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归义非唐 > 第557章 番外

第557章 番外(1/2)

目录

第557章番外

“汉中祖刘继隆除了皇帝的身份外,也是我朝伟大的思想家、数学家、教育家、改革家、战略家、理论家,科学家,併兼有诗人等身份。”

“他开创的大汉王朝,国祚至今有三百八十九年。”

“儘管在一百二十年前,大汉曾经被反动势力短暂的中断了七年,但好在成祖皇帝成功在眾多有志之士的支持下將反动势力推翻,將民权还给了普罗大眾,成功做到了了中祖“天下为公”的思想。”

“按照著名史学家苏仲和先生的话来说:三代以下,文武兼资、民物革新而待民如子者,唯中祖昭武圣人而已。”

盛夏蝉鸣,具有汉唐风格的高楼建筑里,身著圆领袍的四旬教习正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的三十余名学生介绍著这位近四百年前的大汉开国皇帝。

头顶的铜製电风扇正在不断吹出风浪,驱散盛夏的炎热,而讲台的黑板上则是悬掛著两幅彩绘的写实画像,左右写著“天下为公”四个字。

大汉三百八十九年,此时的时代早已在官学、民物等思想推动下,成功进入了个新的时代。

眾多学子身穿圆领袍,头戴噗头认真听课,只有一名青年人侧目看向窗外。

由於教室建有四层楼高,所以可以远远的眺望到远处海上那些正在不断冒烟航行的船只。

“刘英!”

忽的,略带严厉的呼唤声响起,刘英下意识起身,將目光从窗外投向了讲台上。

教室里的学子都坏笑著看向他,而他则恭恭敬敬的对讲台上那位教习作揖:“教习,学生在。”

“你来回答回答,我大汉的政治体制。”

教习略带严厉的提问他,刘英则是不假思索的开口道:“我大汉的政治体制,主要分为中祖时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反动势力篡位,成祖拨乱反正,接受民意开创的虚君共和制。”

“那你说说,为什么会有虚君共和制”教习见他答出来了,態度也梢稍缓和了些,接看询问起来。

刘英只是略微沉吟,然后便回答道:“从孝宗开始,大汉四代幼主即位,继而导致皇权势弱、

政治腐败失控,民间百姓也认识到了,將国家命运繫於一人之手是极其危险的。”

“此外,由於百姓识字率渐渐变高,市民阶层兴起,民间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许多强大的手工业工场主和商人阶层。”

“他们的经济利益需要稳定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因而本能地反对皇权恣意妄为的横徵暴敛和特权掠夺,並开始资助各类学说和学派发表相关文章。”

“其中,临州思想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判断力,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百姓对皇权绝对权威的盲目崇拜,解放了百姓思想。”

“如果不是反动势力利用群眾的隨从性,大汉还能更早迈入虚君共和制度,也不会有一百二十年前的內战了。”

刘英的话说完,教习满意頜首,接著示意他坐下,同时对眾人说道:

“刘英说的不错,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民间思想浪潮的崛起,此外——”

教习在之后讲解了许多知识,但刘英的心思已经飞到了九霄云外了。

至於他刚刚说的那些,那只不过是课本上写下的內容罢了,並非他自己所想所得。

“叮铃铃—

两刻钟后,隨著教室的电铃声响起教习没有拖堂的选择了下课,而三十余名学子则在教习走后纷纷起身走出了教室。

成祖反正后,大汉施行十五年教育制度,分別是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大学五年,比起中祖定下的制度,成祖增加了过渡的中学五年。

学生每日学习六节课,共三个时辰,算上课间休息时间就是半个时辰。

记忆不断告诉著刘英答案,而此时的他也走下了楼梯,隨大流般从四楼来到了一楼。

在离开教学楼的一楼大厅內的东侧墙壁上,镶嵌看一块长宽近七尺的瓷片地图,也是这个世界的世界地图。

在地图上,红色的板块是大汉王朝直接管理的疆域,除了天竺恆河以南地区及日本本州岛外,

其余的疆域都是大汉直领疆域,包括了七大洲中的南洲,

除此之外,红黑色板块的则是宗藩体系下,臣属大汉的日本、天竺、东洲、金州等地,

“这给我干哪来了—”“

望著面前的大汉疆域地图,纵使已经在脑海中了解了大概,刘英依旧感受到了震撼。

说好的“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现在怎么成了“秦汉隋唐大汉”了

七大洲四大洋还在,只是北美成了东洲,南美成了金洲,澳洲成了南洲,亚洲成了中洲,欧洲成了西洲,非洲成了蛮洲。

四大洋也被简单的画成了东南西北四海,更关键在於—-在这大到夸张的大汉宗藩体系下,西洲和蛮州到底是靠什么和大汉打了二百四十年

想到这里,他拿出了自己手上的歷史书,看著歷史上上大汉的疆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中祖、太宗、仁宗、代宗、宪宗、穆宗、神宗、武宗、宣宗、孝宗、哲宗、中宗、怀宗、思宗、成祖看看这大长串的届號,刘英则是回忆著这些皇帝所做的事情。

中祖驾崩,太宗刘烈即位,三次北征將漠北掌控,沙陀西迁將喀喇汗驱赶到了东欧,占据了河中地区,大肆迁徙人口,在位二十二年,寿七十一岁,人丁从六千万增长到七千四百万。

太宗驾崩后,仁宗刘灝即位,对內免赋税,大力鼓励经济,在位十九年时间里没有发动大的战爭,但是通过贸易从日本国获取了四千多万两白银,推动白银货幣化的同时,设置了早期的银行。

