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启明1644 > 第443章 天子之眼

第443章 天子之眼(1/2)

目录

东厂总署的密室之内,方正化端坐在王承恩的对面,手中的茶杯微微颤抖着,茶水泛起一圈圈涟漪,映照出他依旧惊魂未定的脸。

他的脑海中,还在不断回放着东华街上那场血腥的厮杀。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着,许荣秀那张因得意而扭曲的脸,回想着那呼啸而至、几乎将他射成刺猬的箭雨,回想着利刃划破皮肉时那令人牙酸的声音。

若非李有成,他毫不怀疑,自己早已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被扔在乱葬岗里喂狗。

在那场混战中,是李有成,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从刀口下拖开。当弩箭袭来时,是李有成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盾牌,硬生生替他扛下了一箭。当他被许荣秀踩在脚下,受尽凌辱,以为必死无疑时,又是李有成,如同神兵天降般暴起,一举扭转了乾坤。

“王公公,”方正化放下茶杯,声音中带着一丝由衷的感慨,“这次,咱家真是看走了眼。没想到,李有成竟是这般忠厚之人,在生死关头,不离不弃,舍身救主。有此忠仆,是您我的福分,也是圣上的福分啊。”

王承恩慢条斯理地为自己续上一杯茶,闻言,只是抬起眼皮,似笑非笑地看了方正化一眼,那眼神中,竟带着几分怜悯。

“忠厚老实?”王承恩轻轻吹了吹滚烫的茶水,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方正化,你在这宫里待了一辈子,怎么看人还是如此天真?你当真以为,他李有成是个只知忠义的莽夫吗?”

方正化一愣,不解其意。

王承恩放下茶杯,声音变得幽深起来:“你可曾想过,当初东林党势大,盘根错节于江南,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是谁,敢孤身一人,放下京中已有的一切,甚至不顾新婚的妻子,毅然决然地奔赴南京那个龙潭虎穴,去啃那块最硬的骨头?”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是李有成。一个真正忠厚老实的人,做不出这种事。他有野心,有手段,更有豁出一切的狠劲。他对自己狠,对敌人狠,对自己身边的人,同样也能狠下心来。他救你,不是因为他有多忠于你,而是因为,他需要你活着,需要你这块‘内厂督公’的招牌,来帮他完成他的谋划。”

“这种人,”王承恩最后总结道,“是圣上手中最好用、也最锋利的一把刀。但你要记住,刀,是会伤人的。圣上用他,但绝不会完全信他。今日的许荣秀,焉知不会是明日的李有成?你若是真把他当成忠仆,将来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王承恩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根冰冷的针,深深地扎进方正化的心里。他原本因大获全胜而有些飘飘然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彻骨的寒意。他这才明白,厂卫之中,明面上的刀光剑影固然可怕,但那藏于平静水面之下的暗算与权谋,才是真正能置人于死地的无形利刃。

就在京师的权力暗流汹涌之际,数百里之外的抚宁城,却是一片军容鼎盛、杀气冲天的景象。

抚宁,这座位于永平府东北,西连蓟州,东扼山海关的重镇,此刻已然成了大明王朝反攻辽东的总前哨。它紧邻着长城的重要关隘界岭口,其东面的七里湾,更是能让天津水师的庞大舰队,畅通无阻地运来兵员与粮草。

崇祯皇帝的东征大旗,在此地高高扬起。十余万来自五湖四海的精锐兵马,如百川归海,云集于此。其中,有山东总兵牟文绶率领的、以悍不畏死着称的山东军;有从各地抽调而来、经验丰富的援剿官军。天津水师总督张名振,更是亲率上百艘战舰,进驻七里湾,庞大的舰队遮蔽了海面,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山海关的方向。

而在山海关东北方向,仅约八里之遥的八里铺,清军摄政王多尔衮,亲率两白旗主力,亦已屯驻多时,与明军遥遥对峙。

自松锦之战惨败之后,这是大明朝廷,第一次主动发起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意图收复辽东失地。这一战,不仅关系到无数疆土的归属,更关系到整个大明王朝的国运与士气。

然而,作为这场大战的最高统帅,崇祯皇帝此刻,却并未身处戒备森严的中军大帐。他换上了一身普通的青布长衫,带着几名同样作寻常打扮的随从,正信步闲逛在抚宁城的街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