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 第687章 大宋三文豪再聚首 上

第687章 大宋三文豪再聚首 上(1/2)

目录

夜色如墨,临安城却未沉睡。御街两侧,花灯如昼,蜿蜒如一条流光溢彩的长龙,将这座帝都的繁华勾勒得淋漓尽致。

韩牧一袭紫色道袍,行走在光影交错之间,身侧是三位风姿各异的女子——李师婉的灵秀、唐怜儿的明媚、段清洛的温婉,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韩大哥,你看那盏走马灯,画的是不是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唐怜儿扯了扯韩牧的衣袖,指着不远处一盏精巧的花灯,眼中闪着雀跃的光。

韩牧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含笑点头:“正是。临安的花灯匠人手艺堪称一绝,不仅形制精巧,更善将市井传说、话本故事绘于其上,活灵活现。”

段清洛轻声接话,带着几分江南软语的口音:“听闻今年为贺收复山东,各家灯铺更是铆足了劲,比往年又盛大许多。”

李师婉则目光流转,扫过熙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货摊,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显然也沉浸在这太平盛世的烟火气里。

四人沿着御街缓步前行,笑语晏晏,周遭是鼎沸的人声、小贩的吆喝、以及灯烛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

正当韩牧欲为她们解说一旁灯楼上悬挂的巨型鳌山灯时,一道清朗而略带沙哑的声音,穿透了这片喧嚣,精准地落入他耳中:

“韩小友,许久不见,一向可好?”

韩牧脚步一顿,这声音……他倏然回首,目光如电般扫向人群。

只见人流稍稀处,一人牵马而立。那人身着寻常文士袍服,却掩不住满身风尘,眉宇间带着长途跋涉的倦色,但一双眼睛却依旧明亮有神,正捋着胡须,含笑望着他。

“杨公!”韩牧眼中霎时迸出惊喜,当即抱拳行礼,“竟在此处遇见您!前次与上回抵达临安,皆未能拜会,只听闻您出任三司使后便大力整顿财政,后又亲赴南方督办赋税,政务繁剧,怎如此快便返回临安了?”

来人正是有“诚斋先生”之谓的杨万里。他虽官拜计相,掌一国钱粮,此刻却更像一位风尘仆仆的旅人。

杨万里笑了笑,他拍了拍身旁骏马的脖颈,朗声笑道:“诸事稍定,便兼程赶回。方才入城,便听得满城都在传扬韩小友的事迹,单人匹马,擒杀逆首,解我临安倒悬之危,真壮士也!老夫与有荣焉!”

“杨公过誉,不过是恰逢其会,尽了绵力而已,实乃份内之事,不敢当此盛赞。”韩牧谦逊一笑,随即侧身,向面露好奇的唐怜儿与段清洛介绍道。

“怜儿,清洛,快来见过杨公。杨公不仅是我大宋计相,总领全国财政赋税,更是当今文坛泰斗,诗文章句,忧国忧民,与翰林学士陆公放翁、枢密使辛公稼轩,皆是并峙于世的文豪巨擘。”

唐怜儿与段清洛闻言,不敢怠慢,当即敛衽行礼,口称:“见过杨计相。”姿态恭谨,落落大方。

李师婉此前曾随父亲见过杨万里,此刻亦微笑见礼:“杨世公安好。”

杨万里目光温和地扫过三女,对韩牧笑道:“一别两年,韩小友风采更胜往昔。忆昔丰乐楼头,与你、稼轩老弟、放翁老兄四人一道论诗饮酒,纵谈天下事,恍如昨日。不想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两度春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