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35(1/2)
杜甫的作品
2)《兵车行》
原诗: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户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释义:
这是反对唐玄宗黩武战争的一首政治讽刺诗,也是杜甫最早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可能作于751年。
《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记唐玄宗天宝十载,“夏,四月,壬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打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进军至西洱河,与南诏王战,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战功。……
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旧制,百姓有勋者免征役,时调兵既多,国忠奏先取高勋。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有人认为诗即为此事而作。也有人说,诗中征夫所述往事和所诉的时事,都属与吐蕃交兵的情况。
唐朝战争十分频繁,抽丁拉夫,生离死别的情形,也就成为极普通的现象。因此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不一定为某一历史事实所局限。
全诗分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第二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由于是客观的具体的描写,读后如身临其境,分外亲切,所以感染力极大。
译文(参考):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弩备在腰。
爹娘妻儿齐相送,尘埃弥漫咸阳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