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277章 池中之物

第277章 池中之物(2/2)

目录

目光扫过营中往来的清军将士,他们腰间挎着制式统一的火枪,灰绿色军装轻便却显坚固,连巡逻的兵卒都步履沉稳,透着一股令行禁止的锐气。

联想到暹罗军中老旧的刀矛、稀疏的火器,还有波隆摩阁只知压榨百姓却不整饬军备的模样。

郑信心头忽然沉了沉,大清有这般强兵利器,又懂治理百姓、稳固后方,若将来与暹罗再起争端,仅凭暹罗那点家底,怕是连抵挡的余地都没有。

洞里萨湖一战的溃败还历历在目,如今见了清军真正的实力,他更觉暹罗的前途渺茫。

张煌见他神色凝重,拍了拍他的肩。

“郑兄不必介怀。胜败本是兵家常事,往后你跟着咱们,这些军械的用法、操练的法子,都能慢慢学。”

郑信回过神,压下心头对暹罗的担忧,望着那些沉默矗立的火炮,又看向张煌。

“张兄说得是。能入此军,是郑信之幸。”

郑信到第43师履职的头几日,营中不服的声浪便没断过。

步兵旅旅长李锐是阵亡副师长陈西山的旧部,操练时见郑信过来巡查,故意把火枪往地上一摔,扯着嗓子抱怨。

“打输了的人倒能当上司,咱们跟着陈师长出生入死,反倒没个盼头!”这话像颗火星,瞬间点燃了周围士兵的情绪,窃窃私语里满是“手下败将”“走了狗运”的嘲讽。

郑信没急着辩解,只蹲下身捡起火枪,抬手检查枪膛、校准准星,动作利落得让起哄的士兵渐渐闭了嘴。

等队列休整时,他走到校场中央的靶场,对李锐说。

“李旅长说麾下士兵一百步十发能中六发,敢不敢比一比?”

李锐梗着脖子应下,可当郑信站在一百五十步外,抬手连开十枪,九发正中靶心、最后一枪穿透靶木时,全场彻底静了。

“不是我枪法好,是练得法。”郑信放下枪,捡起树枝在地上画开阵型,“暹罗军在水网、山地里打游击有一套……”

郑信结合诗梳风的河道地形,调整了清军原有的巡逻路线,连老兵都忍不住凑过来听。

接下来几日,郑信亲自带训,教士兵快速装填火枪的技巧,演示如何在移动中保持射击精度,还设计出“水陆配合”的警戒方案——水师沿河道巡逻,步兵在沿岸设隐蔽哨,一旦发现暹罗残兵踪迹,能立刻形成合围。

不过半月,营里再没人提“败将”二字,士兵见了他,都恭恭敬敬地喊“副师长”,连李锐都主动来请教战术。

没过多久,第八集团军下达作战任务,清剿柬埔寨境内残存的暹罗势力,重点拿下洞里萨湖北部的三隆城、勒塞通、暹粒城等据点。

这些小城卡在水运要道上,暹罗残兵靠着河道运粮,硬是在清军击溃主力后撑了月余。

张煌将舆图推给郑信:“你熟悉暹罗军的路数,这差事交给你,我放心。”

郑信指尖在舆图上划过,眉头微蹙,思索片刻,便定下计策。

郑信指尖沿着舆图上的河道细细划过,眉头微蹙着思忖片刻,很快理出了作战顺序。

先打三隆城,用水师封锁河道断它粮道,再派步兵佯攻诱敌出城,拿下三隆后立刻转兵勒塞通,最后对付暹粒城——打算用“围而不打”的法子磨掉守军锐气,再趁夜里从水路突袭破城。

次日清晨,郑信率部出发。

抵达三隆城外,郑信让将士寻来几艘商船,依着暹罗商船的样式伪装停当,便令船工放缓船速,慢悠悠朝着码头漂去。

岸上守兵探身望了望,见船身样式、挂的旗号都与暹罗商船无异,果然没起半分疑心。

直到伪装的商船抵近码头,舱内火炮骤然轰鸣,铁弹呼啸着砸向岸边,码头的木棚瞬间被掀得粉碎,守兵这才惊觉不对,却已来不及应对。

短短半个多月,三座据点相继拿下,洞里萨湖北部的暹罗残兵被清剿干净。

消息传回诗梳风,张煌正对着舆图琢磨后续布防,见传令兵掀帘而入,脸上还带着未散的喜色,便知事已成。

待听完“三城皆破,残兵尽剿”的回报,他猛地一拍案几,起身时带得案上茶杯都晃了晃,朗声笑起来。

“好个郑信!我就说他不是池中之物,半月功夫竟真把这几块硬骨头啃下来了!”

一旁的李闯也凑趣:“郑师长用兵是真巧,三隆城佯攻诱敌,勒塞通趁夜奇袭,到了暹粒又改了围势,硬是没费多少力气就破了城,麾下将士传回的战报里,都夸他‘料敌如神’呢。”

张煌笑着摆手,眼里却满是赞许。

“不是料敌如神,是他真懂暹罗军——知道他们粮道依赖水路,就先断粮,知道守城的多是临时拼凑的残兵,锐气易散,就用‘围而不打’耗着,这法子换旁人来,未必能这么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