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 第686章 韩牧、李师婉、唐怜儿、段清洛畅游临安

第686章 韩牧、李师婉、唐怜儿、段清洛畅游临安(2/2)

目录

唐怜儿闻言顿时紧张起来,手中的糖画都忘了吃。段清洛却依然平静,只轻声道:“他们的脚步很轻,呼吸匀长,都是练家子。”

韩牧赞赏地看了段清洛一眼,随即笑道:“不必担心,既然允诺陪你们游玩,自然不会让这些琐事扰了兴致。我知道丰乐楼旁有家小店,做的蟹酿橙是一绝,这个时节正好品尝。”

四人绕过丰乐楼正门,拐进一条稍窄的巷子。没走多远,便见一家雅致小店临水而建,门前悬着两盏橘色灯笼,上书“橙舍”二字。店堂不大,却坐满了食客,空气中弥漫着橙香与酒香交织的独特气息。

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人,见韩牧一行进来,赶忙迎上:“客官来得巧,刚好还剩一桌临窗的位置。”引他们到窗边坐下,又推荐了几样招牌菜:“蟹酿橙、橙香炙肉、橙酪,都是小店的特色,这个时节最宜品尝。”

等待上菜时,唐怜儿倚窗望去,但见窗外河渠蜿蜒,数艘画舫悠然滑过,船桨荡起粼粼波光。

更远处,西湖烟波浩渺,雷峰塔影依稀可见。她不禁感叹:“难怪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般景致,真是画中也难寻。”

段清洛却注意到窗外巷子里有个卖艺的杂耍班子,一个红衣少女正在表演顶碗,碗越叠越高,围观人群不时发出喝彩。她看得入神,连店家上菜都没有察觉。

“来,尝尝这个,”韩牧将一盅蟹酿橙推到段清洛面前,“临安一绝。”又为每人斟上一杯橙香酒,“这是店家自酿的,酒性温和,不易醉人。”

李师婉细细品味着蟹酿橙,忽然道:“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山东老家,爹爹也会用山间野橙做些点心。”她眼中掠过一丝怀念。

唐怜儿塞了满口炙肉,段清洛也品尝着临安小吃。

韩牧微笑听着她们交谈,目光却不经意地扫过店外。那两个跟踪者果然守在巷口,装作闲聊的样子,却不时向店内张望。他心下明了:韩侂胄虽然平息了流言,但对可能知晓内情的人仍然保持警惕。

酒过三巡,窗外忽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丝敲打着青瓦,在河面上激起无数涟漪。画舫纷纷撑起彩绸篷盖,远远望去,好似一朵朵浮动的花。店家和伙计忙着支起雨篷,收拢临窗的竹帘。

唐怜儿叹道:“真不巧,偏赶上下雨。”

段清洛却伸手接住檐下滴落的雨水,轻声道:“天山很少下雨,多是下雪。雪花一片一片,安静得很,不像雨这样热闹。”

李师婉望着窗外的雨幕,忽然提议:“韩大哥,雨中游西湖,想必别有一番风味。”

这个主意得到了众人的响应。韩牧向店家买了两把油纸伞——一把青竹柄的给自己,另一把绘着桃花的给了三位姑娘。四人挤在伞下,沿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向西湖行去。

雨中的西湖果然与平日不同。湖面烟雨朦胧,苏堤杨柳如烟,远山层峦若隐若现。游人大都避雨去了,只剩下零星几个披蓑戴笠的渔人,驾着小舟在湖心撒网。天地间仿佛只剩雨声、桨声,和远处南屏山传来的隐约钟声。

他们沿着白堤漫步,唐怜儿忽然指着前方一座亭子:“我们去那里避避雨吧!”

亭子已然有些年头,匾额上题着“望湖亭”三字。亭中空无一人,石桌上还留着不知哪位游人遗落的一卷诗稿。

韩牧拾起展开,但见上面用工楷写着:“十里垂波洗碧空,六桥烟柳锁朦胧。莺啼苏堤春晓处,荷卷新叶淡摇风。青山遥映楼台外,画舫轻移镜月中。何人解忆西湖景,半在烟霞半在虹。”

“好诗!”李师婉赞道,“寥寥数句,道尽西湖美景。”

唐怜儿瞧着亭中石桌上摆着的棋局纵横交错,棋盘上黑子白子星星点点,显然棋局还没有下完。

“有道是人生如棋,你们看,这棋盘就像人生一般,每一个棋子就如同是不同命运的人。”

段清洛安静地听着,忽然开口:“我在天山时,常听祖爷爷说,天下如棋局,众生如棋子。但总有人不愿做棋子,想要做弈棋之人。”

韩牧深深看她一眼:“段前辈自然见识非凡。的确,不仅仅在这临安城中,在整个天下,每个人都在下一盘看不见的棋。只是有的人自知,有的人不自知罢了。”

雨渐渐小了,夕阳从云层缝隙中透出金光,将湖面染成一片瑰丽的橙红。雷峰塔在夕照中格外醒目,塔顶铜铃随风作响,清音远播。

唐怜儿忽然指着湖对岸:“你们看,好多河灯!”

但见湖滨一带,不知何时已然亮起无数灯笼,犹如星河落地。更有许多莲花灯漂浮在水面上,随波荡漾,美不胜收。

韩牧解释道:“瞧着这些灯的装扮,想必是哪个大户人家在办水陆法会,超度亡灵。我们过去看看也无妨。”

沿着苏堤走向对岸,越是临近,越是能听到梵唱声声。

一座临时搭建的水陆道场设在湖边,数十位僧人正在诵经。许多百姓围在周围,有的双手合十默祷,有的将写有亲人名讳的莲花灯放入湖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