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三百年无能抗者(2/2)
“此文探圣人救世之原,实乃阐发王道之"。其将周公兼夷狄提升至华夷之辨的高度,诚所谓【文外有事功,言中有至理】。”
这点没什么说的。
陈凡文中“不得以而有为”之句,既点名了周公拨乱反正,又揭示了“时势造英雄”的道理。
所谓见微知著,忧深而意远,说的就是这个了。
洪升竖起第四根指头道:“这第四点老夫概而括之则是【上下千古,如在目前】。”
“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此文纵论自大禹而至孟子三圣,以【除害救世】为线,串联古今
,评周公兼夷狄驱猛兽,既考商周之史实,又察华夷之大势,正如元美评《汉书》所言:上下洽通,首尾相映。】
王大绶听到这,心悦诚服地点头道:“与世推移,其道必尔,此文突破周公至上的定论,提出孟子功不在周公下,实开重估圣价值之先声。暗含乱世需真儒之叹,读之令人猛省奋发!”
洪升笑道:“没想到王道台为官多年,又是带兵的,经典倒是没有丢下。”
王大绶赫然道:“不过是一愚所得,让洪先生见笑了。”
洪升摇了摇头:“我非暗讽,实是发自肺腑,王道台的评点正说到了点子上。文章需要【发愤之所作也】,说得就是王道台刚刚话里的意思。”
说到这,他转头看向学童们:“都听清楚没?”
一众学童全都站起朝王大绶施礼道:“谨受教。”
王大绶做老了官的,平日里朝他施礼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但今天看到弘毅塾的学童异口同声朝他作揖,心里竟然忍不住激荡起来:“难怪听说这陈文瑞放着翰林院不去,偏要回来教书,原来当先生的感觉竟这么好!”
洪升见学童们坐下后,重新评讲道:“还有最后一点,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文瑞的文章,不仅文可载道,亦所以续统。”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纲常伦理,万世不易,此文严华夷之辨,斥被发左衽之祸,实乃捍卫斯文道统。其论周公之功【使四海永清,无复乱我华夏】,体现出【文以经世】的担当,正如其所言:文者,国家之元气也!”
他的目光扫过众学童和官员:“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做个读书经世,有利于国家之人。”
最后他总结道:“文瑞此文,字字切典,可配经传。佳处尤在用意深厚,是圣人使人物各得其所。气象灿然,安和升平,雅颂之音,河岳英灵之气。”
“没想到短短几月,文瑞,再回乡,你的文章浑厚清和,法足辞备,墨义之工,三百年来无能抗者。”
众人闻言皆是哗然。
三百年无能抗者?
这个评价是不是有点……
“啪啪啪!”就在这时,塾堂内传出清脆的鼓掌声,只见陈观笑道:“果然是状元之才,陈某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