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 第594章 家事国事,父子相谈

第594章 家事国事,父子相谈(1/2)

目录

太子府内的一众属臣们,弹冠相庆,满面笑容,个个喜悦难掩。

可太子府的主人、当朝监国太子朱标却皱起眉头,目中掠过一道道思绪。

哪怕此事是从宫里面传出来的,可他真的做好了这个准备吗?

换作其他朝代的太子,早已是欣喜若狂,可他朱标却如履薄冰,倒不是认为这是父皇的试探,而是另有考量。

在这洪武一朝,于朱标而言,天子之位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从小到大,父皇母后,包括一众兄弟,皆都认为这位置非他莫属,哪怕暗地里有人存着别的龌龊心思,面上也无人敢同他争抢。

奉天殿内的一众朝臣,几乎也全都站在他这一边,武将勋贵更是皆以他为首。

所以在这洪武一朝,这天子之位早就归属他朱标,只是看他何时来拿而已。

所以对待这本就能得到的东西,朱标的反应平平无奇。

毕竟此刻的他,距离天子之位就只差那么一个名义罢了。

“不行,得去找父皇、还有母后一趟。”

朱标内心暗暗思索,随后起身,在一众属臣略显惊讶的目光中,走进了皇宫大内。

到了御花园之处,看着周围被开垦的土壤,如今也长出了不少嫩绿的芽儿,长势喜人。

种的也只是土豆、番薯,还有玉米这些植物。

这些既是大明祥瑞,在宫里面也该时时刻刻谨记。

甚至朱元璋也都有意让朱家每一代的皇族中人都来种种,体恤农民的艰辛。

唯有如此,才能够对国朝有益,对社稷有益,而不至于成为纨绔浪荡子弟。

见到朱标身影,朱元璋并不觉得意外。

他招了招手:“来了?”

“是,父皇。”

朱标躬身上前,面露思索,在朱元璋的示意下,这才缓缓落座。

“怎么,还有什么顾虑吗?”

朱元璋看向朱标,耐着性子问道。

朱标监国已有数载时光,监国期间未曾出现什么大事,一直以来将国事安排得极为妥帖,甚至在诸多大臣的配合下,连他朱元璋也都自愧不如,将来隐隐有超过他的势头。

至少在治国一道上,已然不是他这上了年纪的老翁能够媲美的了。

也正是基于此番考虑,朱元璋才主动提出了这一想法。

“儿臣只是在想,我朱家的家事便是国事。

儿臣在想,父皇如今身子依旧康健,儿子其实并不着急。”

朱标来的路上想了许多,到了此刻才将他的心声徐徐说出。

“标儿的心思,为父大概能知晓。

也正因为如此,才要将这位置尽快传到你的手上去,你该迈出这一步了。”

朱元璋眼中满是舐犊情深,看着面前近在咫尺的朱标,缓缓说道。

朱标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下来。

之后,朱元璋领着朱标,继续挖着地里的杂草。

父子二人身为大明最尊贵的人,此刻却好似地里的老农一般,毫不在意身上的华服,只在意地里的粮食。

民以食为天,这话在他们心中分量极重。

当朱标从深宫之内离开,回到太子府时,这消息也早已传到了太子妃常氏的耳朵里。

常氏面对朱标,眉头紧锁,一脸沉吟。

这样的朱标。

她并未主动宽慰,也没开口说什么。

在这特殊又敏感的时期。

她这个太子妃最好不要多言,否则极容易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

这一夜就这么过去了。

待到第二日,朱标没有去文华殿、武英殿,而是径直来到了陆羽面前。

他先是深深一揖,工部之处的所有官员见了太子殿下的身影,眼神个个复杂难明。

毕竟在众人眼里,恐怕再过不久,眼前的太子朱标就该是未来大明的天子了。

朱标如今的年岁也已不小,就算由于养生之法的推广身体尚可,可究竟能活到何年,终究是个未知数。

“自己怎么想的,便就怎么去做。

这种国之大事、帝王之事,不该来问我,该来问你自己。

如今我大明有陛下,有我,还有这群臣百官,皆都能辅佐于你,你还有什么好怕的?”

陆羽在工部之内,并非在大庭广众之下,而是带朱标来到他的办公之处,轻声询问。

“儿臣只是在想,若是当真坐上了那个位子,肩上扛负的这份责任,是否能比父皇做得更好?”

朱标来的路上想了许多,到了此刻才将心声说出。

“你已经在做了,不是吗?”

陆羽一针见血地说道。

自古以来,国朝之事并非帝王一人之力就能轻易改变。

很多时候,哪怕是那高高在上的天子,也都不得不因此妥协。

就算是朱元璋这开国天子又如何?

面对许多国之大事。

他也照样只能妥协,唯有如此才能换来大局的稳妥。

也就是朱元璋是开国天子,所以妥协得较少而已。

而朱标身为既定的天子,比起朱元璋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是时候该踏出那一步了,去。”

陆羽作为先生,对朱标这学生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如此。

“学生谨记。”

朱标将万般言语全部藏于心头,最后郑重地看着陆羽,深深一揖,“定不会辜负先生所望,定不会辜负我大明万万子民所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