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带着赵扩回天山绝境(1/2)
夜色如墨,临安郊外别院的静谧被骤然打破,并非刀兵之声,而是一股无形的磅礴之力托举着两条身影,无声无息地刺入厚重的云层。
皇帝赵扩只觉耳边风声呼啸,脚下的屋舍、田埂、树林急速缩小,化为模糊不清的墨块,转瞬便被流动的云雾遮蔽。
他的心脏剧烈跳动,并非全因恐惧,更多是难以言喻的震撼。他修道两年,全真心法玄奥非常,他自忖资质平庸,日夜苦修不辍,也才将将摸到二流高手的门槛,于凡人已是难得,但距离传说中摘星拿月、飞天遁地的境界,何止万里之遥。
可此刻,他的老师韩牧,正以一股精纯柔和的真气裹挟着他,宛若一只巨鹰,携着雏鸟,直上九霄!
夜空中,凛冽的罡风扑面而来,却被他周身那层淡薄却坚韧无比的真气护罩轻易排开,只余下清凉湿润的云雾气息。
赵扩低头,脚下是万丈虚空,云海在月辉下铺陈开一片银白色的渺茫世界,偶尔云隙间能瞥见人间大地的轮廓,山河如画,却已微缩如沙盘模型。
他紧紧抓着韩牧的衣袖,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但眼中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亮。
“老师……”风声太大,他不得不提高声音,“您竟能腾云驾雾,翱翔九天!这……这是仙家手段!莫非,这世间,真有长生不死、逍遥天地间的仙人存在?”
韩牧侧头看他。
这位学生、他曾效忠的君王,脸上的惊愕与渴望交织,那是一种源于生命本能对超越极限的向往。
他很清楚,赵扩的武学天赋实在一般,根骨并非上乘,若非凭借帝王心性与这两年来的彻底放下、专心致志,连二流境界也难达到。但他一心向道的心志之坚,却远超常人。
如今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这等超越凡俗想象的神通,那颗向道之心必然炽热如火,求仙之念再也无法抑制。
韩牧的声音平稳,穿透风声,清晰传入赵扩耳中:“官家,宇宙浩瀚,大道无穷。世间之事,孰能断言其必有,或必无?”
“凡人见蜉蝣朝生暮死,以为天地永恒不变,却不知自身在更高存在眼中,亦与蜉蝣无异。能与否,存与否,皆在机缘与求索之间。”
他顿了顿,继续道:“您能摒弃九五之尊的荣华,甘愿清修苦熬,此心已近乎‘无欲无求’之道基。红尘浊浪,最是磨损道心。这便是贫道决意送您前往天山绝境之故。
天山绝境位于世界屋脊,人迹罕至,灵气充沛远胜江南繁华之地,更兼与世隔绝,正合潜修。在那里,陛下无需再为凡尘俗务所扰,只需一心体悟天道,打磨真气,假以时日,必能有所成就,窥见更为广阔的天地。”
赵扩闻言,眼中光芒大盛,之前的些许惶恐被巨大的喜悦和期待取代。他望着脚下飞速掠过的苍茫大地,激动道:“老师教诲,学生必定铭记于心!若能得窥大道,便是终生困守雪山绝壁,亦甘之如饴!朕……不,弟子定然潜心修行,绝不辜负老师再造之恩!”
韩牧微微颔首,不再多言,催动真元,速度再增几分,化作一道流光,向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赵扩在真气护佑下,渐渐适应了这高速飞行。
他贪婪地俯瞰着脚下壮丽的山河。这是他第一次以如此视角审视他的江山。巍峨群山如龙蛇蜿蜒,奔腾大江如银带闪烁,沃野千里,城郭如棋。
他生于深宫,长于临安,三十载岁月,大半禁锢在那方寸宫墙之内,即便登基为帝,亦被困在更大的名为“皇宫”和“朝堂”的囚笼中,终日与奏章、权谋、忧患为伴,何曾有过此刻这般超然物外、翱翔天宇的自在与畅快?
一种莫名的感慨涌上心头。与这亘古存在的壮丽山河相比,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帝王的权柄又何其渺小。
他过去的三十年,仿佛只是一场匆忙而压抑的梦。而此刻,挣脱了那一切束缚,迎着扑面的流云罡风,他才真正感觉到了一种“活着”的淋漓尽致,一种触摸天地脉搏的悸动。
就在韩牧携赵扩飞跃万水千山,奔赴那渺远天山之际,临安城外的叛军大营,已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主帅李近功与副帅何从良被一个少年道士直接毙杀于中军大帐内,最初的不安逐渐演变成恐慌。当越来越多的亲兵听到主帅看到中军大帐前发现两具扭曲破碎、死不瞑目的尸体时,消息如同野火般瞬间烧遍了整个大营。
主将暴毙!群龙无首!
恐慌如同瘟疫蔓延。各级将官失去了指挥核心,有的想集结部队为帅报仇,有的想立刻率部溃散,更多的士卒则茫然无措,拥挤喧哗,整个大营如同炸开的蚁窝,火把杂乱无章地晃动,人声鼎沸,却毫无秩序可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