了西洋书籍之外,他还会翻译满蒙的书。
可以说是只要客人需要,他都能翻译出来,简直是个全才了。
四爷亲自见了这人,问道:“你叫什么?”
那人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能见到皇帝,磕磕碰碰行礼后答道:“回皇上,小人名为张维。”
四爷点点头道:“朕有意让你进藏书阁,帮着翻译西洋书籍,至于奖赏的话……”
他顿了顿,盯着底下人问道:“朕可以帮你讨回原本属于你的财产,还整治拿走你财产的亲属,如何?”
张维没想到皇帝的奖赏居然会是这个,连忙低头道:“皇上,小人能进藏书阁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
四爷打断他道:“所以你并不想报复回去,对吗?”
张维沉默了一下,脑袋更低了:“不,小人想,感谢皇上。”
四爷笑笑,挥手示意道:“住处已经给你准备好了,跟着过去看看有什么缺漏的地方。对了,负责你的人是诚亲王,你过去藏书阁跟他见一面。”
张维再次道谢,这才退了出去。
三阿哥这时候却来拜见,没急着见张维,而是问起四爷,这张维是什么样的。
对于看人,他很相信四爷的眼光。
四爷就简单说了张维的情况:“朕还以为他看着懦弱的样子,并不想报复,甚至可以说是不敢报复,不然就要失去这些亲友,真正成为孤家寡人了。”
三阿哥嗤笑道:“什么亲戚,全是豺狼,把他父亲的产业抢走了大半。要不是这样,他也不会年少就得出来做翻译,每天半夜还要苦读,生母生病的时候都没有钱能医治。”
“要这样都能原谅他那些亲戚,人再是有才,留在藏书阁的话也怪恶心人的。”
他最看不上这样的人,明明心里有恨,却因为胆小懦弱不敢表现出来,还担心会得罪这些原本就不怎么样的亲戚。
四爷听得笑了:“三哥真舍得吗?他确实有才,就是性子可能是从小被欺负的缘故才变成这样。”
三阿哥摆手道:“行吧,藏书阁正缺这样的人才,怎么都要留下。要是办差不行,唯唯诺诺的,那就打发他跟八弟在一起。”
被八阿哥欺负一阵子,张维估计就能好一些了吧?
四爷听得失笑道:“就八弟那张嘴,真不会把张维说哭了吗?别说好起来,还可能变得更糟糕了。”
三阿哥听着也开始苦恼了,他跟张维这样的人感觉相处不来:“要不还是让张维干活,其他就少接触好了。”
他也是为难,毕竟张维这样的人才太少,就是性子太难相处了。
“好在他刚才不是说要报复回去,总归不是个彻底的孬种了。”
四爷微微颔首,确实如此。
他吩咐粘杆处把这事办了,查清楚张家那些亲戚谁伸手了,那就让他们连本带利吐出来。
毕竟张维如今也算是他的属下了,给属下出头也是应该的。
张维被带去藏书阁,等了好一会才见到诚亲王。
诚亲王公事公办说了想他要办的差事,又安排的住处和工作的地方,就懒得再打交道了。
张维察觉得到,诚亲王似乎不是太喜欢自己。
不过他都习惯了,毕竟在外面干活的时候,很多人也不喜欢自己沉默的性子。
张维一开始提心吊胆,后来发现藏书阁的工作挺好的。
不需要跟很多人打交道,只需要做好手里的差事就足够了。
诚亲王隔几天会来问一下进度,只要进度可以,他就不会多说什么。
要是进度太慢,他会提醒一句。
如果提醒两次,进展依旧不理想,诚亲王就要换人来做了,丝毫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好在张维很能跟上进度,只是不到半个月的功夫,诚亲王就来告诉自己,亲戚抢走的那些财产都要回来了。
有些摆件和首饰早就变卖了,只能换成差不多的银钱,然后列了单子让张维查收。
张维整个人都懵了,这么快吗?
他还以为要等个一年半载,才可能把东西都要回来。
毕竟皇帝发话了,但是不可能紧着自己这么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去办事,哪里想到会如此之快?
显然皇帝把他的事放在心上,底下人才会如此迅速,张维感动不已。
他看了看单子,上面列举得清清楚楚,连谁拿走的,什么时候拿走的,用什么借口拿走的,最后还回来还比以前要多。
说是皇帝看不惯亲属的嘴脸,索性让他们连本带利还回来。
要是他们手头银钱不够还,那就变卖他们的东西,首饰衣物摆件等等,实在不够还能卖宅子,说什么都要用最短的时间全弄回来。
张维感动坏了,恨不能一辈子都在藏书阁里为皇帝翻译书籍!
四爷不知道张维已经打算在藏书阁鞠躬尽瘁了,而是在查张家的时候,发现亲属里有个乡绅,名下的田地数量十分惊人。
乡绅的儿子还是个秀才,也就是个生员,却能免税。
于是周围的大地主都把田地挂在乡绅儿子的名下,就不用交税了。
对这个规矩,康熙一直没有腾出手来整治。
四爷之前也没留意过,如今才发现这些人钻空子倒是厉害,也足够贪心,竟然记下了那么多田地在自己名下。
偏偏还没人告知他,证明当地官员护着,隐瞒了消息。
四爷心下不悦,又觉得张维带来的倒是个好消息了。
正好他也能从这里下手,让乡绅和生员都开始交土地税。
四爷在内阁里一提此事,李光地立刻道:“皇上,此举想必会遭到极力反对。”
毕竟乡绅和生员那么多,很多人就会为了减免税款才会把田地挂在他们名下。
如今忽然取消了,动了这些人的利益,这些人的数量却不少,想必要出乱子。
四爷看了李光地一眼道:“爱卿这是反对此事了?”
李光地却摇头道:“皇上,微臣赞同此事,却觉得需要徐徐图之,一下子全取消了,想必很容易闹腾出什么事来。”
陈廷敬也是这个意思,赞同道:“是啊,如果不慢慢来,人数众多,想必实施起来也没那么顺利。”
张伯行却道:“虽说这实施起来很难,但是徐徐图之的话,要怎么慢慢来?总不能一片地方开始取消了,其他地方却不取消,如此不公平,其他人还得闹腾。”
反正都要闹,还不如一开始就全部地方都实施了。
内阁其他人都有分歧,有觉得要慢慢来,也有赞同该一次性解决,免得这些人继续钻空子。
那么多田地都挂靠在生员名下,实在是给国库带来莫大的损失!
四爷就叫来户部尚书、九阿哥和弘晖,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户部尚书一听就兴奋了,笑着道:“皇上,微臣赞同一次性实施,会给国库带来很多进项。”
虽说国库如今的收入很不错,但是再多点收入,谁能不乐意呢!
想想如今六部,最出色的就是户部了,每年的进项多不胜数,每天户部尚书看着账本,晚上做梦都要笑了。
如今再多一点田税,户部尚书当然不会拒绝了!
九阿哥也赞同道:“皇上,臣弟也赞同一次性解决,免得拖拖拉拉的,让其他人还会产生错觉,以为这事会慢慢来,拖个十年八年才实施完,对国库的损失就大了,他们还可能偷偷转移财产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