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 > 第220章 大明的船!

第220章 大明的船!(2/2)

目录

沈万霖是苏州沈家的少东家,沈家做了三代丝绸生意,手里握着苏州最好的织机和绣娘。

他打开随身的锦盒,里面铺着一匹淡粉色的软烟罗,薄如蝉翼,对着光能看到上面细密的缠枝花纹。

“陈掌柜放心,这软烟罗我给您留了两百匹,每匹都是绣娘用三个月才织成的,在苏州批发价一两五钱一匹,我按一两五给您。到了西洋,保准能卖十两以上。”

陈武伸手摸了摸,指尖触到丝绸的柔滑,满意点头:

“沈老板果然是行家。这批货我全要了,另外再要三百匹云锦缎,要大红、大紫、明黄的,天竺的土王就爱这鲜亮颜色。”

不远处,吴景明正指挥着伙计往船上搬瓷器。

他带来的青花瓷都是景德镇“景窑”的珍品,青花发色浓艳,缠枝莲纹流畅,最大的梅瓶有三尺高,瓶身上绘着各种花卉、纹路。

“陈管事,您看这梅瓶,在景德镇窑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瓷胎薄得能透光。”

“在泉州,一两银子能买五个中等碗,到了波斯,这样的青花碗一个能换一颗蓝宝石!”

吴景明抱起一个青花碗,轻轻敲击,声音清脆如磬。

泉州海商林振南则熟门熟路地领着陈武看茶叶:

“这是安溪明前铁观音,我派伙计凌晨去山上采的,一斤能泡五十壶茶,在泉州一两银子一斤。”

“到了奥斯曼,那些贵族喝茶讲究,一两少说能卖五两!”

他说着,侍从便奉上一杯泡好的铁观音,茶汤金黄透亮,香气飘满码头,引得路过的船员都忍不住回头。

“呵呵,不用这么好的茶,西洋人不识货。”

“各种普通的红茶、白茶、绿茶,以及茶砖,多多益善!”

“对了,瓷器也是,各种青瓷白瓷,多多益善,多多益善!”

……

锡兰岛西部,科伦坡(科提)港。

这是锡兰国的首都,也是其商业中心。

在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这里被称为称之为高朗步。

如今,锡兰国春秋正盛,两年前,科提王国完成锡兰岛统一,这个仅有6万平方公里,还不如一个库页岛大的小岛,正迎来了自己的繁荣阶段。

十几只巨大的盖伦船,劈波斩浪,不期而至。

科伦坡港的清晨本是惯常的平静。

渔民蹲在礁石上补着渔网,椰壳小贩推着车沿街叫卖,香料铺的伙计正将晒干的肉桂摆上摊。直到了望塔上的哨兵突然直起身。

嘶哑着嗓子喊出:

“大船!是大明的船!”

“大明人来了,大明人来了!”

整座港口瞬间被点燃了!

渔民扔下手中的渔网,赤着脚往海边跑。

小贩顾不上收摊,推着车就往码头挤。

连巷子里的老妇,都拄着拐杖挪到海边,试图用那浑浊的眼睛盯着海平面。

果然,大明的宝船再次来临。

最先露出的是盖伦舰那高高的桅杆,黑沉沉的帆柱刺破晨雾。

接着是那壮硕的船身,那桅杆上的“明”字旗帜,那在海风中呼啸的“日月”。

那熟悉的情景,让不少老人红了眼眶,嘴里念叨着“几十年了,终于又见到大明的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