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釜底抽薪与民心所向(2/2)
最终,诬告者受到了严惩,药铺被罚没重金,名声扫地。而公共医馆经过此番风波,名声更响,每日前来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
就在叶明应对各方明枪暗箭的同时,他精心策划的“综合示范村”计划,也在几个试点县悄然启动。他选择了基础较好、民风相对淳朴的村庄,投入了大量资源。
京畿平谷县,小王庄。
村民王老栓蹲在田埂上,看着自家那片使用了安阳良种和新式犁铧的麦田,绿油油的麦苗长得格外茁壮,比邻家旧种田地的苗子高出一截,心里乐开了花。
村里新办的蒙学堂传来了孩童朗朗的读书声,他的小孙子就在里面。村头那间宽敞明亮的公共医馆,前几日刚给他老伴治好了缠身多年的咳疾,药钱便宜得让他不敢相信。
更让他觉得像是在梦里的是,村里主要道路铺上了碎石子,晚上还有了沼气灯,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了。
“王老栓,乐呵啥呢?”邻村的老友过来串门,羡慕地看着眼前的景象。
王老栓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咧开嘴笑道:“俺乐呵这日子有奔头!朝廷和安阳来的叶青天,是真心为咱老百姓办事!你看看这麦子,这路,这灯,娃还能念书……以前哪敢想啊!”
类似的情景,在几个示范村不断上演。巨大的反差,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周边地区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主动打听合作社、新农具;越来越多的人将孩子送往蒙学堂;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公共医馆。
民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拥有最强大力量的东西,开始悄然转向。
京城,养心殿。
李君泽看着各地试点,尤其是那几个示范村报上来的最新进展报告,脸上露出了登基以来少有的、发自内心的畅快笑容。报告中详细记录了粮食增产的预估数据、蒙学入学率的提升、医馆接诊量和好评度,以及百姓对新政态度的转变。
“好!好!好!”李君泽连说三个好字,将报告递给一旁的顾长青,“靖北王,你看看!叶明此举,真乃釜底抽薪,民心所向啊!那些魑魅魍魉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王道面前,不堪一击!”
顾长青仔细看着报告,也是心潮澎湃:“陛下,明子不仅懂格物,更懂人心。他知道百姓最需要什么,最能被什么打动。这示范村的效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
“是啊!”李君泽感慨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叶明这是替朕,替这景和王朝,在收拢民心啊!传朕旨意,将这几个示范村的成效,明发天下,让所有州府官员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走到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灼灼地看着那些被标注出来的试点:“试点成功,便该考虑扩大范围了。叶明之前所言‘以点带面’,是时候了。朕要让这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旨意传出,朝野震动。那些曾经暗中阻挠或持观望态度的势力,看到皇帝如此坚定的态度和试点地区实实在在的成效,终于明白大势已去,纷纷转变风向,开始主动寻求与新政接轨。
叶明在驿馆中接到皇帝的嘉奖和扩大试点的意向,脸上并没有太多欣喜,反而更加凝重。
他知道,初步的胜利只是开始,推广的范围越大,面临的局面将越复杂。但看着报告中那些描述百姓生活改善的文字,他的心中充满了力量。