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诸天万界革命 > 第98章 为国选才

第98章 为国选才(1/2)

目录

吴笛肃然道:“立法之核心,在于明确,各级官员,非人民之主,而是由人民付出赋税所聘请,代为管理公共事务之‘公仆’!人民方是国家之主人!”

“公仆……”众人咀嚼着这个词,感受着其蕴含的颠覆性意义。

“既为公仆,”李一民接口,语气斩钉截铁,“则必须廉洁奉公,克己复礼!律法当明令:官员不得贪污受贿,分文皆不可取!不得吃拿卡要,丝毫不能沾!不能公器私用,权为民所赋!不能铺张浪费,民脂民膏当珍惜!此外,为绝贪腐之源,官员及其父母、兄弟、夫妻、儿女乃至三代以内血亲、姻亲,一律不得经商!亦不得在任何商号占干股、吃红利!当官,则绝经商之念;经商,则无入仕之途!此谓‘官商分离’!”

班超补充道:“各级官署,凡各项收入,如税赋、罚款,各项支出,如俸禄、工程款,均需按月张榜公示,明细条目,供全体人民监督核查。财政收支,一律透明于日光之下!”

这一系列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官员行为准则与监督机制,虽然让一些原本抱有“升官发财”想法的人心底一凉,但在冉闵的坚决支持和吴笛等人的力陈下,其基本原则被确立为未来法典的支柱。

会议从清晨持续到宫灯初上,各项关乎国本的律法原则终于初步敲定。虽然具体的律条编纂还需时日,但方向已然明确——一个以“人民”为基石,以民权制约官权,以教育开启民智,以科举广纳贤才,以法律保障公平的新体制,已在这邺城王宫之中,描绘出了清晰的蓝图。

冉闵站起身,望着殿外渐沉的暮色,又回望殿内这些目光坚定、充满开创热情的臣属,心潮澎湃。

“今日之议,所定非止律法,乃我大魏之魂,万世之基!诸卿皆为此基之奠基人!望我等同心协力,将此蓝图,化为现实,开创一个前所未有之清明盛世!”

群臣肃然躬身:“臣等必竭尽全力,助大王成就万世之业!”

新的理念,如同这初春的种子,播撒进了邺城的沃土,只待时光孕育,必将生长出参天大树,荫庇四方。一个属于“人民”的时代,正拉开它的序幕。

七月流火,本应是酷暑难当的时节,然而此时的邺城,却被一股无形的“仙灵之气”所笼罩,炎炎热气被化解于无形,只留下适宜的温度与澄澈的天空。但比这天气更“热”的,是冉魏政权颁布并即将举行的首次科举考试。

不分种族,无论胡汉!不分贫富,无论贵贱!不分职业,无论士农工商!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报名参试,一经录用,量才授职!

这石破天惊的诏令,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激起的波澜迅速席卷了整个冉魏疆域,乃至传到了江东和关中。无数怀才不遇者、志向远大者、身怀绝技者,如同百川归海,从四面八方涌向邺城。

一时间,邺城内外,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宽阔的朱雀大街被挤得水泄不通,各家客栈、酒肆早已爆满,连民居都租赁一空。操着各地口音的士子、穿着各族服饰的壮汉、面色黝黑的农夫、目光精明的工匠、甚至还有身配刀剑的游侠儿……形形色色的人汇聚于此。

有鲜卑武士与汉家书生在茶棚下争论兵法,有南方来的仕子好奇地打量着北方匠人展示的奇巧器械,有身着锦袍的富家子弟与布衣草鞋的寒门学子同住一屋,交流着对格物、水利的见解。达官贵人的车驾亦穿梭其间,或是送子弟参考,或是想亲眼见证这千古未有的盛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