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四百一十九章 大国皇帝气度,怼外夷使臣!

第四百一十九章 大国皇帝气度,怼外夷使臣!(2/2)

目录

“这样,他们就好趁机借赈济捞名,也好趁机借灾害兼并捞利,一举两得!”

“太上皇兢兢业业十三载,呕心沥血,整顿吏治财政,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让天下百姓可以指望得上朝廷。”

勤政亲贤殿。

放满冰块的瓮内,正冒着丝丝白气。

弘历也在这些白气后,端正坐着,且就军机大臣庆复宣示刑部题奏的官吏罪名时,有“滥赈”一词,而发了火。

“嗻!”

庆复在弘历这么训饬后,不敢多言,只把头埋得更低,且也就按旨把刑部的题奏打了回去。

弘历接着又提到外交上的事:“罗刹国使臣马洛夫上其国本,抗议我们大量迁徙士民去边镇,且增设边官,还质问我们,是否有意图谋将来入侵之事;对此,你们认为当如何?”

“我们移民实边,邻邦不安,确实难免;”

“但以奴才愚见,我国之事,他罗刹国也无权置喙;其国君也完全可以自己移民实边,何必自己不做,却不让别人这样做呢?”

“这样霸道之问,非礼仪之邦之该有,若非顾忌两国生民,奴才觉得我天朝当因此伐罪不可!”

鄂尔泰这时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弘历听后没有表态,而是看向了张廷玉。

张廷玉这些年也恶补了关于罗刹国的知识,也就跟着道:

“眼下罗刹国正在跟奥斯曼发生第四次战争,他们依旧没法东顾,自然也没有能力在这个时候也学我大清移民实边。”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既然如此关注东方土地,且素来又的确表现出贪得无厌之态,故其一旦有了机会,则必定要与我大清挑起边衅,而动用一切办法切割我大清国土。”

“我大清北方,族类繁杂,又多不知中国之礼者。”

“再加上,还有一个准噶尔没有真正臣服,而彻底归于我大清统治。”

“故一旦等罗刹国有力东顾时,则必生大患!而使我北境不宁;乃至真有合盟南下,以图关内膏腴之可能。”

“以臣愚见,现在与其为平息其怒,而退让;不如申饬该国而加倍实边,以抓紧时间,不能真的等奥斯曼和他们的战争结束才准备。”

张廷玉后,弘历对此点首:“你们都分析的很好!”

“罗刹国越是反对,越是明我们做的对!”

“让礼部传谕给罗刹国使臣马洛夫,告诉他他,让他传朕的话回国,他们罗刹国要有真正的大国风度!而不是跟个粗鄙之辈一样。”

“江山之固在德,在其国君是否励精图治,不是在于邻国是否觊觎其地。”

“他罗刹国一直觊觎我大清,我大清历代帝王何曾不安骄躁到如此地步?就连我大清臣民也从未如此不安骄躁过,而有真正的大国自信也!”

从雍正开始的鼓励出关令,到现在,弘历继续发扬这一政策,还让李绂在庙屯屯田,让孙嘉淦在瀚海储粮,的确也引起了罗刹国的担忧。

毕竟,本来双方都没有投送大规模军队和粮食去极东极北之地的能力。

但大清要是一直这样往东北移民实边,长此下去,大清就会有这种能力,至少在这方面的能力比罗刹国强。

再加上,大清本就人口规模很大,且主要人口集中区又不像罗刹国主要集中在乌拉尔以西,而是沿着大运河分布南北。

所以,大清目前更有优势往东北移民。

弘历作为皇帝,自然就有必要趁着这个机会,特别是如今冰河气候好转,气温逐渐回升,抓紧移民,而不能真的等罗刹国也有能力这样做时再移民实边。

“我可以这样传话,但请贵国做好承受我们陛下雷霆之怒的准备!”

马洛夫一脸愤懑地从理藩院衙门走了出来。

在摄理藩院尚书事的庄亲王允禄向他宣达了弘历的圣谕后。

而马洛夫在接下来,也的确给俄罗斯国萨纳特衙门及托波尔城长官去了信,告知他们,清朝的皇帝的答复。

同时,马洛夫自己也踏上归国的路程。

按照昔日签订的条约,他是不能在京师常驻的,只能随商队来往一次。

马洛夫在离开时,也看见了络绎不绝去向关外的人流。

他为此在一脸愤懑的同时,也深深长叹了一声:“东方尼勘是真的多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