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辛弃疾主导的北伐大业(2/2)
“北伐中原,一举灭金……时机正在成熟。”韩牧心中笃定。他一路布局,推动大宋中兴,整军经武,最终目标便是天下一统。
对他而言,身为修真者,拥有漫长的岁月,足以耐心地看着这个王朝在他铺设的轨道上,一步步走向强盛。
思绪既定,韩牧简单收拾,便悠然出门,朝着皇城方向行去。他并未乘坐车轿,只是看似闲庭信步,但身形飘忽,速度极快,寻常人只觉一道紫影掠过,看不清具体模样。
很快,巍峨的皇城宫门已在眼前。守卫宫门的禁军士兵远远看到那袭熟悉的紫色道袍,立刻神情一肃,眼中流露出无比的敬畏与崇拜。一人独闯三万叛军大营,阵斩逆首李近功、何从良的事迹,早已传遍临安,韩牧在这些军人心中,几乎是战神般的存在。更遑论他国师的尊贵身份,以及深得韩相、辛枢相器重的传闻。
“快快打开宫门!恭迎国师!”守卫军官毫不犹豫,立刻高声下令。
沉重的宫门缓缓开启,韩牧对着守卫们微微颔首,身影一闪,便已进入皇城之内。
皇城内,官署林立。中书门下(政事堂)与枢密院分列东西,被称为“东府”、“西府”,共同构成大宋王朝的最高权力核心,加上主管财政的三司,便是大宋独有的“二府三司”制度。
韩牧径直走向西面的枢密院。沿途遇上不少官员,无论是身着低品级绿袍的寻常官吏,还是身着高品级红袍、紫袍的重臣,见到韩牧,无不纷纷避让道旁,恭敬地行礼问候。韩牧只是淡淡回应,脚步不停。
来到枢密院门口,守卫更是肃然敬礼,无人敢拦。韩牧长驱直入,循着声音来到正中的议事大堂。
还未进入,便已听到里面传来沉着的讨论声。踏入大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几乎占据半个厅堂的巨型军事沙盘。
沙盘上山川起伏,河流蜿蜒,城池星罗棋布。上面插满了密密麻麻、颜色各异的小旗,分别代表宋、金、蒙古、西夏、大理、吐蕃等各方势力,其兵力部署、疆域界限,一目了然。
辛弃疾正站在沙盘的主位,凝神听着身旁将领的陈述。他今日依旧一身紫袍,身形魁梧,气势逼人。他第一时间察觉到韩牧的到来,立刻中断了话语,转身抱拳,脸上露出笑容:“韩小友来了!快请!”
辛弃疾身旁,肃立着三位身披精致甲胄、气息彪悍的将领。
韩牧目光扫过,认得这三人正是统领大宋中央禁军的最高指挥官——“三衙”长官:殿前司都指挥使董夫戈,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王明浩,以及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徐彬文。
三位高级将领见到韩牧,同样不敢怠慢,齐齐抱拳,微微躬身行礼:“末将参见国师!”三人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的干脆与发自内心的敬重。
韩牧那日的无敌英姿,早已折服了这些军中悍将。
韩牧拱手还礼,目光随即被那巨大的沙盘深深吸引。
他缓步走到沙盘前,俯瞰着这片浓缩的万里江山。黄河、长江、秦岭、淮水……故国山河仿佛尽在指尖。金国的腹地、边境的堡垒、蒙古铁骑活动的区域、西夏的疆域、大理的山水、吐蕃的高原……各方势力的态势在这沙盘上直观呈现。
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最高军事会议,即将在这沙盘前展开。而韩牧,作为超然于朝堂却又深度参与其中的国师,也将是这场会议最重要的旁听者和影响者之一。
韩牧的目光锐利,仿佛已穿透沙盘,看到了未来铁马冰河、烽火连天的北伐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