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所有的线索,最终还是回到了一个人身上(1/1)
比如,鼎泰建设在中标东区综合体项目前一个月,就向经纬咨询支付了一笔一千二百万的‘项目可行性评估’费用。我们查了他们交付的评估报告,就是从网上下载的一些公开数据和行业分析,拼凑起来的几十页纸,连小学生做的PPT都不如。”
林纾的指尖在冰冷的桌面上轻轻敲击,一个可怕的推论在他脑中成型。
他猛地站起身:“我明白了。江澜的公司,根本就不是咨询公司,它是一个权力的‘收费站’!”
所有人都被林纾的这个比喻震惊了。
“高俊峰在前台审批项目,设置门槛,而江澜就在后台,利用这家合法的公司,将丈夫的权力明码标价。”林纾的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企业想要顺利拿到批文,绕过监管,就必须去她那里‘购买咨询’。这笔高额的咨询费,就是心照不宣的贿赂!钱进了公司的合法账户,交了税,从账面上看,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张网的构造,林纾下令对高俊峰身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背景排查。结果,再次印证了他们的判断——高俊峰用“亲缘”和“乡缘”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水泼不进的“紫禁城”。
他的专职司机李伟,是他妻子的外甥。这个年轻人不苟言笑,开车技术极稳,更重要的是,他的嘴比保险柜还牢。他不仅负责高俊峰的日常出行,更是其非公务活动中最重要的“移动堡垒”。谁能在停车场和高俊峰“偶遇”,谁能在他上下车的三分钟内递上材料,都在李伟的掌控之中。他就像一道无形的门禁,过滤掉了所有潜在的风险。
他的首席秘书高凯,是他老家一个远房的堂侄。名牌大学毕业,笔杆子硬,为人处世滴水不漏。在高俊峰身边工作近十年,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省委大院里人人敬畏的“高秘”。他不仅是高俊峰的“文件处理器”,更是他的“信息防火墙”。所有试图绕开正常程序接触高俊峰的人和事,都会被他用最委婉、也最坚决的方式挡回去。他的一句“书记日程满了”,就足以让无数人望而却步。
甚至,连在高俊峰家里工作了十几年的保姆陈嫂,也是他老家一个村的亲戚。她不仅照顾高俊峰夫妇的饮食起居,更像是这个家庭最忠诚的哨兵。任何来访的客人,送来的礼品,甚至一个陌生的电话,都会被她不动声色地记录下来,汇报给江澜。
司机、秘书、保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岗位,却构成了高俊峰日常生活中最关键的三个支点。他们以血缘和乡情为纽带,形成了一个绝对忠诚、密不透风的保护网,将所有窥探的目光都隔绝在外。
林纾看着这份人员关系图,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他就像一个攻城的将军,却发现对手的城墙不是用砖石,而是用最复杂的人伦情感砌成的。每一个可能成为突破口的人,都与主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难如登天。
“所有的线索,最终还是回到了一个人身上。”老马用手指重重地点在了关系网的另一个关键节点上,“张建国!”
是的,张建国。这位退居二线的前建委副主任,是目前所有线索中,唯一一个与高俊峰没有血缘或姻亲关系,却深度参与其核心秘密的“外人”。那份被拼接出来的、带有高俊峰亲笔批示的碎纸屑,就是刺向这个犯罪帝国心脏最锋利的一把匕首。只要能撬开张建国的嘴,让他指认那份批示的来龙去脉,整个证据链就能彻底闭环。
“必须立刻对张建国采取措施!”刘秧激动地站了起来,“再等下去,恐怕夜长梦多!”
林纾的内心同样焦灼。他知道,对手比他们更清楚张建国的分量。自从上次碎纸机事件后,对张建国的监控已经升级到了最高级别。但这种隔靴搔痒式的外围监控,终究无法阻止意外的发生。他正准备下达命令,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却尖锐地响了起来。
电话是负责监控张建国住所的技术小组打来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慌乱:“林组长,出事了!目标刚刚被一辆救护车接走了!据说是突发心脏病!”
“什么?”林纾的心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晚上十点二十三分。这个时间点,太巧了!巧得就像是精心编排好的剧本。
“立刻派人去医院!核实情况,控制现场!”林纾的声音冷静得可怕,但紧握的拳头,指节已经因用力而发白。
刘秧立刻带队,拉响警笛,风驰电掣地赶往京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当他们赶到时,张建国已经被直接送入了ICU重症监护室。走廊里,灯光惨白,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张建国的妻子和儿子正靠在墙上,哭得泣不成声。一位身穿白大褂、神情严肃的主任医师拦住了试图进入的刘秧。
“对不起,病人是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刚刚做完紧急球囊扩张手术,现在情况非常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医生扶了扶眼镜,语气不容置疑,“按照规定,未来72小时是危险期,不能接受任何探视,包括家属。我们需要保证绝对安静的治疗环境。”
“医生,我们是省纪委专案组的,有重要情况需要向他核实。”刘秧亮出了证件,试图争取。
“别说是省纪委,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医生的态度异常坚决,“在我这里,病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如果因为你们的‘核实’导致病人出任何意外,这个责任谁来负?请回吧。”
医生的话,像一堵无形的墙,将他们死死地挡在了ICU门外。家属的哭闹,医生的专业壁垒,让刘秧有力无处使。他只能隔着厚厚的玻璃,看着监护仪上那些上下跳动的曲线,以及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管子,脸色灰败的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