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避难所:谨慎的我建起一座城 > 第233章 榆中城中的难民营地

第233章 榆中城中的难民营地(1/2)

目录

方大宝对于神神秘秘的老季抱有十足的戒心,即便并不想主动去与对方为敌,但是对方一副要搞个大事情出来的姿态让他不是很放心。

他并不是怕自己被牵连,但是担心对方把剩下的不多的同胞给坑进去。毕竟,人多力量大,前途未卜的情况下,还是要保留尽量多的可能性。

一旦幸存人数崩塌,可能产生的变数也会急剧减少。没有人能保证,剩下的选择就是成功的路径。

方大宝没有非善即恶的是非观,但是却清楚,人性中的善和恶能有多么的割裂。毕竟也是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小镇作题家,对于这百八十年的近代史、当代事还是有点了解。

这让他深刻的知道,在高尚的名义之下,人类能做出多少莫名其妙,损人不利己的事。

所以,他本能的选择躲避一切可能得震荡,同时又暗搓搓的盯着那些准备搞事的人。

榆中是唯一一个被沙河穿城而过的城市,雄踞国境陆域地理中心,挟沙河之显,扼丝路之喉,以金城的古称,承载两千多年的边塞烽烟,偏偏却只是个存在感不强的二线城市。

经济上被沿海城市各种吊打,甚至比不上榕城这种偏处西南一隅的内陆城市。交通上也比不上长安、荥阳这种位于南北要道上的古城。

如果不是这一次的灾难,幸存者被迫内迁,可能会集中路过这里,这个城市可能会像很多城市一样,消失的默默无闻。

等待不知道多少年后,可能归来的幸存者,来重建这座城市。

事实上,榆中城内的情况并不乐观。作为传统的内陆城市,虽然在少数如化工、航天、能源方面具备一些产业优势。

但城内的常住居民一直也没超过500万,长期处于一种人口净流出的状态。而且老龄化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属于发展潜力有限的那种。

当灾难发生以后,特别是陨石袭击前后,城内居民发生了大规模的减员,以致无法维持基层的有效组织架构。

绝大部分幸存者生存艰难,不得不选择离开榆中,前往周边城市投亲靠友,搏一条生路。

消息灵通一点的,家底厚一点的,家里有觉醒者帮衬的,很多是提前继续往北方或西北方向迁移。

其他的居民,茫然无措之下,反而有很多是沿着公路、铁路,往长安、荥阳等人口密集的城市转移。

有多少人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不得而知,但想来比例并不会太高。除了少部分被沿途的幸存者聚集点收留,绝大部分的普通人下场不会太好。

当方大宝接近榆中城300公里,并派遣无人侦察机对榆中进行抵近观察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片破败的景象。

即便是榆中的城市核心区域,90%以上的范围也并没有什么人员活动的迹象。

只在城市边缘位置,找到了一个2万人左右的幸存者营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