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 第593章 朱元璋让位,百姓不知

第593章 朱元璋让位,百姓不知(2/2)

目录

所以这一日。

趁着陆羽来到宫内,带着含山、汝阳两位公主拜见惠妃郭氏、高丽妃韩氏的空闲,朱元璋便令身边大太监云奇将他唤来。

“陛下有何事?”

陆羽主动发问。

朱元璋摆了摆手,陆羽也就相对而坐。

他们翁婿二人不必讲那些君臣之礼。

“小子,你看看咱眼下还要不要继续坐在这天子的位子上?”

朱元璋开口便是重磅炸弹。

陆羽听后并未太惊讶,反而仔细思索过后,又打量了一下朱元璋的精神状况:“按陛下这年纪,恐怕至少都能活到九十岁。”

陆羽对医术也算了解。

“呵呵。”

朱元璋干巴巴一笑,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陆羽明显抓错了话题重点。

“咱不是让你来看咱还有多长岁数的,是商量商量这位子……也是时候该让’。再不来,标儿年岁也不小了,再不坐上这天子之位,成何体统?”

可话锋一转,朱元璋老大为难,愁绪满满地叹了口气,一把勾着陆羽的脖子,两人就凑在一起,开始商量这件国之大事。

“你小子也是。标儿都当着太子之位了,也不好好有个更进一步的心思,怎么这么一点进取心都没有?”

“都当了这么多年太子了,就不能再进一步,当当咱这位置?”

“他现在跟咱这位置就只差一个名分了,咱现在就想给他。”

朱元璋表露心意,脸上写满心事,那意思就差给朱标披上龙袍了。

陆羽听后苦笑一声,反而为朱标辩解了起来:“此事应当是怪陛下,而不该怪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既是臣子也是儿子,对待陛下您既是当做父亲,也是当做君王。

古往今来可曾有哪一个太子,巴巴的想要当着天子之位能够得到善终,有什么好下场?”

陆羽一开口。

朱元璋可就不爱听这话了。

他皱了一下眉,语气不善地说道:“咱不是这样的人,咱大明也不是之前的那些王朝。”

“话是这么说的,可太子府的属官、黄子澄,齐泰还有属臣无人敢提。只是由于陛下乃是开国天子,铁血手段。”

“而此事,太子殿下就更不好提了,”

“于私,您是一家之主,儿子怎能打父亲的主意?

除非父亲年迈昏聩、能力不足,这才无奈接过家中的顶梁柱。

可陛下洪武一朝,当今盛世已是压过那前朝乃至大唐贞观年间的无上风光,再加上陛下如今这般精神,太子殿下又怎么好意思提?”

“太过于冒然了。”

听着陆羽如此说法,朱元璋内心大概检讨了一下,随后一对眸子继续看向陆羽,朝她招了招手。

陆羽靠近些,朱元璋低声说道:“那你小子想想法子,咱不想待在宫里面了,咱想带着妹子微服私访,游遍大好山河。”

皇帝的话做不到的,但若是太上皇的话,那就没什么大问题。

朱元璋说出他的真正心思来。

陆羽鄙视地瞧了他一眼,朱元璋老脸不由得一僵。

皇帝是有着职责的,坐上这个位子起码要到达一个及格线,稍微优秀些的更要做出更大的功绩来。

在其位,谋其政,要为天下、为江山、为社稷、为黎明百姓负责任的。

手中的权力事大,不过却不能够私自妄为,可以小小的任性,但涉及国之大事,必须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为上才是。

否则朝野动荡,这朱家的江山也会不稳的。

朱元璋此时有些心虚,陆羽却是默默来了一句:“也就是陛下了,换作那大唐贞观年间,其太上皇不也一直幽禁宫内?

太上皇之名,还有着朝堂之上的众多旧臣,包括那李渊年间所收服的不少臣子,还有其背后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千年众多。

万一这太上皇有了起复之心,恐怕便是一朝之内双日同天了。

对于国本、对于天下可未必是一件好事。”

“放心,咱不会同标儿抢位子的,咱都做了这么多年,做的也都腻了,手中的权力不也全部都交给他了吗?”

朱元璋对此全不在意。

陆羽听后思忖片刻,才是点了点头:“那微臣竭尽全力先试上一试再说。”

朱元璋认同。

于是!

他们两人谈完话之后,这宫内也不知谁传出来的风声。

先是遍布六局一司,然后也化作一股飓风,袭击得洛阳新都四处,连寻常百姓、小贩也都知晓了个干净。

就差在大明日报的版面上刊登了,让天下的人全都知晓。

“听说了吗?陛下要让位于当今太子。”

“太子殿下能行吗?要知道陛下开国盛世,那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大明有当今的这般千秋景色,可都是陛下一人之功。”

“就算是先生圣贤这般的人物,也都是感念于陛下的功德,所以才前来投靠的。陛下如今若是退位,百姓怎么办?社稷怎么办?黎明苍生又怎么办?”

随着消息传出,天下民心竟然全都系在朱元璋一人身上。

虽然也有不少人在朱标,还有在陆羽身上,但是对于这大明洪武一朝的百姓而言,皇帝才是那个最大的功臣。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大多数的百姓居然质疑起了朱标的能力来,甚至隐约间并不乐意促成此事。

他们可不知道朱元璋早早的在两年前就开始不插手这朝中政务,两年以来一直都是由朱标管理着国家这么大的一个摊子的,就跟后来的永乐朝——

朱棣负责上马征战,真正管理着国事的而是他的长子朱高炽。

……

东宫,文华殿。

殿内,太子府的不少属臣听到这消息,一个个喜极而泣,双眼冒着泪光。

“太子殿下,终于可以即位了!陛下春秋鼎盛不假,可太子殿下操持国事,已有数载时光,足够了。”

“陛下仁德!比之汉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