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医说脉理,元春有喜?(1/2)
六月底的一天,郡公府会芳园中,几株石榴花已经凋谢。
然而,内宅之中,竟似乎有了石榴花开的迹象,这石榴花似乎开在了元春的肚子里……
这日上午,元春将蒙雄的妻子李妍梅请至自己的院落。
元春端坐在紫檀嵌螺钿玫瑰椅上,见李妍梅进来,命抱琴看茶,又让其他下人退下,只留抱琴一人在旁伺候。
待李妍梅欠身坐下,元春笑道:“今日请你来,是有件私密事相询。”
李妍梅恭声道:“夫人但说无妨。”
元春轻抚小腹,低声道:“不瞒你说,这月的经期没来。我疑着是不是有喜了,可又担忧或是有了什么症候。”
李妍梅会意,柔声道:“夫人莫急,待奴婢细细问来。”
说完,便仔细问了元春的情况,是否有恶心、呕吐、嗜酸、乏力……
元春一一答了:“这几日确有些恶心,尤以晨起为甚。又觉困倦,口中发淡,想尝些酸梅。”
李妍梅点头,取出一个绣花脉枕:“请夫人伸手。”
元春依言伸出玉腕,腕上戴着一对翡翠镯子,衬得肌肤愈发白皙。
李妍梅凝神静气,三指轻轻搭在寸关尺三部,仔细体会脉象。
室内一时寂静,窗外蝉鸣声声。
抱琴在旁紧张地望着,连大气也不敢出。
李妍梅时而凝眉,时而舒展,过了约莫一炷香时分,方缓缓收手。
“如何?”元春急切问道。
李妍梅沉吟道:“夫人,这喜脉一事,最是微妙。医经有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所谓喜脉,关键指征是出现‘滑脉’,即脉象流利圆滑,如珠走盘。”
她见元春凝神静听,又解释道:“《脉经》中说得明白:‘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妊娠会使脉象发生变化,但须待时日。”
元春追问:“那我现在如何?”
李妍梅道:“夫人莫急。纵然是经验丰富的医者诊断有喜,也须在停经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才或许能从脉象上感受到滑脉的迹象。而且,此时脉象或许并不典型,需与痰饮、实热等其它可能导致滑脉的病理情况严格鉴别。”
她顿了顿,续道:“待到停经两个月至三个月时,随着胎气逐渐稳固,滑脉会变得更为清晰和典型,医者做出‘有喜’判断的把握就会增加。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医书中常以‘三月’作为关键。”
元春轻叹一声:“如此说来,眼下还无法确定?”
李妍梅正色道:“做出相对明确和可靠的诊断,通常需在停经后两个月至三个月。而且,一位严谨的医者不会仅凭‘滑脉’就草率断定有喜,须将脉象、停经史及其他全身症状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判,以避免误诊。”
说到这里,李妍梅欠身道:“夫人这月经期才没来,目今别说是医术浅薄的我,纵然是经验丰富的太医,眼下也无法确认是否有喜。”
元春闻言,虽有些失望,却也理解:“多谢直言。”
李妍梅见元春眉间带着忧色,低声道:“不瞒夫人,奴婢这月的经期也没来,奴婢的父亲已仔细与奴婢把脉,然也把不出来。”说到此处,她适才的从容神态里,也透出了几分女儿家的羞赧。
元春展颜笑道:“若是喜就好了,蒙雄必很高兴。他娶了你,已是他的福气,若能再添个一儿半女,更是福气了。”
李妍梅脸上飞起红云,虽说她没有元春这般的育子压力,却也很渴望生儿育女。想起丈夫蒙雄平日里虽是个粗豪武官,私下里却常念叨想要个孩儿,心中更是泛起丝丝甜意。只是她终究恪守本分,忙道:“且不说奴婢了,奴婢的事儿不值一提,关键是夫人。”
她神色转肃,恳切劝道:“虽说如今还不能确定夫人是否有喜,然夫人还须即刻告知四爷为好。一则让四爷心里有数,二则让四爷请一位医术高明的太医来为夫人仔细瞧瞧。”
她略顿一顿,声音更轻:“请夫人恕奴婢冒犯,倘若夫人此番并非有喜,而是有了什么症候,提早诊断出来,也好提早诊治。”
元春却犹豫起来。她想要在确定有喜后再告诉袁易,如此能给袁易一个大惊喜。想象着那时夫君欢喜的模样,她心里就像灌了蜜似的。若现在就告诉了,袁易认为是有喜了,届时又偏偏不是喜,岂不让袁易白高兴一场?这空欢喜的滋味,只怕比不知情时更叫人失落。
然而转念一想,李妍梅说得在理。元春自幼在荣国府长大,又在宫里当了几年差,听过或见过不少妇人因讳疾忌医,小病拖成大病。此番自己若真是什么症候,耽误了诊治,反倒不美。
思前想后,终究是理智占了上风。
于是,这日午时,当袁易用过午饭,元春便寻了个由头,将他请到德本堂东耳房中,又将下人都屏退了,连贴身丫鬟抱琴也只守在门外。
袁易见这般阵仗,笑问:“今日是怎么了?神神秘秘的。”
元春轻咬朱唇,斟酌着词句,将经期未至、请李妍梅诊断等事细细说了一番。说到最后,声若蚊蚋,连耳根都红了。
袁易听完,不由面露喜色,握住元春的手:“若真是有喜就好了!”平日里沉稳的眸子,此刻亮得惊人,“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元春见他这般欢喜,心中既甜且忧,忙道:“四爷且别先记着高兴。蒙雄媳妇说了,如今时日尚浅,脉象未显,或许并非有喜。”她垂下眼帘,“若是空欢喜一场,倒叫四爷失望。”
袁易柔声道:“便是空欢喜,也好过不知情。你做得对,这事原该早些告诉我。我即刻命人持我的名帖,去请太医院的苏天士过府诊脉。”
元春急道:“何必这般兴师动众?”
袁易正色道:“若真是有喜,自然是大事,若并非有喜,有了症候,那也是大事。”
他见元春不安,又安慰道:“你且宽心。即便这次不是喜,来日方长。何必计较这一时得失?而即便是有了症候,凭苏神医的医术,也必能药到病除的。”
这番话如春风化雨,说得元春心头暖融融的。
元春点头应了,忽然想起什么,抿嘴笑道:“说起来,蒙雄媳妇这月也经期未至呢。若我们二人同时有喜,倒是一段佳话。”
袁易也笑了:“那蒙雄怕是更要乐得找不着北了。”
当即,袁易命一位典仪官,持着自己的名帖,往太医院院判苏天士家中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