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仿佛还在试图逃避现实(1/2)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开始反复熟悉材料内容。他把自己关在安静的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关键证据和陈述内容。
每背完一遍,他就会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模拟法庭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想象着法官和公诉人的提问,思考着最佳的回答方式。他害怕在法庭上出错,那是对受害者的不公,是对法律尊严的亵渎,更是对自己和团队努力的辜负。
开庭那天,城市上空的阳光格外耀眼,仿佛是上天在为这场伸张正义的审判欢呼喝彩。郑建国早早地就起了床,他站在衣柜前,郑重地挑选出那套笔挺的制服。
这套制服跟随他经历了无数个案件,见证了他维护正义的每一个瞬间。他小心翼翼地将每一颗纽扣都仔细地扣好,仿佛在扣紧法律的尊严;
衣角也被他整理得服服帖帖,就像在梳理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对着镜子,认真地整理着衣领和肩章,目光坚定而自信,仿佛在告诉自己:今天,我要让正义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他深知,今天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整个专案组的努力和法律的尊严,他不能有丝毫的退缩和失误。
走进肃穆的法庭,郑建国脚步沉稳有力,每一步都踏得坚定而自信。他的眼神扫视着整个法庭,法庭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庄严和神圣。
法官端坐在上方,目光犀利而公正;公诉人神情严肃,准备为正义而战;而被告席上,王伟明等人低着头、面无表情,仿佛还在试图逃避现实。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证人席上,当他在证人席上坐下时,能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那一道道目光就像聚光灯,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法官和公诉人的提问接踵而至,他深吸一口气,脑海中迅速浮现出那些熟悉的案件细节。
他的声音清晰而洪亮,仿佛是敲响的正义之钟:“在王伟明案件的侦查过程中,我们通过多方调查,获取了大量确凿的证据。
从资金流向的追踪来看,每一笔受贿款项都有详细的记录……”
他有条不紊地讲述着,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他回忆起那些日夜奋战的日子,团队成员们为了找到一个关键线索,在寒风中蹲守数小时;为了核实一份证人证言,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那些努力和付出仿佛就在眼前,这让他更加坚定地陈述着每一个细节,声音中充满了自豪和正义。
他注意到,在被告席上的王伟明等人,虽然低着头、面无表情,但偶尔也会偷偷抬起头,用那充满不甘和恐惧的眼神看向自己。
那眼神中的不甘,是他们对即将失去一切的挣扎;而恐惧,则是他们对法律制裁的害怕。郑建国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他知道,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正义正在一步步地将这些腐败分子绳之以法,让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
案件结束后,专案组在会议室召开了总结会。会议室里,气氛既庄重又热烈。暖黄色的灯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上级领导站在前方,目光扫视着每一位专案组的成员。
他的脸上带着赞许的笑容,说道:“在王伟明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大家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功地将这些腐败分子送上了法庭,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听到领导的表扬,团队成员们的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神情,有的微微扬起下巴,像是一只骄傲的小公鸡,展示着自己的功绩;有的轻轻挺直了腰板,仿佛要让自己的身姿承载更多的荣誉。
然而,领导话锋一转,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办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证据收集的初期,某些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工作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还有在与一些证人的沟通上,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一些,以便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领导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警钟,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郑建国坐在座位上,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要把领导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印在心里。他的手中握着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而准确地记录着,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仿佛是他对改进的渴望。
每一个可以改进的细节,他都视为提升自己和团队的宝贵机会。他的心里有些愧疚,觉得自己作为专案组的负责人,没有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让团队走了一些弯路。
但更多的是一种动力,一种想要让团队变得更加优秀的动力。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带领团队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的问题,让每一个案件都能做到无懈可击,每一个细节都要经得起推敲。
散会后,组里几个年轻人围在郑建国身边,其中一个年轻人兴奋地说:“郑队,咱们这次案子办得这么漂亮,一起去吃个饭庆祝一下吧!”
其他年轻人也纷纷附和,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那笑容就像春日里绽放的花朵,充满了生机和喜悦。
郑建国看着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温暖。他想起在办案过程中,大家一起熬夜加班,困了就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儿,醒来又继续投入战斗;
一起面对困难,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没有一个人退缩。这些共同的经历让他们成为了一个紧密的团队,就像一家人一样。
他笑着点点头说:“好啊,大家这段时间都辛苦了,是该好好聚聚。”
众人簇拥着走出警局,傍晚的风带着初夏的暖意,吹得人浑身舒畅。街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在柏油路上铺展开来,偶尔有晚归的自行车叮铃而过,车筐里的蔬菜还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小李和小张走在最前面,兴奋地讨论着刚才总结会上领导的表扬,时不时还模仿几句王伟明被抓时的狼狈模样,引得众人一阵笑。
饭店确实不大,门脸只有两扇玻璃门,门框上挂着块褪色的木牌,写着“家常菜馆”四个红漆字。推开门,一股混合着酱油香、葱花香和米饭香的热气扑面而来,驱散了傍晚的微凉。老板是对中年夫妻,穿着洗得发白的围裙,见人进来立刻笑着迎上来:“几位警官今天怎么有空来?还是老位置?”
郑建国愣了愣,才想起之前加班晚了,偶尔会和同事来这儿吃碗面。他点点头:“对,老位置。再按老规矩,来个鱼香肉丝、锅包肉,再加个番茄炒蛋、拍黄瓜,汤要酸辣汤。”
“好嘞!”老板娘应着,转身朝后厨喊了一嗓子,声音清亮。
众人围着靠窗的方桌坐下,小张麻利地给每人倒上茶水,玻璃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小李率先打开了话匣子,掰着手指头数:“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去众晨中学调查,那个老教师拉着我偷偷说张立明和陌生人私会,当时我还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打草惊蛇。”
“你那算啥!”小张抢过话头,语气里带着点炫耀,“我跟郑队去查刘海那回,在茶馆外蹲守,蚊子把我胳膊咬得全是包,我都不敢动一下,就怕让他察觉了。后来看到他跟那个戴帽子的人见面,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