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紫云庄园家宴议婚(1/2)
魏卓卿夫妇设过家宴之后,紫云庄园庄主——木刺山节度使、振国大将军魏紫云,遂命账房择取黄道吉日,再摆家宴,宴请阖家亲眷并姊妹们。自入唐以来,世家大族最重亲族和睦,凡有升迁或乔迁之喜,必邀族人欢聚,以固宗族情谊,紫云虽为女将,亦深谙此理。
是日辰时过半,庄园内已洒扫庭除,正厅中设一圆桌,上铺素色锦缎桌布。所备菜肴并无山珍海味、奇珍异兽,亦无名茶佳酿、玉盘珍馐,唯是一桌寻常家常菜:醋芹、胡饼、粟米羹、腌菜腊肉、菘菜炒笋,皆是平民百姓日常所食。仆从们身着青布短打,往来穿梭间步履轻缓,不敢有半分喧哗,尽显庄园规矩。
此时紫云已换去朝服,身着一袭月白襦裙,外罩浅青披帛,发髻间仅簪一支素银簪子,全无大将军的赫赫威仪,倒像个温婉持重的世家主母。她立于廊下,望着陆续前来的亲眷,眉宇间带着温和笑意,却又难掩一丝审慎。身旁侍女轻声问道:“娘子,酒菜已备妥,是否请诸位入席?”紫云微微颔首:“且等公婆与父母到齐,再行开席。”
不多时,魏卓卿夫妇与陈回光父母并一众亲眷皆已至。按唐朝礼仪,长辈先行,魏卓卿携夫人走在最前,陈父陈母紧随其后,其余晚辈则按长幼次序排列,鱼贯而入正厅。紫云上前两步,对着魏卓卿夫妇深深一福:“爹爹、母亲,一路劳顿。”又转向陈父陈母,同样行礼:“公公、婆婆,今日天寒,快请入内暖身。”众人纷纷还礼,口中说着“有劳庄主”“多承费心”之类的客套话。
待众人按辈分坐定,紫云方在主位落座。她目光扫过席间众人,见皆是面带喜色,心中稍安,遂举起面前酒杯,朗声道:“诸位长辈、晚辈及兄弟姊妹,今日唤众人前来,非为铺张,实因我等自战乱与诸般困厄中脱身,终得此安稳居所,实属不易。今有了自家宅院,往后可过丰衣足食、安稳度日之生活。然朝局内外复杂,世道险恶,我魏氏与陈氏皆是寒门出身,骤居此气派庄园,恐生骄奢之气。须知骄奢乃家族衰败之兆,昔年西晋石崇斗富,终致身死族灭;近观杨国忠专权,骄奢淫逸已至登峰造极,亦落得身死马嵬坡之惨局。故此,需将此弊风扼杀于萌芽之中。今日这杯薄酒,愿与诸位共饮,誓守勤俭本色!”
“谨从庄主所言!干杯!”众人齐声应和,皆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唐朝饮酒礼仪讲究“先干为敬”,紫云作为主人先饮,其余人等随后跟上,动作整齐划一,尽显礼仪周全。
魏夫人放下酒杯,双手合十,念了声“阿弥陀佛”,接口道:“吾儿所言极是。老身自幼便听家中长辈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越是居于豪宅大院,越要守平民百姓之本色,粗茶淡饭方能养人,绫罗绸缎反易乱心。阿弥陀佛,愿我等皆记此理。”
周兴亦附和道:“魏夫人所言不虚。杨国忠便是典型,其府中金银堆积如山,侍女皆着锦绣,连马厩都以金银为饰,这般骄奢,怎会有好下场?此事,我等居庄园者皆当警醒,切不可因小失大,为一时享乐而断送家族前程。”他曾任军中校尉,说话间带着几分铿锵有力,引得席间众人频频点头。
紫云见众人皆表认同,心中欣慰,正欲再添些菜肴,却见回光小姨扶着侍女的手站起身来。回光小姨乃陈回光之母的妹妹,年近五旬,性子素来急躁,今日穿着一身绛色袄裙,头上插着两支金步摇,走动间微微晃动。她对着魏卓卿夫妇一福,说道:“今日亲家与双方家人皆在此,老身有一事,思虑多日,想请亲家拿个主意。”
魏卓卿见她神色郑重,忙抬手道:“回光他小姨,皆是自家人,有话但说无妨。”
“好,亲家爹既让我说,我便直言。”小姨往前凑了凑,声音提高了几分,“回光与紫云成婚之时,正值木刺山战乱,双方父母亲友皆未得参与,连个像样的仪式都没有。依咱们关中本地风俗,此乃‘不全之礼’,恐影响其后嗣绵延。如今条件具备,双方父母、亲友亦在,不如择一良辰吉日,为他们补办一个婚礼,也好让街坊邻里知晓,咱们陈家与魏家是明媒正娶的亲家。”
