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 > 第358章

第358章(1/2)

目录

他这番话说得极为漂亮,既强调了自己发现粮种的功劳,又坦然承认了在具体政务上的不足,其实最主要的是,将决策权和主导权恭敬地交还给了皇帝和现有的、资历深厚的官僚体系,姿态放得很低。

这高产粮种后续的分配和推广,涉及的利益纠葛、地方博弈超级复杂,他谢清风就一个毫无根基的新晋伯爵,若真不知天高地厚地指手画脚,那才是取祸之道。

这番以退为进的表态,让前方的邵鸿裕目光微动,深深看了他一眼。

而殿内不少原本因他骤得恩宠而心存芥蒂的老臣,闻言神色也缓和了不少。这小子,倒还懂些分寸,知道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

萧云舒沉吟片刻,终是颔首:“丰裕伯过谦了。你能献此祥瑞,已是奇功。至于后续推广细则,确需老成谋国之人仔细斟酌。”他转而看向内阁首辅及户部、司农寺的主官,“便由内阁牵头,户部、司农寺详细议定章程,尽快呈报于朕。”

“臣等遵旨!”被点到的几位重臣立刻出列领命。

谢清风悄然退回班列,垂眸敛目,这土豆种带来的风暴才刚刚开始,他已将自己置于了功劳的顶峰,此刻最需要的不是继续锐进,而是沉潜下来,避开那即将因利益分配而掀起的惊涛骇浪。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次朝会是绝对不可能将后续的事情都敲定下来的,谢清风觉得按照圣元朝这些官员们的尿性,围绕着这高产粮种的分配、推广权限、资源调拨以及后续可能的政绩考核,估计得在六部衙门和内阁之间扯皮扯上两三个月。

这些官员,固然多以自身及背后派系的利益为导向,相互倾轧和争权夺利是常态。但能从那千军万马独木桥的科举中厮杀出来的,绝非庸碌之辈,他们或许贪婪,或许保守,或许善于钻营,但绝大多数人心中都还是明白“民为邦本”的道理。

利民的事情,他们绝对会做。尤其是在陛下明确表态且此事关乎重大国计民生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愚蠢到直接跳出来反对。但具体怎么做,由谁主导,利益如何划分,功劳归谁,这其中可供周旋博弈甚至下绊子的空间就太大了。

谢清风认为只要最终的结果大体上利于百姓就行,过程如何曲折,他并不在意。

朝堂上的风波,暂时与他无关了,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今日大臣们一直讨论到很晚才散朝,谢清风刚走出宫门,还没来得及细想朝堂上的风波如何收尾,就见太监总管提着宫灯快步追了上来,躬身道:“丰裕伯留步,陛下有旨,请您即刻前往御花园偏殿,另有要事相商。”

他心里虽疑惑却也不敢耽搁,跟着太监转身回了宫。

御花园偏殿内,烛火通明,萧云舒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翻着一本奏折,见他进来便放下奏折,笑着招手道:“清风,过来坐,朕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