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确保他不会跑路(2/2)
“郑警官,请解释一下,你们是如何确定那笔二十万元的‘理财收益’实为贿赂款的?”辩方律师站起来问道,试图寻找证据链的破绽。
郑建国目光平静地迎向律师,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不仅核实了该理财产品早已到期,更重要的是,我们追查到了这笔资金的源头——启航文化公司。该公司通过多个虚假账户,将资金分拆后最终汇入李娟的账户。我们有完整的银行流水、转账凭证,以及启航文化法人承认这是行贿款的供述,证据链完整且封闭。”
在讲述过程中,他能感觉到身后被告席上传来的微弱骚动。他用眼角的余光瞥见,当他提到“启航文化”时,王伟明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当他说出“证据链完整且封闭”时,李娟的肩膀垮得更低了,几乎要哭出声来。
庭审持续了一整天,从上午九点到傍晚五点,中间只有短暂的休庭。郑建国全程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他时而陈述事实,时而展示物证照片,时而回答质询。他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嗓子也因为长时间的说话而变得有些沙哑,但他始终保持着挺拔的坐姿和清晰的思路。
当审判长宣布“证人可以退庭”时,郑建国站起身,向审判席和公诉席微微鞠躬,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了证人席。
在他转身的瞬间,他看到王伟明终于抬起了头,那双曾经精明锐利的眼睛里,此刻只剩下彻底的绝望和死寂。
郑建国知道,这场战争,他们赢了。正义虽然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他推开法庭那扇沉重的木门,门外走廊的喧嚣瞬间涌了进来。灼热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地面照得一片通明,仿佛要驱散庭审室内最后一丝阴霾。郑建国下意识地眯了眯眼,那股紧绷了整整一天的神经,在接触到这温暖阳光的刹那,终于缓缓地松弛下来。他脱下头顶那顶压得他微微出汗的警帽,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城市尘土气息的空气,胸口那股积压已久的沉重感,仿佛也随之呼出体外。
法院最终没有当庭宣判,而是宣布“择期宣判”。这个结果在郑建国的意料之中。王伟明案牵涉人员众多,案情复杂,法庭需要时间对所有证据和辩护意见进行充分合议。但这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该说的都说了,该呈的证据也都呈了,剩下的,就是等待法律给出那个必然的、公正的裁决。
回到单位时,已是华灯初上。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几个年轻的同事正围着电脑,似乎在看庭审的直播回放。看到郑建国推门进来,小李第一个站了起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郑队,回来了!我们都看着直播了,您今天在法庭上……真提气!”
其他人也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表达着敬佩。郑建国微笑着摆了摆手,他能感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喜悦,那是属于整个团队的荣誉。他脱下那件笔挺却束缚了一天的制服,换上自己的便服,巨大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袭来。他只想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泡一杯浓茶,安静地坐一会儿。
他的办公桌上,王伟明案的卷宗依然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像一座刚刚被攻克下来的堡垒。然而,在那座“堡垒”的旁边,不知何时又多出了一摞新的案卷,最上面一份的封皮上用黑色记号笔写着:“城西电信诈骗案”。
郑建国伸出手,指尖轻轻划过王伟明案卷宗那微微发卷的边缘。一场持续了数月的攻坚战,似乎就在今天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他的脑海里,不再是那些冰冷的数字和复杂的证据链,而是浮现出王伟明那张绝望的脸,李娟那空洞的眼神,以及那些被欲望吞噬后破碎不堪的人生。他没有胜利后的狂喜,心中反而涌起一股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沉重。作为警察,他职责所在是揭露罪恶,但每一次揭露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的崩塌和人性的悲剧。
他拉开椅子坐下,拧开那只陪伴他多年的搪瓷杯,抓了一把茶叶扔进去,滚烫的开水冲下去,茶叶翻滚,苦涩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他呷了一口,滚烫的茶水烫得他舌头发麻,却也让他混沌的大脑清醒了几分。
王伟明案虽然在法庭上基本办结,但对于他这个主办侦查员来说,工作远未结束。
正义的路,没有终点。郑建国将那份崭新的“城西电信诈骗案”卷宗暂时压在手边,他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眼下,为王伟明案彻底画上句号,才是当务之急。
第二天一早,办公室里的气氛明显比前段时间轻松了许多。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连空气中飘浮的尘埃似乎都少了几分沉重。郑建国召集了负责资金流向分析的老王和专案组骨干小李,开了一个简短的后续工作部署会。
“老王,”郑建国指着电脑屏幕上一张错综复杂的资金流向图,那几条用红色箭头标注的线条,最终都指向了几个海外账户,“启航文化转移出去的这几笔钱,虽然数额不大,但性质恶劣,是企图规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你这边继续和经侦支队、还有国际合作部门保持沟通,手续要尽快,不能让他们觉得案子审完了,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老王点点头,扶了扶眼镜:“放心吧郑队,协调函已经发出去了,对方银行需要我们提供更详细的司法文书,我正在准备。”
郑建国的目光又转向小李:“另外,对启航文化和另一家行贿企业的调查,也不能松懈。王伟明倒了,但滋生腐败的土壤还在。这两家公司能如此轻易地围猎干部,内部肯定存在严重的财务和经营问题。要深挖下去,看看还有没有其他‘蛀虫’,一并清除。”
“明白!”小李干脆地应道,“我们已经开始对他们的财务报表进行深度审计了。”
会议高效而简短。安排完这些工作,郑建国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他明白,打掉一个王伟明只是斩断了毒树的一根枝干,只有将盘根错节的根系一并拔除,才能真正净化这片土壤。
接下来的日子,仿佛从激流险滩驶入了平缓的河道。郑建国的生活节奏恢复了久违的规律。他不再需要凌晨三四点还盯着监控视频,也不用在审讯室里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他开始能够按时下班,偶尔的加班,也大多是为了整理归档材料,不会在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傍晚六点,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郑建国推开家门时,迎接他的不再是漆黑寂静的客厅,而是从厨房里飘出的、带着浓浓烟火气的饭菜香味。
“回来啦?”妻子陈芸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来,脸上带着一丝欣喜的笑意。锅里“滋啦”一声,是热油遇到了葱花,香气瞬间溢满了整个屋子。
“嗯,回来了。”郑建国换下鞋,将公文包放在玄关的柜子上,这个简单的动作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他走进厨房,看到妻子正在灶台前忙碌,今天做的是他最爱吃的红烧排骨。他从后面轻轻环住妻子的腰,下巴抵在她的肩膀上,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混合着酱油、冰糖和肉香的味道,比任何香水都让他安心。
陈芸被他这个亲昵的举动弄得有些不好意思,笑着拍了拍他的手:“去去去,洗手去,马上就开饭了。”
晚饭时,儿子滔滔不绝地讲着学校里的趣事,郑建国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边听一边走神思考案情,而是真正地参与其中,时不时地插话,逗得妻儿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