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要走一条研发新路(2/2)
在一次关于新型雷达方案的激烈争论中,面对保守的“逐步改进”观点,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能总想着吃第十个馒头饱了,就觉得前九个馒头是浪费!单纯的研发老路已经走到头了,必须敢于跨越,哪怕冒点风险,也要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去攻关!出了问题,我来负责!”
他的这种担当和远见,逐渐感染了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
大家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大校处长,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有着清晰技术判断力和强烈使命感的“内行”。
在忙碌的间隙,陈江也会和吴哲通个电话。
吴哲在电话里告诉他,大家对海军即将列装的新装备项目都很期待。
他还半开玩笑地说:“陈江,赶紧的,我的现代级就等着你的新雷达和新垂发呢!”
陈江笑着回答:“放心吧,好东西肯定会有的,到时候只会出现海军军官不够用的情况。不过,你得把舰员和军官给我带好了,别到时候新装备新军舰有了,在骨干上掉了链子!”
在陈江的大力推动下,海军的军备研发终于驶上了快车道,不过他对空军装备也是十分留意的,多次听取过空军新型战机的研发,特别是“卡脖子”的发动机技术。
al-31f发动机是从毛熊国那里购买的,用空军试飞员的话来说,这种发动机虽然贵的离谱,但做工十分粗糙,故障率极高,保养维护成本大,最要命的是使用寿命远低于西方同类产品。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是我们极为金贵的“宝贝”,原因在于想要同样推力的矢量发动机,全世界只有这个能搞到,其它比如漂亮国,那是连谈都懒得谈,给多少钱都不愿意卖。
而自己研发的太行发动机,总是不尽如人意,可靠性还不如这个,这如何给即将服役的新型战斗机使用
陈江带了专家团队亲赴现场,一起发现并研究问题,从细节入手,从材料入手,一点一点的抠问题,他就不信了,这个问题会难倒我们!
不过最令他欣慰的是空警-2000投入使用后表现不错,它可是是集情报探测、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电子对抗、信息传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电子信息装备,是国土防空中增强低空、超低空预警探测和空中指挥引导能力的重要手段。
而且新装备“平衡木”预警机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之中,这标志着我国的空中预警能力得到了质变。
有了这个东西,配合地面上的防空导弹部队,保卫祖国的领空能力就大为加强。
三大军种中,陆军的意见肯定是最大的。
因为研发重点的转移,使得陆军的新装备只能“缓一缓”。
当陈江回到他昔日的老部队——c旅的时候,旅长龙凯峰还是热情的接待了他。
老部队虽然装备上没什么改变,但作战方式更加现代化和信息化,特别是数字化装备多了不少,让整支部队朝气蓬勃,这让陈江倍感欣慰。
不过谈到装备的问题,c旅是精锐部队,自然能得到优先保障,一些从其他部队抽调过来的军官则是坦言,目前国内还有不少老旧的坦克装备没有被淘汰掉,甚至还有一部分部队使用的仍然是八一杠自动步枪。
这方面陈江也很无奈,因为陆军的换装费用极高,全国百把万陆军,一下子都换成新型装备需要多少钱这个根本不现实,只能分批次有侧重的加以解决。
而且据他所知,今后这种纯火力和装甲致胜的主战坦克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甚至70吨以上的主战坦克受限于地形和交通条件,在未来会被逐步淘汰,融合了高科技的中型坦克才是未来陆军的主角。
所以他对于这些情况,只能是了解一下,短期内他是没办法解决的。
“需要大力发展无人机技术,尤其是充分利用民用无人机科技成果,在此基础上,加快对军用小型无人机的研究与探索,还有机器狗等装备,这方面的投入小,但见效快,值得一试。”
陈江在c旅的时候,依旧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无人机和无人地面平台,确实是改变未来地面战场规则的关键之一。”龙凯峰旅长对陈江的观点表示赞同,“我们旅的各营都已经组建了无人机分队,主要使用一些民用改装型号进行战术侦察和校射训练,效果非常不错。就是续航、抗干扰和载荷方面还比较欠缺。”
“这就是下一步要攻关的方向。”陈江接过话头,“总装这边已经注意到这个趋势,正在筹划立项,重点发展中小型察打一体化无人机、蜂群无人机技术以及伴随步兵的无人地面车辆。这些装备技术门槛相对主战装备较低,我国在民用无人机领域又有全球领先的优势,完全有可能实现快速突破和低成本大量装备,优先配发给像c旅这样的重点部队进行实战化检验。”
听到这里,龙凯峰眼中放光:“那太好了!如果能实现,那么我们营一级部队的侦察、火力打击和巷战能力都能再上一个大台阶!这可比等新坦克、新步战车要现实得多,也更快!”
“没错,这就是‘非对称’发展的思路。在主战装备换装周期长、成本高的情况下,先用这些‘战力倍增器’把现有装备体系的潜力挖到极致。”陈江肯定道,“龙旅长,你们可以先摸索战术战法,拿出需求报告和试用反馈,我这边的项目论证和推进就更有底气。”
这次回老部队,让陈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陆军的装备更新不能只盯着“大件”,必须另辟蹊径,走一条智能化、无人化、信息化的“轻骑兵”路线,快速形成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