小姨此言一出,在座诸人皆表赞同。最先表态者乃紫云母亲,她放下手中的茶盏,再次合十道:“阿弥陀佛,回光小姨道出了老身的心里话。按照老理,婚礼不全,便是‘名不正言不顺’,确会影响他们日后生育。紫云与回光成婚已十载,却未有一儿半女,此乃我等长辈心中最大的牵挂,今日能补办婚礼,实乃天大的好事。”
唐朝人极重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世家大族,更是将延续香火视为头等大事。
回光母亲见亲家母表态,亦连忙附和道:“亲家母所言极是。俗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们小两口至今未有子嗣,想来便是因婚礼不全,上天示警。彼时条件所限,亦是无可奈何;今时不同往日,庄园宽敞,家资丰厚,必当为他们补办一场完整婚礼,也好让列祖列宗安心。”
周兴见状,抚掌笑道:“此事甚妙!若能将郭大将军请到婚礼现场,便再好不过。郭大将军乃朝中元老,又是当年促成紫云与回光姻缘的大媒,有他在场,这场婚礼便更添光彩,亦显我等对婚事的重视。”
“周兴之提议,我双手赞成!”魏卓卿眼中一亮,接口道,“趁郭大将军尚在长安赋闲,将他老人家请来,实乃完美。想当年,若非他将紫云的诗笺呈予皇上,又在皇上面前极力周旋,说紫云文武双全、堪为良配,便无紫云与回光的姻缘。他既是大媒,又是紫云的恩师,理当请他前来主持大局。”
“然也!”周兴接着道,“当年我随郭大将军平叛时,便听他时常夸赞紫云,说她小小年纪便有勇有谋,将来必成大器。如今紫云果然不负所望,官至节度使、大将军,这份情谊,更该请他老人家来见证这桩喜事。”
魏卓卿点点头,目光转向周兴与回光小姨,沉声道:“你二人从今日起便着手筹备婚礼,切记,此乃我家家事,不可闹到城中去。因紫云身份已非往昔,身兼节度使与大将军二职,朝中鱼龙混杂,有友必有敌。若过于张扬,恐被有心人抓住把柄,说我等恃宠而骄、结党营私。故庄园内纵是热闹些无妨,可张灯结彩,宴请亲眷,却切不可张扬至城中,更不可请朝中官员前来,你等明白吗?”
“明白!”周兴与回光小姨齐声应道,神色皆是十分郑重。他们深知紫云身处高位,行事需格外谨慎,不敢有半分懈怠。
“谁去请郭大将军呢?”周兴又问道,“郭大将军虽赋闲在家,却也是朝中重臣,寻常人前去,恐难请动。”
“还是我去吧。”紫云开口道,“郭大将军今赋闲在家,我本也该时常去探望他老人家,只是前些时日忙于庄园事务,未能成行。待良辰吉日定下,我便亲往相请,一来尽门生之礼,二来也显诚意。”
“然,也只有你有这般面子。”魏卓卿点头赞同,“你曾是他部下,在他麾下屡立战功,亦算他门生中最出色者。他对你向来器重,你去相请,他必不推辞。”
“岂止门生,乃是最得意之门生!”周兴补充道,“当年郭大将军常对人说,‘魏紫云这丫头,比男儿还强几分’,你去相请,他定然欢喜。”
“此事便如此定了。”紫云说罢,再次举起酒杯,对着小姨与小姨夫道,“小姨、小姨夫,多谢二老对我与回光的关心,此事劳烦二位费心。这杯酒,我代回光敬二老!”
小姨与小姨夫连忙举起酒杯,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快别这么客气!干了!”三人一饮而尽,席间气氛愈发融洽。
放下酒杯,小姨又问道:“那得将回光唤回庄园吧?他如今在边关驻守,婚礼之事,也需他亲自拿主意。”
“嗯,小姨,此事交由我便是。”紫云应道,“我今日便派人快马传信,让他将边关军政要务交代给吕线等将领,尽快赶回庄园。想来他得知此事,也会十分欢喜。”
“那我等便分头准备了。”小姨说罢,便与周兴低声商议起婚礼的细节来,诸如采买布料、准备喜饼、布置新房等事宜,说得不亦乐乎。
“好的,小姨。”紫云笑着应下,转头对魏卓卿道,“爹爹,不如趁此机会,为预祝他们补办婚礼顺遂,我等再共饮一杯?”
魏卓卿欣然应允,举起酒杯对众人道:“亲家母、亲家姨,在座各位,为预祝紫云与回光补办婚礼顺遂,子孙绵延,我等共饮一杯!”
“干杯!”众人皆起身碰杯,杯盏相击,发出清脆的声响,席间欢声笑语不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