由於辽东地区的长白山火山喷发导致东北农业遭受严重打击,渤海国內乱不止,辽东也乱成一团。

在这样的背景下,仁宗以六十三岁的年纪驾崩,代宗刘即位。

儘管只有十二年时间,但他抓住机会,在渤海、新罗请求內附的同时,將人口十不存五的两国纳入疆域,並藉助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重新开发东北地区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地,人口从仁宗年间的八千八百万,增长到了九千五百万。

不仅如此,对於渤海、新罗的饥民,他则是发放粮食与农具,鼓励他们前往南洋开垦,趁势巩固了大汉在南洋的统治,並放宽对海上商船的標准,使得海上贸易进一步繁荣。

代宗在位十六年驾崩,寿五十九岁,接替他的则是弱冠即位的宪宗刘恪。

刘恪先是海陆並进,出兵灭亡了盘踞河中和波斯地区的沙陀,逼得唐后主李继岌自焚而死,占据波斯与河中后,再度出兵將当时不满大汉长期贸易获取日本金银的日本国攻灭,將日本纳入大汉直属疆域。

在松漠都督耶律璟叛乱时,刘恪果断出兵覆灭耶律璟,將大汉疆域扩大到了当时能控制的顶点只是在文治上,宪宗后期穷兵默武,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宪宗在位三十七年,寿五十七岁,人口九千八百万。

在其驾崩后,三十岁的穆宗刘演即位。

对於刘演而言,他面对的是疆域虽然广,但是国库却十分空虚,民不聊生的局面。

他即位后,免诸道过往积欠赋税,同时重新对百姓登籍造册,丈量田亩,並开始发配罪犯前往南洲(澳洲)为朝廷开荒,同时还派兵接管了彼时东洲商人在西海岸营建的三十二座城池。

对於西南的少数民族,他也抱著怀柔態度,將他们迁出大山,派往了南边的巨港平原肥沃地区开荒。

不愿意迁徙的,则是发钱发粮,派人帮助他们修建梯田,能够自给自足的在山中生活,大汉自此实控西南。

军事上,他没有进行太多改革,但推动了隧发枪装备军队,並將海军细分为东海、南海(印度洋)舰队。

他的政策,对於大汉民生恢復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大汉人口也在这个时期突破到了一亿五千万。

穆宗在位十八年,寿四十八岁。

在穆宗驾崩后,继位的神宗则是在其基础上开始变法,试图解决日渐变深的官员的问题。

神宗先后组织两次变法,但都因为外力加上本身意志不坚定而失败,虽然缓解了部分问题,但根本问题並没有解决。

大汉国力在虚耗,而民间则是欣欣向荣,百姓根本察觉不到大汉的变化,人口不知不觉的突破了两亿。

在位四十年的神宗驾崩时,寿六十七岁,人口达到了两亿四千余万。

由於皇太子已经驾崩,因此神宗只能传位给二十岁的皇长孙刘胤继位,是为武宗。

武宗即位后,彼时大食、西洲各国都效法大汉,汉文化传播速度很快,火药也在日常摩擦的战爭中被拜占庭所了解。

由於宪宗时期扩张过於迅猛,河中、波斯地区以波斯、突厥、沙陀、回人为主,所以在武宗即位后,当地的矿工起义不断,汉军因为后勤补给和人数较少的问题,疲於奔命。

武宗重用渤海道女真人出身的王晏,令王晏率领北衙六军支援,

王晏率领三万北衙六军从洛阳出发,歷时半年抵达伊犁,然后从国內不断徵募罪犯,武装他们后为汉军运粮,並利用他们镇压作乱的叛军。

在土是的指挥下,河中、波斯的叛乱被镇压,王建议从中原迁徙百姓前来移民实土,武宗接受此役,並强行从中原地区迁徙上百万人口前往河中、波斯地区。

在大汉西域地区人口不足三百万的情况下,朝廷根本无法供给上百万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尽数迁徙河中和波斯,哪怕有海路作为辅助迁徙,但死在路上的百姓也不在少数。

民间的临州思想浪潮开始崛起,武宗则是宠信宦官,利用宦官在中原地区大肆抓捕宣传临州思想的百姓。

在这样的闹剧下,移民实土的事情只能中断,而武宗也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沉迷於女色。

武宗在位十九年后驾崩於洛阳瑶光殿,寿三十九,是大汉开国以来歷代皇帝寿命最短的皇帝。

武宗驾崩后,內阁、五军都督府及三省六部按照其遗詔,拥立十五岁的皇太子刘即位,即后来的宣宗。

宣宗即位后,大汉开始偃兵息鼓,外交上开始採取绥靖政策,

宣宗在外交上的绥靖政策,使得西洲诸国开始渐渐轻视大汉,许多国家开始派兵渡过西海,与大汉爭抢起了东洲、金洲的疆域。

王晏奏出兵將其击退,但宣宗经过深思熟虑过后,选择依照祖制,选出三十二名亲王、郡王出镇东洲、金洲,每名亲王各自出家財徵募护卫,朝廷只提供武器装备。

这种寒酸的出镇方式,使得许多宗室根本不愿出镇,但在宣宗威逼利诱下,这些宗室还是变卖家產,带著数百到数千不等的护卫前往了东洲、金洲出镇。

过后二十余年时间里,这些宗室不出预料的没能挡住西洲各国数倍於他们的兵力,前线发发可危,宣宗这时才想派王晏出征。

最终王晏只能率领三万人的远征军支援东洲、金洲,好在年近六十的他依旧是当打之年。

数年后,王晏击退所有来犯之敌,並发掘了韩、李、岳、吴四名年轻小將,最终病逝在返回中原的航道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