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诸将扬威破胡尘,三军奏凯定边关(2/2)
这场战役从清晨持续到正午,最终以唐军大获全胜告终。战后清点,斩首一千余级,俘获战马两千匹。洮水为之染红,三日方清。
九月壬寅,恒山南麓秋色正浓。定州总管双士洛站在山岗上,远眺着山脚下突厥部落的营帐。
“总管,这是颉利可汗的堂弟阿史那毕设的部落。”副将低声禀报,“约有骑兵八千,正在此休整。”
双士洛沉吟片刻:“敌军数量虽众,但连日行军,必然疲惫。我军以逸待劳,正当出击。”
这位以勇武着称的将领,当即制定了夜袭计划。他亲自挑选三千精兵,人人白布缠臂以为识别,乘着夜色悄悄下山。
子时三刻,突厥大营一片寂静。连续多日的行军让哨兵也疲惫不堪,巡逻的间隔越来越长。
双士洛见时机已到,率先突入敌营。他手持双刀,如入无人之境,所过之处敌军纷纷倒地。唐军士兵见主将如此勇猛,个个奋勇争先。
阿史那毕设从睡梦中惊醒,仓促组织抵抗。然而营中已经大乱,突厥士兵不明就里,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激战持续到天明,突厥部队溃散而逃。此战缴获牛羊万头,兵器铠甲无数,极大地打击了突厥的士气。
几乎在恒山奏凯的同时,西北边境也传来捷报。丙午日,领军将军安兴贵在甘州城下大破突厥。
甘州地处河西走廊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此番突厥来犯,出动了两万精骑,意图切断大唐与西域的联系。
安兴贵是西凉宿将,深知此地重要性。他在城头观察敌情三日,终于发现突厥军队的破绽,其水源全靠城西的弱水支流。
“传令下去,今夜劫营。”安兴贵对部下说道,“重点破坏敌军取水器具。”
二更时分,唐军敢死队悄悄出城。他们携带火油、铁锥,专门破坏突厥的水车、皮囊等取水工具。
次日,突厥军队陷入缺水困境。安兴贵趁机大开城门,亲率骑兵出击。缺水的突厥士兵士气低落,很快溃不成军。
此战斩获颇丰,更重要的是保住了河西走廊的畅通,使西域诸国朝贡之路得以维持。
十月初,北疆战事暂告段落。各路凯旋的将领齐聚长安,接受封赏。
太极殿内,李渊看着殿下的功臣们,感慨万千:“今岁北疆多事,赖诸将用命,方保社稷安宁。”
权士通晋封县公,宇文歆加授镇军大将军,杨师道迁任兵部侍郎,双士洛授右武卫将军,安兴贵封甘州都督。阵亡将士也得到厚恤,其子女由官府抚养。
然而在庆功宴后,李世民却独自登上城楼,远眺北方。房玄龄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殿下还在担忧突厥之事?”
李世民轻叹一声:“今日之胜,只能换来一时安宁。颉利可汗狼子野心,必会卷土重来。”
“殿下所虑极是。”房玄龄点头,“不过经此一役,我军士气大振,边防也更加稳固。”
夜色渐深,长安城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在这片和平景象背后,是大唐将士用热血换来的暂时安宁。而所有人都明白,北方的威胁远未消除,更大的考验,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